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三1、岩土工程:以土力学、岩体力学及工程地质学为理论基础,运用各种勘察探测技术对岩土体进行综合整治、改造和利用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2、岩土工程问题:指的是工程建筑物与岩土体之间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是岩土工程勘察的核心任务。
3、岩土工程勘察: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
4、地质环境:指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紧密联系的岩石圈的一部分,这部分积极地与水、气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着。
上限为岩石圈表面,下限为人类技术。
地质环境是多因子系统:大气、水、生物、岩石。
5、工程地质条件:客观存在的地质环境中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
6、工程地质测绘: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和技术方法,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初步查明拟建场地或各建筑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并绘制相应的工程地质图件。
7、工程地质测绘的精度:包含两层意思,即对野外各种地质现象观察描述的详细程度,以及各种地质现象在工程地质图上表示的详细程度和准确程度。
8、地形地貌条件:地形起伏和地貌单元(尤其是微地貌单元)的变化情况。
9、强烈发育:是指由于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招致建筑场地极不稳定,直接威胁工程设施的安全。
10、强烈破坏:是指由于地质环境的破坏,已对工程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11、一般发育:是指虽有不良地质现象分布,但并不十分强烈,对工程设施安全的影响不严重;或者说对工程安全可能有潜在的威胁。
12、一般破坏:是指已有或将有地质环境的干扰破坏,但并不强烈,对工程安全的影响不严重。
13、岩心采取率:所取岩心的总长度与本回次进尺的百分比。
总长度包括比较完整的岩心和破碎的碎块、碎屑和碎粉物质。
14、岩心获得率:指比较完整的岩心长度与本回次进尺的百分比。
它不计入不成形的破碎物质。
15、岩石质量指标RQD:大于10cm的岩心总长度占钻探总进尺长度的比例。
16、钻探:利用专门的钻探机具钻入岩土层中,以揭露地下岩土体的岩性特征、空间分布与变化的一种勘探方法。
17、坑探:指在地表或地下所挖掘的各种类型的坑道,以揭示第四纪覆盖层分布区基岩的工程地质特征,并了解第四纪地层情况的一种勘探方法。
18、坑探工程展示图:沿坑探工程的壁、底面所编制的地质断面图,按一定的制图方法将三度空间的图形展开在平面上。
19、触探:利用一种特制的探头,用动力或静力将其打入或压入土层中,根据打入或压入时所受阻力的大小,来测得土体的各种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或对地基岩土进行分层等的一种勘探方法。
20、静力触探:借助机械把一定规格的圆锥形探头匀速压入土中,通过测定探头的端阻qc,侧壁摩阻力fs来确定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划分土层的一种土体勘测技术。
21、动力触探测试:是利用一定的锤击动能,将一定规格的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的难易程度(可用贯入度、锤击数或探头单位面积动贯入阻力来表示)判定土层性质的一种原位测试的方法。
22、平板静力载荷试验:简称载荷试验,在保持地基土天然状态下,在一定面积的承压板上向地基土逐级施加荷载,并观测每级荷载下地基土的变形特性,是模拟建筑物基础工作条件的一种测试方法。
23、旁压测试:是利用钻孔做的原位横向载荷试验,是工程勘察中的一种常用原位测试技术。
24、十字板剪切试验:是用插入软粘土中的十字板头,以一定的速率旋转,测出土的抵抗力矩,然后换算成土的抗剪强度的一种测试方法。
25、岩土工程试验:利用各种试验或测试技术方法来测得岩、土体的各种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其他工程特性指标的试验。
26、现场原位测试:在岩土体原有的位置上,在保持岩土的天然结构、天然含水量以及天然应力状态条件下测定岩土性质称为原位测试。
27、土体原位测试:一般指的是在工程地质勘察现场,在不扰动或基本不扰动土层的情况下对土层进行测试,以获得所测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划分土层一种土工勘察技术。
28、地下洞室:凡是以工程手段掘进,取走相当大体积的岩土体后而形成的各种几何形态的地下空间。
29、容水度:岩土孔隙完全被水充满时的含水量。
30、持水度:岩土颗粒的结合水达到最大数值时的含水量(最大分支含水量)。
31、滑坡: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运动的岩(土)体称为变位体或滑移体,未移动的下伏岩(土)体称为滑床。
32、危岩:在岩石地下工程中,由于受开挖影响而发生应力状态改变的周围岩体。
33、泥石流:发生在山区特有的一种在重力和水动力作用下,携带有大量泥土和石块的间歇性泥、石水流。
是山地沟槽或河谷在暂时性急水流与流域内大量土石相互作用的洪流过程及现象。
34、岩溶: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
35、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岩土工程勘察总结性文件,由文字报告和附图表组成;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原始资料编录基础上进行,是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综合反映,是一项集体劳动的技术成果,它既反映了工程技术负责人的技术业务素质,也反映了该勘察单位的技术业务水平,因此必须严肃认真。
36、包气带水:指地下以下、潜水位以上,位于包气带中的水,包括土壤水、毛细水等。
37、潜水:指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潜水没有隔水顶板,潜水的表面为自由水面,称为潜水面。
38、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称为承压水。
39、流砂:饱水的粉细砂和粉土等无粘性土在动水压力作用下同时整体浮动而产生的流动现象。
40、潜蚀作用:在施工降水等活动过程中产生水头差,在动水压力作用下,土颗粒受到冲刷,将细颗粒冲走,使土的结构受到破坏。
41、管涌:结构疏松的砂土层,在渗流作用下,细小颗粒被冲走,形成管状渗流通道42、工程地质单元:指在工程地质数据的统计工作中具有相似的地质条件或在某方面有相似的地质特征,而将其作为一个可统计单位的单元体。
43、极限状态:整个工程或工程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功能要求;这一特定状态即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各种极限状态都有明确的标志或限值。
44、现场检验:在施工阶段对勘察成果的验证核查和施工质量的监控。
45、现场监测:是在工程勘察、施工以至运营期间,对工程有影响的不良地质现象、岩土体性状和地下水等进行监测。
46、勘探线:按特定方向沿线布置勘探点(等间距、或不等间距),了解沿线工程地质条件,绘制工程地质剖面图。
47、勘探网:选布在相互交叉的勘探线及其交叉点上,形成网状。
(方格状、三角状、弧状等)48、反分析:通过工程实体试验或施工监测岩土体实际表现性状所取得的数据,反求某些岩土工程技术参数,并以此为依据验证设计计算、查验工程效果已经分析事故的技术原因。
49、地面破裂效应:强震导致地面出现的断层和地裂缝,引起跨越破裂段及其附近的建筑变形和破坏。
50、标准贯入测试:63.5kg的穿心锤自0.76m高处自由下落,撞击锤座,通过探杆将标准贯入器贯入孔底土层中,记录贯入0.30m的锤击数,用来测试土层物理力学参数的一种测试方法。
51、深基坑: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
1、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的影响因素分别是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的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的复杂程度等级。
2、地貌是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的综合反映和近期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结果。
3、十字板剪切试验室在钻孔中进行的,其目的是测定饱和软土的抗剪强度。
4、工程地质条件包括拟建场地的岩土类型及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及岩土体结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
5、土样扰动表现在土的原始应力状态、含水率、结构和组分等方面的变化。
6、岩土是工程地质条件最基本的要素。
岩土体是产生各种地质现象的物质基础。
7、路基工程地址问题是:路基边坡稳定问题,路基基底稳定性问题,道路冻害问题以及天然建筑材料问题等。
8、根据载荷试验成果确定地基的承载力[R]主要的方法有强度控制法、相对沉降控制法和极限荷载法。
9、钻孔旁压试验的目的也是测定地基土体的变形模量和确定地基的容许承载力。
10、岩土工程勘察所采用的勘探方法主要有钻探、坑探、物探和触探。
11、滑坡取到滑面,因为涉及稳定性计算,c、φ取值取到滑床以下,因为抗滑桩的设计与其性质有关。
12、岩土的含水性质:又叫含水性。
通常岩土能容纳和保持水分多少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容水度和持水度。
13、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
14、按含水层空隙性质的不同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15、滑坡支挡部位地质条件:常选滑坡前缘部位。
16、滑坡存在的直接证据:滑坡面(带);间接证据:软弱夹层(或土层)。
17、报告书不是原始资料的堆积,而是以原始资料为基础。
18、在场地内应采取2-3个水样,如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应适当增加取水样个数。
水试样应及时化验,清洁水放置时不宜超过72小时,稍受污染的水样不宜超过48小时,受污染水样不宜超过12小时。
采取土样进行化学分析和腐蚀试验,每个场地的数量不少于2个。
19、岩土参数的分类:一类是评价指标,一类是计算指标;基本要求:可靠性和适用性。
20、各勘察阶段工作安排,主要考虑建筑物等级和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划分为复杂场地、中等场地、简单场地。
21、载荷试验是确定岩土承载力的主要方法。
22、地基变形特征: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局部倾斜。
23、基坑支护组成:支护系统一般包括挡土结构与支撑系统。
24、基坑工程控制地下水的方法有降低地下水位与隔离地下水;基坑降水常用的方法是明沟排水和井点降水;基坑隔水主要措施包括:地下连续墙、连续排列的排桩墙、隔水帷幕。
25、地下水动态监测应不少于1个水文年。
26、岩土体的变形量是评价岩土体及建筑物稳定状态或建筑物是否能正常使用最直接的指标。
27、不扰动土样或原状土样基本质量要求是:没有结构扰动、没有含水率和孔隙比的变化、没有物理成分和化学成分的改变。
28、土样质量等级:分四级,不扰动、轻微扰动、显著扰动、完全扰动。
Ⅱ级土样相当于原状土样。
29、确切查明地下地质情况的基本方法是勘探工作。
30、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31、山区的城镇和厂矿企业往往兴建于地形比较平坦开阔的洪积扇上,对场地本身来说工程地质条件并不复杂,但一旦泥石流暴发则有可能摧毁建筑物。
此时工程地质测绘范围应将泥石流形成区包括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