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基坑支护监理控制要点

深基坑支护监理控制要点

深基坑支护监理控制要点
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0.00相当于黄海高程3.75m,自然地面相对标高为-1.20m,下沉式广场基底标高-5.90m,工艺品大楼基底
标高-10.7m,办公楼基底标高-11.5m。

地上二十六层,地下二层。

工程周边环境具体情况如下:基坑东侧开挖边线距围墙11.48m,而汽车坡道地段距围墙(红线)4.3m,围墙外10.0m为五层居民楼(居民楼未采用桩基础);办公楼南侧开挖边线距围墙最远处25.82m,最近处 3.69m,围墙外为绿地(约30m 宽);基坑西侧开挖边线距二期土建临时办公用房、售楼部仅0.9m;基坑北侧距开挖边线3.6m~6.7m为城市河道,距河道北驳岸7.8m为在建工程(采用管桩基础一层地下室,地下室埋深5.0m)。

二、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内潜水主要赋存于地表人工填土孔隙和层粘土根孔、虫孔和裂隙中,水量极小,微承压水含水层赋存于粉土~粉砂层和粉层层孔隙,其富水性明显强于潜水。

三、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时监理控制要点
本工程基坑围护SMW工法桩的主要作用是围护和防水。

由于基坑开挖面已进入粉土、粉砂层,两层土渗透系数比较大,再加上承压水的作用,如果搅拌桩的施工质量没有保证,开挖时很容易产生流砂现象。

因此在监理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桩体的搭接长度、水泥的用量、搅拌的均匀性和桩体的长度。

1、要十分重视地质勘察工作
监理工程师要认真阅读本工程的地质勘察报告,了解基坑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特点,分析可能导致边坡土体滑坡的各种因素,对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关
键地段、重要地层和土质指标做到心中有数。

监理工程师在基坑土方开挖中还要经常对比现场的地质情况,与地质报告差异很大时要及时告知项目监理组和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通知勘察和设计单位,查看是否需要调整方案。

2、设计方案必须经过专家技术论证
设计方案应由具备设计资质的基坑支护施工单位自行设计或施工单位委托具有基坑支护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并要求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评审、论证,有效降低基坑支护的风险,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确保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
深基坑支护质量重在事前和事中控制,一旦出现质量,事后纠正和补救比较困难。

因此,监理工程师应严格做到事前控制,必须严格把握好质量关,确保施工质量。

1)见证取样:对进场材料严格把关。

施工进场的水泥、钢筋必须进行见证取样和必要的试验,试验结果合格后施工单位方方可使用。

2)测量放线
监理工程师应及时核验水准点及坐标控制点的正确性和保护措施。

审查施工单位的水平及竖向施工放线是否正确。

开挖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要随时对基坑开挖尺寸、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进行检查,随时注意基坑的变化。

3)试桩
在正式施工前,要求施工单位将搅拌机安装到位、调试好,并进行试桩,同时对施工单位记录好的桩号、桩长、喷浆情况及水灰比等数据及时进行检查,以便在后续施工中更好地加以监理、控制。

4)三轴搅拌桩搅拌速度和注浆控制
三轴搅拌桩在下沉和提升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控制下沉和提升速度,在桩底部分适当持续搅拌注浆,并做好每次成桩的原始记录,同时现场监理人员必须检查水泥的品种、标号、出厂强度报告、复试报告、水泥浆水灰比、掺量等内容,同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按要求见证取样,留足必要的试块。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旁站,对每根桩的下钻深度进行现场签字确认。

现场跟踪抽查水泥用量、泥浆拌制数量和提升时间,每个台班至少用比重计抽查三次水灰比,同时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做好施工记录,经常抽查桩位的偏差、
搅拌深度和搅拌直径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控制搅拌桩部位土的含水量。

为了确保止水桩的质量,可采用以下措施:开沟集中抽水;尽量减少土中水的含量;放慢搅拌杆上升速度;延长喷浆时间;增加搅拌次数。

注意相互搭接的桩体必须连续施工。

5)H型钢加工和下插
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需经常检查H型钢焊接质量,焊缝必须为坡口满焊,插入水泥土部分须均匀涂刷减摩剂。

在起吊H型钢时用线锤校核垂直度,确保垂直度偏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型钢定位卡位置必须准确,将H型钢底部中心对正桩位中心并沿定位卡靠型钢自重徐徐垂直插入水泥土搅拌桩体内。

型钢插入过程中始终要用线锤跟踪控制H型钢垂直度。

型钢拔出后要求施工单位立即用6%~8%水泥浆液进行回填拔除后留下的缝隙,自然流入整个缝隙为止。

6)圈梁施工
钢筋绑扎之前,监理工程师应检查余桩桩头处理情况,圈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宜留过多的施工缝,混凝土浇筑时,在圈梁上及时埋设沉降位移观测点,砼应连续浇筑。

牛腿混凝土浇筑之前监理工程师应检查预埋件埋设位置是否正确,防止偏位。

7)土方开挖要求
围护桩支撑系统须达到设计强度,试验报告合格,以及坑内水位降至基底1.5m以下方可开挖。

基本原则“先开挖对围护桩体位移较低的一侧土体,再开挖对围护桩体位移要求较高的一侧土体,开槽支撑,分层分段开挖,留土护壁,严禁超挖”的原则。

开挖过程中严格遵循“先撑后挖”的原则进行土方开挖,机械挖土应和围护桩间距有不小于20cm的空隙,挖斗不得碰撞围护桩、立柱和支撑。

严禁挖土机械任意碰撞水泥土桩,挖去桩体水泥土和露出型钢。

开挖过程中严禁超挖,开挖面的高差应控制在2m以内。

电梯井、集水井等局部落深区必须先挖至浅基坑标高,待大面积垫层浇筑完后才能向下开挖。

基坑开挖完成后,现场监理人员应提醒建设单位尽快组织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部门进行验槽,及早开始地下结构工程垫层的施工。

无垫层坑底最大暴露面积不得大于200㎡,暴露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混凝土垫层需直接浇筑至围护桩内侧面。

8)注意地下水或水患的影响
水患无穷,很多支护事故都是水的影响造成的。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土层滞水、砂土中的微承压水、裂隙水、承压水、管道漏水、地面漏水、雨水等处理不当,都会给边坡支护和周围建筑物管线带来危害。

在选择地下水的处理方式时,要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及周围环境,决定采取降水还是防渗措施,以免引起地面沉降,给周围建筑及管线造成破坏。

本工程采用了集水井进行降水,降水效果比较理想,没有出现流砂和管涌事故。

项目监理组在监理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井点管在运输、装卸和堆放时波网不能破坏,下入井点孔前,进行逐根检查,保证滤网完好;
(2)、降水设备的管道部件和附件在组装前,进行检查,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清洗,妥善保管;
(3)、钻挖的井孔应垂直,深度符合要求,孔径上下一致;
(4)、滤管位置应按要求埋设,严禁将滤管插入土中;
(5)、灌填砂料前应把孔内泥浆稀释,灌填高度应满足要求,灌填量不得少于计算值的95%。

9)基坑工程监测
项目监理组要求监测施工单位编制监测方案,并进行报审,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同意后方可实施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初始值,各项监测的时间间隔可根据施工进程确定。

当变化超过有关标准或监测结束变化速率较大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当有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

基坑开挖监测过程中,检测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提交阶段性监测结果报告,工程结束时应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

10)加强对基坑的管理
支护完毕后,严禁施工单位在基坑周边附近堆放重物超载和基坑周边车辆来回跑动,以免造成基坑失稳事故,同时要求继续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加强监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