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管理学实习报告

环境管理学实习报告









班级:14环科
姓名:朱正豪
学号:21409011077
环境科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
2014年7月13日——2014年7月15日
二、实习地点:
休宁县齐云山镇、新安江源头
三、实习目的:
了解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方法,并对其进行阐述。

四、实习人及其所在小组:
第四小组:朱正豪郑琴琴叶雪峰雍万辉余晗张林彬张孟汝张宁张棋张倩倩张儒斌张世良张远智章蕾赵莎莎赵章森周闪闪朱成朋朱晓静
五、指导老师:
徐圣友张世能程东华万顺利
七、实习内容
(一)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齐云山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称“岩前”,因位于齐云山白岳峰前方而得名为岩前。

1988年改“岩前”为“岩前区”。

1992年撤区并乡后,为适应发展齐云山旅游形势需要,树立齐云山旅游品牌,特改“岩前区”为“齐云山镇”。

齐云山镇境内有着古山、古水、古桥、古村落等众多的人文古迹,自古就以“环境清幽、风景优美”而自居,更是以境内齐云山山上山下协调发展,依托齐云山等丰富优美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该镇一直不断加大旅游投入,在抓好齐云山上风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建设的同时,搞好齐云山同山下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准确定位和完善集镇的旅游休闲功能,不断提升经济强镇的服务层次和水平。

一方面立足于增强中心镇的综合功能和带动能力,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形成布局合理的小城镇体系;另一方面在高
起点规划建设小城镇的同时,重点加强城镇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服务功能,尤其是吃、住、购、娱方面的设施功能建设,从而不断提高齐云山镇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档次。

(二)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建设
多年以来,此镇投入了420万元修建了齐云山客运索道,改善了景区旅游交通问题;投入了3000余万元修复了登山古道、景区亭台楼阁和庙宇等,同时开发了月华街、楼上楼、横江田园风光三大游览区近200多个旅游景点,2006年又向上争取资金1000余万元兴建了齐云山旅游登山公路,极力解决景区旅游交通颈瓶问题等;投入2000余万元对横江沿街一线的街道进行了拆迁和改造,使得整个街道达到了“显山、现桥、露水、透绿”的理想效果;投入了800余万元建设了玄天大道、景区北大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此镇又理出以“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新农村”的路子,带领全镇人民建设农村新型家园。

通过近些年大力对旅游业的开发与建设,目前齐云山景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260余人,另外还吸引当地农民1000余人从事旅游相关行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为了更近一步加快齐云山镇旅游事业的发展,以此带相关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此镇借齐云山镇是县扩权强镇试点镇之一、被列入黄山市重要节点建设之一、齐云山风景区经营权已经收回等有利之机,面对发展机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打造“齐云山旅游精品城镇”的目标,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努力优化和发展旅游环境、投资环境。

2009年,齐云山镇先后引进“云山诗意”和“中国养生之都”两个超亿元项目,同时配合齐云山管委会全面开展齐云山景区的开发与保护项目建设,目前,索道生态停车场的建设、“山门”改造、旅游步道、旅游公路安保工程等工程在有序进行中。

(三)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方法
1、保护区范围的土地、岩石、水流、森林植物、野生动物、冰川遗迹、自然景观等一切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均属保护之例。

2、保护区的管理实行“全面保护自然环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大力发展生物资源,为国家和人民造福”的方针。

3、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为全区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机构。

其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保护自然资源的方针政策和法令;与有关单位共同进行资源调查,建立资源档案,掌握资源变化动态和发展趋势,对资源利用实行管理和监督;保护和发展动植物资源;开展自然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科学研究,为维护生态平衡、发展经济,寻求新途径。

(1)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下设若干保护站(分站、保护点),其主要任务是执行林业和自然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负责辖区内的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受理有关业务,协助当地政府搞好联防,并向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工作。

(2)各保护站(包括分站)配备专职保护员。

保护员应履行如下职责:(1)宣传党和政府关于保护资源的方针、政策;(2)搞好联防,支持林权单位护林组织和人员进行正常工作;(3)制止一切破坏森林植物、野生动物、地貌及文化遗产
的行为;(4)查处破坏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及文化遗产的违法分子。

4、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加强资源保护管理方面的协调工作。

5、禁止在保护区内烧荒、烧炭、烧火土灰、炼山造林、烤食物和林中烤火等一切可能引起森林火灾的野外用火;严禁行人丢抛火种;因特殊情况需要野外用火的,须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并按照规定的安全措施,严加管理,发现森林火灾要及时报告和积极扑救。

6、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经营活动,必须的科学考察应征得保护区管理机关的同意。

7、未经省林业厅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入齐云山自然保护区内增设机构和修建工程设施。

8、进入自然保护区从事科学研究、参考考察、拍摄影片、登山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征得保护区管理机关的同意,经批准从事以上活动的,必须遵守有关规定,并缴纳保护管理费,同时,要接受保护区管理机关的监督检查。

9、在保护区内进行采伐林木,猎捕野生动物(含鸟类)采挖野生植物、垦荒、采石、基建、筑路、开矿以及其它有损于自然资源的活动,必须征得庐山自然区管理处按规定缴纳资源损失费。

任何部门、团体单位与国外签署涉及保护区的协议,接待外国人到保护区从事有关活动必须征得省林业的同意,并缴纳保护管理费。

10、凡是从庐山自然保护区外运经保护区的木、竹及其制品,植物种苗,柴炭及野生动植物,均必须持有林业主管部门签发的木材运输证,并接受保护区管理机关的检查。

11、搞好生物资源的病虫害预报和防治工作。

12、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或其会同有关部门,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行政处罚。

(1)引起火警、火灾的,依照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处罚;(2)盗伐或滥伐林木(包括竹类)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规定处罚;
(3)无运输证件外运木头(包括竹类)及其制品的,依照林业部《木材运输检查监督办法》第五条、第十条和省里的有关规定处罚;
(4)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依照《安徽省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条例》有关规定处罚;
(5)擅自在保护区内开山、采石、取砂、基建和修筑工程设施的,除没收工具外,比照有关法规和规定进行处理。

(四)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经验
1、必须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管理计划的编制和实施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是在对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与环境特点、社会经济条件、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以及潜在可能性等综合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自然保护区的范围、性质、类型、发展方向和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规模与目标,制定自然保护区保护、科研、监测、宣教、资源利用、社区发展、行政管理与资金估算等方面的行动计划与措施的过程。

管理计划是自然保护区开发日常工作的基础性文件,用于指导和调控自然保护区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利用。

应高度重视总体规划和管理计划的编制,坚决克服编制和实施两张皮现象,制定出切合各个保护区实际的总体规划和管理计划。

再者保护区各个层次的工作人员必须参与到总体规划
和管理计划制定中,他们熟悉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资料收集、分析评价、功能区划和确定管理项目等方面最有发言权。

2、切实做好保护区的基本建设
应切实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高度重视初步设计,从技术、经济、管理、环境等方面对建设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和评价。

保护区管理部门要与受委托单位一起科学分析开展基建的必要性、建设内容及规模,细致分析保护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共同制定适合自己保护区的建设方案。

强化自然保护区制度建设和日常管理。

保护区要经过长期探索制定出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且要随着国家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使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有条件的自然保护区还可实行“一区一法”,使管理中有法可依,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与监督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

必须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着重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手段来研究和处理管理中的问题,进而实现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组织现代化、管理方法现代化和管理手段现代化。

八、实习总结
通过此次实习,我了解到了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方法,在对保护区进行规划的同时,努力协调自然保护区和周围居民生产生活的矛盾,在自然保护区内可以让居民开饭店、旅店等,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这样即可适当解决就业的收入问题,还可以增加他们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意识。

同时,这次实习让我对环境科学这专业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朱正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