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指导书简文彬编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资源与城乡建设系2004.5.目录一、目的与意义 (1)二、课程设计时间 (1)三、主要内容 (1)四、课程设计要求 (2)五、提交的课程设计成果要求 (5)六、主要参考规范及文献 (7)附录1:勘察纲要示例 (10)附录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纲 (17)《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指导书(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适用)一、目的与意义《岩土工程勘察》是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岩土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
在《岩土工程勘察》课程中安排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将使学生所学到的岩土工程勘察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更加系统、巩固、延伸和拓展,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课程设计实践中提高自身独立思考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经过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后,可系统掌握工程建筑中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处理方法,进行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掌握工程勘察的基本理论与各种实用方法。
在毕业设计或论文中,能充分应用本课程知识完成实际的工程地质勘察项目,毕业后从事实际工程项目时,能很快熟悉工作方法,完成相应的工程地质工作,提出合格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二、课程设计时间本课程设计安排在学生学完《岩土工程勘察》课程之后进行,学生在掌握各类工程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总体把握课程设计的内容。
一般定在教学日历的最后一周半进行课程设计的教学工作。
三、主要内容侧重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实践,使学生掌握该类型岩土工程勘察室内资料整理、土工数据数理统计、报告编写、图件绘制的全过程,为日后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进行实战锻炼。
四、课程设计要求一)、总则(1)收集已有岩土工程勘察原始资料,分析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2)利用原始资料进行岩土类型的划分、分层。
(3)编制计算机程序进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计算。
(4)绘制工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平面图。
(5)提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计算参数。
(6)进行建筑场地建筑适宜性评价。
(7)编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二)、原始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以教师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原始资料为基础,先进行资料的阅读、分析、整理。
主要资料目录有:(1)、建筑物平面布置图(1张)(2)、钻孔平面布置图(注:见建筑物平面布置图)(3)、钻孔野外编录原始资料(4)、钻孔稳定水位观测数据(注:见钻孔野外编录原始资料)(5)、钻孔孔口标高测量数据(注:见钻孔野外编录原始资料)(6)、取样与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记录(7)、土工室内试验报告总表三)、岩土分层根据提供的钻孔野外编录原始资料进行岩土分层,要求分层合理、正确。
四)、工程地质图件编绘在合理分层的基础上编制下列工程地质图件,要求用CAD完成。
(1)、钻孔(勘探点)平面布置图(每人一张)(2)、钻孔工程地质柱状图(3)、工程地质剖面图五)、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数理统计分析(1)、在岩土分层以及图件编制的基础上,确定土样的位置是否在同一土层中,整理同一层的土样室内试验数据。
(2)、对同一层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标贯击数等进行统计计算,结果按下表填写。
表主要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数理统计成果表六)、整理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数据(1)、对标准贯入试验测试数据(SPT)进行杆长修正。
校正系数查《福建省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P27)。
《福建省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等有关规范可向系资料室借。
(2)、对修正后的SPT击数分层进行数理统计,结果填入上表。
七)、确定(计算)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的计算可用查规范表法。
(1)、用修正后的标准贯入(SPT)击数查《福建省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P165-166),获得相应土层的承载力标准值。
(2)、用天然孔隙比e、液性指数I数据查《福建省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L(P165),获得各土层的承载力基本值;对基本值进行数理统计,获得各土层承载力标准值。
八)、提出地基基础设计参数的建议根据得到的承载力标准值以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出基础工程设计相关的地基土层特性计算参数推荐值。
若采用桩基础,则有关参数可参考《福建省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附录七(P174-178)的有关内容。
数据填入下表。
表各土层主要设计计算指标参考值九)、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主要内容1)、任务要求与工程概况✓勘察方法、执行的规范✓完成的工作量与工作布置2)、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地下水✓场地土层的工程地质特性(场地土层自上而下描述)3)、地基土层工程性能的定量评价✓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统计分析✓岩土层承载力统计分析结果4)、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岩土特性参数推荐值5)、场地建筑地基适宜性评价及基础方案的选择✓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综合评价✓场地地震效应评价✓建筑基础方案与选型建议6)、附录✓钻孔平面布置图✓钻孔柱状图✓土层剖面图✓岩土参数试验表五、提交的课程设计成果要求一)、设计书格式用A4纸,计算机打字、CAD出图,正文用小四号楷体字体,表格用五号楷体字体,各级标题用黑体。
封面格式示例: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专业:勘察技术与工程班级:姓名:学号:日期:二)、课程设计成果提交时间正式报告必须经指导教师初步审查合格后提交。
对不合要求的课程设计报告必须先修改至合格为止。
三)、成绩评定课程设计成绩分成“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
评定标准如下:六、主要参考规范及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94).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4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90).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1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3) 孙福等编.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年。
14) 李智毅等编. 工程地质学概论.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4年。
15) 手册编写委员会编. 岩土工程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
16) 手册编写组编. 工程地质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
17) 孟高头. 土体工程勘察原位测试及其工程应用.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年。
18) 李相然等编. 城市地下工程实用技术.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年。
19) 霍明主编. 山区高速公路勘察设计指南.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
20)《工程勘察》杂志附录1:勘察纲要示例勘察纲要工程名称:工程编号:总工:主任工程师:工程负责人:1.工程概况:受××单位的委托,承担××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本工程由××设计院设计。
本工程建筑面积为××m2,本工程位于××,建(构)筑物工程特性如下表所列:2.设计对工程勘察的要求3.本工程勘察解决的主要问题4.本工程遵守的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标[2000]85号关于发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的通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BJ94-9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福建省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12-91)》《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BJ87-9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90)》《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程(JGJ83-91)》《市政工程勘察规范(JGJ56-94)》《土工试验规程(GB/T50123-1999)》《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静力触探技术规程(CECS04-8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BJ120-99)》参照《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5、勘察场地地形、地貌特点6、勘察场地岩土分布特征7、勘察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本工程的工程安全等级:××级:××,场地等级:××。
综合上述因素,本工程的勘察等级为:××级。
8、勘察工作量:8.1 钻探:遵照《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BJ87-9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90)》、《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程(JGJ83-91)》。
在勘测场地共布置××条勘探线,勘探线间距为××米,勘探点间距为××米(详见“勘探点布置图”)。
其中:控制性钻孔××个(取原状土钻孔××个,)控制性钻孔深度为米(或穿过层米),一般性钻孔××个,深度为××米。
详见附表一:“钻探任务书”。
8.2 原位测试:遵照《静力触探技术规程(CECS04-88)》《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在勘测场地共布置:静力触探孔××个、动探孔××个,标贯孔××个、波速孔××个,详见附表二:“原位测试任务书”8.3 取岩土试样要求:取原状土技术质量等级:××级8.4 室内岩、土、水试验遵照《土工试验规程(GB/T50123-1999)》8.4.2 土工试验粘性土---------------------------------------------------------------------------------------------------------- 固结试验:包括高压固结试验,获得压塑系数、固结系数、前期固结压力等项目根据需要在备注中注明剪力试验(三轴剪):包括直接快剪(Q)、固结快剪(CQ)、固结排水剪(CD)、不固结不排水剪(UU)、固结不排水(CU):根据需要在备注中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