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工程师面试题

通信工程师面试题

通讯协议的相关知识(、等)(的简写,中文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协议是最基本的协议,简单地说,就是由底层的协议和协议组成的。

协议是一组包括(传输控制协议)协议和(网际协议)协议,()协议、()协议和其他一些协议的协议组。

传统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路层、传输层、话路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而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a) 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文件传输协议()、网络远程访问协议()等。

b) 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等,和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

c) 互连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

d) 网络接口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等)来传送数据。

:超文本传输协议()是应用层协议,由于其简捷、快速的方式,适用于分布式和合作式超媒体信息系统。

允许使用自由答复的方法表明请求目的,它建立在统一资源识别器()提供的参考原则下,作为一个地址()或名字(),用以标志采用哪种方法,它用类似于网络邮件和多用途网际邮件扩充协议()的格式传递消息。

是一种请求/响应式的协议描述一下手机的上网过程手机开机、扫频手机开机以后,立刻开始扫描网络,寻找可用的频点;手机锁频()手机找到可用频点后,通过信道上的“频率校正信号”,锁定该频点频率;手机同步()手机锁定该频点后,通过信道上的“同步信号”与该频点的0 时隙同步;手机接收系统消息()手机与该频点的0时隙同步后,就可以从该时隙获取该频点所在小区的系统消息。

系统消息的内容很多,在这一步,手机主要通过系统消息确定该频点是否为该手机所在网络(移动、联通)的频点,如果是,手机将开始接入过程;如果不是,手机会放弃该频点,继续扫频,寻找其他频点。

手机()向基站()发送“接入请求”消息()手机向基站发出“接入请求”,要求基站给它分配一个信道;基站()向手机()发送“接入允许”消息()如果基站有信令信道资源,就会向手机发送“接入允许”消息,并在该消息中告知手机所需的信道号;手机()向基站()发送“位置更新请求”消息()在“位置更新请求”消息中,手机会将其号码上报给,由上报给->->,以检验手机用户的合法性;基站()向手机()发送“位置更新接受”消息()如果通过检测,发现用户的是合法的,基站就会向手机发送“位置更新接受”消息;如果发现用户的是非法的,基站就会向手机发送“位置更新拒绝”消息,并说明拒绝的原因;手机显示网标,上网成功。

(某些型号的手机,在“位置更新接受”消息下发之前,就把网标显示出来了,这时手机实际并未上网,即所谓的“假上网”)其他信道的作用如下:(寻呼信道)用于手机做被叫,寻呼该手机的消息,通过该信道发送;(随路控制信道,包括和)用于手机在通话期间传送必要的信令消息,如切换。

所谓的随路,就是在“话路”中传送信令消息,区别于只用于传送信令的信道。

什么是线路交换1、线路交换进行通信:是指在两个站之间有一个实际的物理连接,这种连接是结点之间线路的连接序列。

2、线路通信三种状态:线路建立、数据传送、线路拆除3、线路交换缺点:典型的用户/主机数据连接状态,在大部分的时间内线路是空闲的,因而用线路交换方法实现数据连接效率低下;为连接提供的数据速率是固定的,因而连接起来的两个设备必须用相同的数据率发送和接收数据,这就限制了网络上各种主机以及终端的互连通信。

分组交换技术1、分组交换的优点:线路利用率提高;分组交换网可以进行数据率的转换;在线路交换网络中,若通信量较大可能造成呼叫堵塞的情况,即网络拒绝接收更多的连接要求直到网络负载减轻为止;优先权的使用。

2、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主要差别:在分组交换网络中,要限制所传输的数据单位的长度。

报文交换系统却适应于更大的报文。

3、虚电路的技术特点:在数据传送以前建立站与站之间的一条路径。

4、数据报的优点:避免了呼叫建立状态,如果发送少量的报文,数据报是较快的;由于其较原始,因而较灵活;数据报传递特别可靠。

5、几点说明:路线交换基本上是一种透明服务,一旦连接建立起来,提供给站点的是固定的数据率,无论是模拟或者是数字数据,都可以通过这个连接从源传输到目的。

而分组交换中,必须把模拟数据转换成数字数据才能传输。

6、外部和内部的操作外部虚电路,内部虚电路。

当用户请求虚电路时,通过网络建立一条专用的路由,所有的分组都用这个路由。

外部虚电路,内部数据报。

网络分别处理每个分组。

于是从同一外部虚电路送来的分组可以用不同的路由。

在目的结点,如有需要可以先缓冲分组,并把它们按顺序传送给目的站点。

外部数据报,内部数据报。

从用户和网络角度看,每个分组都是被单独处理的。

外部数据报,内部虚电路。

外部的用户没有用连接,它只是往网络发送分组。

而网络为站之间建立传输分组用的逻辑连接,而且可以把连接另外维持一个扩展的时间以便满足预期的未来需求。

通信试题大全1、与有线通信相比移动通信的特点有:(1)终端用户具有移动性;(2)采用无线接入方式;(3)具有网间漫游和互通功能2、简述移动通信系统中发信机的主要作用:是将所要传送的信号首先对载波信号进行调制,形成已调载波,已调载波信号经过变频成为射频载波信号送至功率放大器,放大后送至天馈线。

3、解决移动通信多址系统设计的主要问题:一是多路复用,也就是将一条通路变成多个物理信道;二是信道分配,即将单个用户分配到某一具体的信道上去。

4、简述小区制移动通信网络的结构:数字陆地移动通信网的结构包括:移动终端、基站子系统()和交换子系统()等部分。

移动终端与间通过标准的无线接口通信,与间通过标准的A接口通信。

5、简述移动交换子系统的功能和作用:移动交换子系统完成交换功能,同时管理用户数据和移动性所需的数据库。

子系统的主要作用是管理移动用户之间的通信和移动用户与其他通信网用户之间的通信。

6、移动设备识别寄存器()中存有名单:白名单—存贮以分配给可参与运营的各国的所有设备识别标识。

黑名单—存贮所有应被禁止的设备识别标识。

灰名单—存贮有故障的以及未经型号认证的设备识别标识,由网路运营者决定。

7、简述网络无线小区模型中的3/9 复用方式的主要特点:一是不需要改变现有网络结构;二是在原有的基站上通过改变复用方式就可提高容量;三是系统不需增加特殊功能;四是需要有足够的带宽宽度以保证跳频效果。

8、简述目前移动基站普遍采用的板状天线高增益的形成的主要途径:一个就是上述的采用多个半波振子排成一个垂直放置的直线阵,半波振子越多,增益越大,能量也越集中于水平方向上;另一个途径就是利用反射板把辐射控制到单侧方向,将平面反射板放在阵列的一边够成扇形区覆盖天线。

9、无线天线俯仰角的计算公式和它代表的意义:θ() 其中H为天线高度,R为小区半径,是修正值,常取天线垂直平面的半功率角α/2。

10、简述移动通信中控制邻近波道干扰的方法:(1)减小邻近波道干扰需提高接收机的中频选择以及优选接收机指标;(2)限制发射信号带宽;(3)尽量采用小功率输出,以缩小服务区;(4)建立一种功率自动控制系统;(5)使用天线定向波束指向不同的水平方向以及指向不同的仰角方向。

11、简述移动通信中控制同波道干扰的方法:当有两条或多条同频率波道同时进行通信时,就有可能产生同波道干扰。

移动无线电通信设备能够在同一波道上承受干扰的程度与采用的调制类型有关。

信号强度随着距基地台的距离增大而减弱,但是这种减弱不是均匀的,还与地形和其他因素有关,这种减弱设备能够承受的同频干扰可以用载波功率与干扰功率的门限比值()表示,单位为分贝()。

为了使系统能正常运行,我们必须取载波干扰比大于门限比值。

12、无线电波通过哪些方式从发射天线传播到接收天线:直达波或自由空间波、地波或表面波、电离层波。

13、主分集天线接收的不相关性:指主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与分集天线的接收信号不具有同时衰减的特性,这也就要求采用空间分集时主分集天线之间的间距大于10倍的无线信号波长,或者采用极化分集的办法保证主分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不具有相同的衰减特性。

14、什么是慢衰落?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移动台接收的信号除瞬时值出现快速瑞利衰落外,其场强中值随着地区位置改变出现较慢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为慢衰落。

15、简述手机开机时的位置更新过程:(1)手机向系统请求分配信令信()。

(2)收到手机发来的可及消息。

(3)将可及信息再发送,将不可及标记更新为可及。

(4)反馈可及信息信号。

(5)再将反馈信号发给手机。

16、手机周期性位置更新的过程:(1)含有周期性登记的系统信息;(2)激活手机及中的相关计时器;(3)手机计时器到时候激活周期性登记步骤;(4)系统确认,计时器清零。

、无线链路是如何建立的?首先由手机向发送一个信道请求消息,消息中包含要求接入的原因,接入原因除位置更新以外,也可能是寻呼应答或紧急呼叫。

然后基站收到请求消息后,再发送给,寻找一个空闲的信令信道(),并让激活它。

最后接到的反馈消息后,立即通知手机占用该信令信道。

18、在网络内,定义了哪几种不同的业务?在网络内,定义了四种不同的业务,即点对点无连接业务、点对点面向连接的业务、点对多点多播业务和点对多点组呼业务。

19、在网络内,定义了哪几种不同的移动台?在网络内,定义了三种不同的移动台,即A 类工作模式移动台、B类工作模式移动台和C类工作模式移动台。

20、分组模式数据具有哪些特征使得分组模式数据应用代价更合理,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这些应用表现出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一是间断、非周期数据传输,它是指相继传输之间的时间间隔远大于平均传递时延。

二是频繁的小容量数据传输。

三是罕见的大容量数据传输。

21、简述参考模型:是要在一个发送实体和一个或多个接收实体之间,提供数据传递能力。

这些实体可以是一个移动台,也可以是一台终端设备。

后者可以连接到一个网络,或连接到一个外部数据网络。

基站为移动台提供无线信道,接入到网络。

用户数据可以在四种类型的移动台之间传递。

22、简述移动终端有哪几种类型?一是0,包含以上移动终端的全部功能,但不支持终端接口;二是1,包含以上移动终端的全部功能,并且提供一个接口,符合用户—网络接口规范的建议子集;三是2,包含以上移动终端的全部功能,并且提供一个接口,符合07.0x系列终端适配功能规范。

23、简述终端有哪几类类:和电路型业务可同时工作。

B类:可附着和电路型业务,但二者不能同时工作。

C类:只能附着业务24、简述分组交换业务与原电路交换业务配合工作中的联合附着以及分离功能:当移动台执行联合附着时,一旦它送请求到,立即通知存储的地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