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浦东新区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上海市浦东新区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上海市浦东新区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句子默写1.按要求填空(1)人生如梦,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______,枉用相存。

(曹操《短歌行》)(3)斜阳草树,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亭怀古》(4)《将进酒》以曹植痛饮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_____,______。

”(李白《将进酒》)二、选择题2.下列选项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

A.经常光顾老师办公室问问题,是成绩优秀学生的一大共同特点。

B.既然小茗同学你如此虚心探讨问题的本源,我也就应诺指教了。

C.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向他表示感谢。

D.本人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修养高于知识①网络时代到来以后,传统获取知识的方式已发生了根本变化。

经常听到有人讲,现在中国人的国学修养如何如何差,不会作诗,不会写字等等。

保卫汉字、保卫中国文化的说辞也时有出现。

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对我们所处的时代有清醒的认识。

②社会生活有一则铁律:由繁向简。

由繁向简中又包含一个核心元素,凡事功能至上,审美要求是在满足功能后衍生出来的。

白话文普遍流行后,中国人使用文言的水平一落千丈,单就文学的审美功能而言,白话的短处是一望而知的,但何以白话打败文言?道理很简单,由繁向简。

简则文化不易垄断,不易只成为少数人的事,这与公平和正义相关。

另外,现代社会到来,科学交流中,比如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白话比文言便捷,便捷的东西才能普及。

人是趋利避害的,有些选择看似偶然,比如胡适提倡白话,其实他的提倡只是适时顺应了人天性中的某种追求,不然,声音再大,也不会有回声。

③严格讲,今天已很少有人会用毛笔写字。

单以审美论,毛笔一定高过硬笔,硬笔高过电脑。

但何以毛笔会衰落?答案也非常简单,毛笔麻烦、难学,又没有效率,使用还需要一定的外在条件,比如温度,在冬天旅行中使用毛笔就很不方便。

毛笔先被钢笔取代,钢笔后被圆珠笔取代,而现在则是无笔的电脑时代了。

任何事物,当实用功能可以完全被取代时,它原有的地位一定是下降的,它必然会成为专门技艺,比如今天提倡写毛笔字、提倡书法,其实是在提倡一种专门技艺,而专门技艺没有普遍性。

④□□□□□中国古书,由简牍向雕版发展,也是由繁向简。

工业时代,手工一定是专门技艺,没有普及的意义了。

⑤网络时代,对知识价值的判断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在这个时代里,我们应当牢记,如果单纯的知识则知识就是一个单纯的储备和保存问题了,而储备保存,人永远比不过电脑。

一般说来,在网络时代,单⑥今天,我们获得一般准确稳定知识的方式已极为便捷,一部手机在手,则人人无所不知了。

那么人是不是不需再学习?当然不是,人们更需要学习,不过这种学习有了新的内涵,那就是知识与修养的关系。

中国旧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它主要指的不是储备了多少知识,而是能不能把知识升华到精神层面。

网络时代,如果知识不向精神层面升华,或者我们学习知识而不追求修养,则一切知识的意义也就显示不出来。

⑦今后,网络时代的读书可能会成为一种专门的修身方法,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享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从而达到精神的满足。

网络时代,那种单纯考查知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个人记忆再好,也只是一种奇特现象,令人尊敬,但不足以让人崇敬了。

因为这种单纯的记忆有了更便捷的替代品,而个人修养才是获取知识后达到的别一重境界,这是机器不可能替代的,因为人的精神世界无比独特而丰富。

式,这时候有电脑,但我们也还是要捧起书本来,因为这样才有仪式感。

电脑时代,单纯炫耀知识的时代已经远去,考验修养的时代到来了。

3.第②段从□□和□□两方面对“由繁向简”这一社会生活铁律进行了阐释。

4.下列有关网络时代对知识价值的判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知识价值的认识发生根本变化,不以单纯知识积累为目的。

B.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极为便捷,对学习行为赋予了新的内涵。

C.读书将成为一种专门的修身方法,不是为了单纯的知识考查。

D.人们追求知识的目标发生了变化,主要在于显现个人的修养。

5.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第④段开头的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①中国古书传统的装订形式也极度完美,②中国雕版印刷何等精美,③但人类书籍的最后装订形式还是走向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洋装,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④但最终人类的印刷方式没有止步于雕版而是走向了双面机械印刷,⑤因为雕版属于手工,而双面轮转技术出现则是工业时代的标志。

A.②③①④⑤B.②④⑤①③C.①④⑤②③D.①③②④⑤6.第⑥段引用“‘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用意是。

7.第⑤段与第⑧段中的画线句是否矛盾?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我与地坛史铁生①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

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坐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④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

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天的苦心安排。

”⑤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荫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权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

”这些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⑥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

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

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

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

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8.第③段中加点词“失魂落魄”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9.第⑤段中对地坛景物的描写有何作用?10.第③段划线句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11.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古诗,完成各题。

苏武庙(唐)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注释: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②丁年:壮年。

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

④封候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后,食色三百户。

12.本诗的颔联描绘了两幅动人的画面,分别是______图和居塞牧羊图。

(四字)13.对于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首联想象了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

B.颔联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

C.颈联刻画了苏武归来时物是人非的场景。

D.尾联反映了汉武帝对于苏武的痛惜想念。

14.请赏析本诗的尾联。

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

鞅少好刑名之学。

②孝公既用卫鞅,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③于是以鞅为大良造。

将兵围魏安邑,降之。

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

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

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

④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

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

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昂而破魏师,弗受。

商君欲之他国。

魏人曰:“商君,秦之贼。

秦强而贼入魏,弗归,不可。

”遂内秦。

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

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改)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令行于民期年(_________)(2)秦人皆趋令(_________)16.下列加点字用法与“下有红光,动摇承之”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A.法之不行B.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C.将兵围魏安邑,降之D.商君欲之他国17.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

”尽迁之于边城。

18.第③段写“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的目的是______19.联系全文,分条陈述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前赤壁赋(宋)苏轼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②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