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复习】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专题复习】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吉林油田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注意: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命题审题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21分)1.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 )A.偌.大nuó踯躅..zhízhú商榷.qiè猗.郁yīB.裨.益bì訾詈..zì lì蜕.变tuì蕈.菌xùnC.咀.咒zǔ敛裾.jù肄.业yì相勖.xùD.弥.除 mǐ赍.钱jī椽.笔chuán 磐.石pán2.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道.芷阳间行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D. 交广市.鲑珍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能极夫游之乐也其.孰能讥之乎B. 相与枕藉乎.舟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D.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4.下列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秋以为期B.高余冠之岌岌兮C.客有吹洞箫者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国家没有制定统一的价值评估标准,致使坊间对夜明珠的认定具有极大的主观性,这也使得许多人造宝石充斥市场,________。

②广大民族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把与各族群众生产生活________的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③虽然华尔街对苹果在上个季度的业绩给出“表现平平”或者是“失望”的评价,但苹果仍是美国最盈利的公司,其他竞争对手难以________。

A.鱼目混珠息息相关望其项背 B.鱼龙混杂息息相关望尘莫及C.鱼目混珠休戚相关望尘莫及 D.鱼龙混杂休戚相关望其项背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日的四川大学以江河奔涌之势不断推陈出新,极大地推动了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学科群。

B.为了梦想,我们常常急于向前赶路,但或许我们也应该不时驻足回望,等一等父母日渐蹒跚的脚步,就像我们小时候,他们等我们那样。

C.金秋八月,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政法机关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法律实施”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法律实施论坛。

D.《中华好诗词》《写在墓碑上的人生》这些节目内容充实,不仅直指人心,引领社会风气,更触摸到了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情结。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散文的“形”主要指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 。

①所以古人常有“传神”“神韵”等说法②没有了它,一篇散文就散了架,也就支撑不起来③而散文的“神”主要指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绪、主题、意蕴、发展线索等④如同兼具形体和精神才能成为活生生的人一样,好的散文也应该“形”“神”兼备⑤可以说,“神”是散文的主心骨⑥好像一个人的精神等内在的东西,你只有经过细细琢磨才能感受到A. ②①③⑤④⑥B. ③⑥⑤①④②C. ③⑥⑤②①④D. ②①③⑥⑤④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王荆公①以次女适蔡卞,吴国夫人②吴氏骤贵,又爱此女,乃以天下乐晕锦为帐。

未成礼,而华侈之声已闻于外。

神宗一日问王荆公,云:“卿大儒之家,用锦帐嫁女?”荆公谔然无以对。

归问之,果然,乃舍之开宝寺福胜阁下为佛帐。

明日再对,惶惧谢罪而已。

先公言:与阎二丈询仁同赴省试,遇少年风骨竦秀于相国寺。

及下马去毛衫,乃王元泽③也。

是时盛冬,因相与于一小院中拥火。

询仁问荆公出处,曰:“舍人何久召不赴?”答曰:“大人久病,非有他也。

近以朝廷恩数至重,不晚且来。

雱不惟赴省试,盖大人先遣来京寻宅子尔。

”询仁云:“舍人既来,谁不愿赁宅,何必预寻?”元泽答曰:“大人之意不然,须与司马君实④相近者。

每在家中云:‘择邻必须司马十二,此人居家事事可法,欲令儿曹有所观效.焉。

’”王荆公知制诰,丁母忧,已五十矣,哀毁过甚,不宿于家,以藁秸为荐,就厅上寝于地。

是时,潘夙公所善,方知.荆南,遣人下书金陵。

急足⑤至,升厅,见一人席地坐,露头瘦损,愕以为老兵也,呼院子⑥令送书入宅。

公遽取书,就铺上拆以读。

急足怒:“舍人⑦书而院子自拆可乎?”喧呼怒叫。

左右曰:“此即舍人也。

”急足皇恐趋出,且曰:“好舍人,好舍人!”陈秀公罢相,以镇江军节度使判扬州。

其先茔在润州,而镇江即本镇也。

每岁十月旦、寒食,诏许两往镇江展省,两州迎送,旌旗舳舰,官吏锦绣,相属.于道,今古一时之盛也。

是时王荆公居蒋山骑驴出入会荆公病愈秀公请于朝许带人从往省荆公诏许之舟楫衔尾蔽江而下街告,于舟中喝道不绝,人皆叹之。

荆公闻其来,以二人肩鼠尾轿迎于江上。

秀公鼓旗舰舳正喝道,荆公忽于芦苇间驻车以俟。

秀公令就.岸,大舟回旋久之,乃能泊而相见。

秀公大惭。

其归也,令罢舟中喝道。

【注】①〔王荆公〕即王安石。

②〔吴国夫人〕王安石妻子。

③〔王元泽〕王雱,王安石之子,字元泽。

④〔司马君实〕司马光,字君实。

因排行十二,又称司马十二。

⑤〔急足〕急行传递书信的人,属递铺管辖,日行一百里。

⑥〔院子〕旧时称仆役。

⑦〔舍人〕官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令儿曹有所观效.焉效:学习 B.方知.荆南知:主持C.相属.于道属:嘱托 D.秀公令就.岸就:靠近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王荆公居蒋山/骑驴出入/会荆公病愈/秀公请于朝/许带人从往省/荆公诏许之舟楫/衔尾蔽江而下/B.是时/王荆公居蒋山/骑驴出入/会荆公病愈/秀公请于朝/许带人从往省荆公/诏许之舟楫/衔尾蔽江而下/C.是时/王荆公居蒋山/骑驴出入/会荆公病愈/秀公请于朝/许带人从往省荆公/诏许之/舟楫衔尾/蔽江而下/D.是时/王荆公居蒋山/骑驴出入/会荆公病愈/秀公请于朝/许带人从往省/荆公诏许之/舟楫衔尾/蔽江而下/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夫人用乐晕锦给爱女作嫁妆,王安石并不知情,但受到了皇帝的严厉批评。

B.王安石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派儿子到京城租赁房子,要求选择与司马十二作邻居。

C.王安石恪守孝道。

他按照传统习惯,离职守孝,极为虔诚,被送信人误认为老兵。

D.王安石简朴低调,出行时坐二人抬的鼠尾轿,令大讲排场的陈秀公极其惭愧。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归问之,果然,乃舍之开宝寺福胜阁下为佛帐。

(2)公遽取书,就铺上拆以读。

急足怒:“舍人书而院子自拆可乎?”喧呼怒叫。

三、诗歌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13题。

春日耕者苏辙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①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②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注]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

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

12.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

(5分)1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6分)四、名句默写(10分)14.请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句。

⑴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⑵《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

⑶《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

⑷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⑸,心念旧恩。

⑹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亦不能至也。

⑺,桃李罗堂前。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18题。

科学春天的歌者,现代文明的歌者——纪念徐迟先生百年诞辰铁凝①今天,我们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举行徐迟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表达我们对徐迟先生的敬意和怀念。

②1996年12月13日,在武汉同济医院,徐迟如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最后的夜空,享年82岁。

③回望徐迟,我想我们都会发出由衷的感叹,这个人,他的生命是多么辽阔,就像骏马渴望着大地,徐迟一生都在不断地拓展认识、表现和创造新疆域,在他的身后,留下了广袤的空间,让后来者满怀敬仰和感激。

④上世纪30年代,年轻的徐迟步入诗坛,成为较早开始现代主义探索的诗人。

他的第一部诗集《二十岁人》是中国新诗表现都市经验的开拓性文本之一,其中的《都市的满月》《微雨之街》被广为传诵。

徐迟一生都是年轻的,都是一位诗人。

他毕生都对现代化的青春中国满怀热望,热爱一切推动民族生活文明进步的事物。

这样的徐迟,永远倾听着时代的召唤,他的生命注定和中华民族争取解放和复兴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九一八”事变之后,当时还是东吴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徐迟,积极参加学校的“爱国学生援马团”,北上参加抗战。

全面抗战爆发后,徐迟清醒地意识到诗歌必然要接受严酷的时代的洗礼。

在《最强音》《一代一代又一代》等诗集中,一改早期现代主义的唯美风格,这位曾经纯真、敏感、耽于幻想的诗人变得激越高亢,浓墨重彩地书写对民族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沉思考,体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家园情怀,用诗歌谱写了战斗的青春,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⑤徐迟先生热爱书斋生活,寂寞书斋中的阅读和写作使他感到充实和自由。

但是,他的一生不断地走出书斋,走向田野,走向前线,走向沸腾的生活和建设。

这不仅是由于个人的际遇,更是一个诗人、一个作家出于独特的天性和禀赋,出于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自觉选择。

抗战时期,他亲赴昆仑关等抗日前线,冒着随时可能牺牲的危险采访和写作。

抗美援朝战争中,徐迟又两次奔赴前线,写出了大量战地通讯和特写。

1961年,徐迟举家离开北京迁往武汉,他先后六次到长江水利工地体验生活,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的通讯特写集。

⑥“文革”十年过去,大地回春,像一座沉寂的火山重新喷发出炽热的岩浆,曾被剥夺写作权利的徐迟在新的历史时期迎来了他一生创作的辉煌高峰。

1978年1月,他在《人民文学》发表了《哥德巴赫猜想》,读者奔走相告,一时洛阳纸贵,所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都会记得这部报告文学给人们带来的感奋和启迪。

一种新的视野在人们面前打开,一种被重新认识的价值和意义在人们面前雄辩地展现,一种新的人物形象、新的英雄和楷模在人们面前矗立起来。

这是极具勇气的拨乱反正,长期被视为改造和教育对象的知识分子被擦去尘埃和污垢,昂首走在时代进步的前列,而长期被认为是“白专道路”的科学探索,被有力地肯定、热情地讴歌。

《哥德巴赫猜想》因此远远超出文学的范围,汇入了思想解放的大潮,成为时代精神的嘹亮号角。

就在同一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科学的春天来临了,而徐迟无疑是报春的燕子。

⑦《哥德巴赫猜想》是当代报告文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由此开始,在徐迟老人满怀激情的执着探究下,一个个神奇瑰丽的科学世界被打开,陈景润、李四光、蔡希陶、周培源,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科学精神、人文风范,成为迅猛发展、蒸蒸日上的新时代的重要精神资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