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三课黑与白
教
学
目
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的图形,激发他们的创作
灵感。
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要领。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重点
欣赏各种黑白图形,了解设计要领。
教学难点
欣赏各种黑白图形,了解设计要领。
教学方法
操作法
教学媒体
白纸、彩纸、剪刀、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
组成正负形。
三、作业要求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板书设计:
黑与白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走进神奇的大自然
1.欣赏图片 通过大自然中动、植物身上的点,来感受点的魅力。
2.说说生活中的小圆点,让学生体会小圆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动植物身上点的魅力,自然引导到小圆点,由此展开了探究小圆点魅力的快乐之旅。】
二、探究新知
访问小圆点之家
1.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一个小黑点在纸中的不同位置,会给人感受。
1、先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
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与白正负图形的要领: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要简洁,线条要流畅,主要
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2.欣赏法国画家修拉的作品。
3.欣赏中国大画家吴冠中的作品。
【设计意图:走近大师用圆点表现的画面,感受其魅力,激发学生创作的激情和冲动。】
我的圆点最精彩
1.学生介绍自己表现圆点的方法:剪、画、贴等。
2.教师介绍几种有趣的表现圆点的方法。
3.教师示范,欣赏作品,让学生了解点、线、面能组成美丽的画面。
【设计意图:1、发散学生思维,掌握多种表现小圆点的方法;2、教师示范、欣赏学生作品旨在引导学生创作由小圆点组成的作品,提高作业水平。】
教学重点
欣赏作品体验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教学难点
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方法
引导法
教学媒体
水彩、毛笔、纸、水罐、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二、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6、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第四课 主体与背景
教
学
目
标
1、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3、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电脑,进行主体与背景的创作。
教学重点
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教学内容
第二课 点的魅力
教
学
目
标
1.引导学生体会圆点在不同的位置,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2.引导学生了解圆点排列与圆点由大到小排列所产生的不
同效果。
3.运用圆点来组合各种图形,感受抽象画面的魅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圆点在不同的位置,给人以不同的感觉;鼓励学生创作由圆点组成的艺术作品,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教学内容
第一课 聚聚散散
教
学
目
标
1、 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体验起作品中的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 鼓励学Βιβλιοθήκη 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尝试,体会聚与散的不同艺术效果。
3、 通过实践,尝试,使学生知道聚与散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4、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让学生体悟小圆点在日常生活中的魅力。】
五、升华感情
今天我们和小圆点交了朋友,感受到了小圆点的魅力,相信在座的所有老师也感受到我们班同学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们也能像一个个可爱的小圆点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板书设计:
点的魅力
移动感、消失感、对称感、重复感、节奏感
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圆点排列组合成的不同图形,产生的不同效果,感受其魅力。
教学方法
观察法
教学媒体
水粉颜料、范画、课件等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师:你觉得做什么最快乐?生:看书最快乐,运动最快乐……师:如果你问我们盐城二小的学生,做什么最快乐,有许多同学说在王老师的美术课上最快乐!现在就请大家走进王老师的快乐课堂。
7、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8、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板书设计:
聚聚散散
聚散
教学反思:
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操作法
教学媒体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玩耍)---主体
三、作业实践
1.作业内容: ⑴用小圆点点大胆地组合出美丽的画面。
⑵用小圆点装饰一件神秘礼物物品。
2.指导作业。
3.作业展示、讲评。
【通过动手操作,巩固本课新知。】
四、链接生活
出示自主银行的标志,让学生感受小圆点的在日常生活中的魅力。
课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学校、班级或小组的标志,让小圆点在标志里一展风采。
2.通过观察,让学感受圆点不同的排列形式,给人不同的感受。
3.通过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排列,产生新的感觉。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一个小黑点在纸中的不同位置,会给人不同的感觉;了解圆点排列组合给人以移动感、消失感、对称感、重复感、节奏感等。】
小画家赏名画
感受画家笔下小圆点的魅力:
1.欣赏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