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后总结反思的问题诸城市树一中学韩丽梅一、课题背景1、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的反思意识很弱,大多数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很少了解影响思维的变量。
另外,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数学认知结构水平、自身心理特征的限制,在数学学习中往往表现出对基础知识不求甚解,对基础训练不感兴趣,热衷于大量做题,不善于(有的是不愿意)对自己的思路进行检验,不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不会分析、评价和判断自己思考方法的优劣,也不善于找出和纠正自己的错误。
总的来说,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也只浮在表面,认为只要完成了学习任务,就达到了学习的要求。
很少有学生以“学会学习”为目的,积极地去回顾学习过程,检查学习策略,检验学习结果等来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虽然部分学生作了反思,但仅仅是对学习的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没有深究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
2、研究的重要性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在学习反思领域存在以下倾向:(1)学生的反思意识薄弱从问卷结果中我们发现,60%学生喜欢在一节课中由老师来讲学习方法,18% 的学生会独立学习,22%的学生会与人合作学习。
在课堂学习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学习模式;吸收→储存→再现。
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这可能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系,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反思意识薄弱。
从结果可看到:79%的学生在学习中仅以解题练习为主要形式,只在乎一道题目的对错,而忽视了掌握解题方法这一最重要环节,这样的学习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生已适应了“听课式”的接受学习方式,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主动去尝试、去寻求更多更好的解题方法,而只是静等答案。
这些迹象表明:学生未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方式的不正确,不去反思,不去寻求更好的学习方式——反思性学习方式。
(2)学生的反思能力低下从调查结果来看,只有21%的学生会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方法总结,24%的学生会寻求不同的方法来解题。
从这点可以看出,学生的反思学习能力较差。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知道如何去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也无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这样学生就无法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可能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包括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等。
我们在教学中或观察学生的作业以及他们课堂学习等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所做作业中的解题方法都是教师课堂上所列举到的方法,回答问题也是平时教师讲过的内容,一旦出现形式变化而实际一致的题目就傻眼了。
出现这种问题的关键是学生不善于进行自我反思来主动调节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
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进步缓慢,学生不会通过总结经验、提炼方法、优化探索、深化自己的认知结构。
(3)学生的反思学习习惯较差调查结果显示:16%的学生有预习的习惯;13%的学生会主动复习数学知识;34%学生平时回家后先独立完成作业后再做其他事情;28%学生平时都是在家长的提醒下,才能独立完成作业;16%的学生在做完作业后逐题认真进行自我检查,发现错误,立即纠正。
以上数据说明:学生的反思学习习惯较差。
学生大都会急于知道答案,而不再去寻求解题方法。
(4)学生的反思毅力不强从调查结果看,对于一道久未解出的题目,只有14%的学生会继续解下去,大部分选择放弃,这充分说明:学生的反思毅力不够强。
从一定程度上讲,反思就是“自我揭短”,这对一般人来讲是痛苦的行为。
因此,缺乏毅力者即使反思技能再强,反思也难以顺利进行。
二、课题的界定(1)反思不同的学者对反思的定义有所不同,本课题中我们采用以下定义:反思是指人们对于自身的行为思想等进行思考的过程,是一种对认识活动的再认知。
反思之反的三层含义:返回的返,由此反思有返回事物、事情的根本去思考的意思正反的反,由此,反思就是说,凡事不妨从反面考虑一下反复的反,由此反复有反复思考的意思。
从思维特点上反思具有批判性和独立性。
(2)反思性学习根据心理学元认知理论, 人是积极主动的机体,其主体意识监视现在、计划未来,有效控制自己的思维和学习过程。
学习并不仅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认知过程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的元认知过程。
反思性学习是将学习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理解和分析,是在教师的引导或帮助下,由学生主体把要学的知识去发展或再创造的过程;可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使学习成为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提高个人的创造力。
所以反思性学习方式是学生得到发展的重要环节。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在数学教学中,反思是发现问题的源泉,是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是促进认识升华的可靠途径。
我国古代的先哲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国外的学者也对反思的重要性作过阐述。
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美国的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可以说,没有反思的经验只是狭隘的经验,至多是肤浅的认识。
反思可以使存在的问题得到整改,发现的问题及时探究,积累的经验升华为理论。
反思还能提高数学意识,优化思维品质。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1、1994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了“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终身学习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的重要理念,面对知识经济,教会学生知识已经不再是最终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而通过对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对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从年龄特征上讲,(2岁半—9岁)确定为被动反思阶段,这一阶段是儿童反思能力的萌芽阶段,没有家长与老师的引导与帮助儿童是不会进行反思的;(9岁—15岁)确定为指导反思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儿童与青少年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反思能力,但在具体的反思策略与方法上还需要老师与家长的指导与帮助;(15岁以后)确定为自主反思阶段,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已具备独立进行反思的能力。
因此在初中阶段,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反思技能,对孩子形成反思能力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2、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思维能力的需要反思是一种良好思维习惯,他要求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反思性学习的3、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需要通过对自身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反思,能够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客观看待成功与失败的关系,更好的找准自身发展目标。
4、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反思的主体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角色,而且应该包括学习的主体——学生,教学从来都是一种交互的过程,教师通过对学生反思性学习的研究,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个体特征,从而折射到自身的教学反思中。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重点和难点反思是认识过程中的重要形式。
反思活动进行的深度和广度,反映自我意识、自我调节的强弱。
在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对自己思维的路线、方式、策略和所得结论进行回顾与评价,通过反思后的总结、提高,使检控能力不断得到补充、丰富和完善。
本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特点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对学生进行反思的内容及反思方式的实践,同时,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确教师在学生反思性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使反思性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
目前学生的主要问题是不反思,有些反思意识的学生不会反思或停留在浅层次的反思层面上。
有些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存在着被动反思或无效反思的层面上。
而一切老师也缺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的意识,或是有了这种意识却缺乏具体、有效的指导方法。
所以,在这个前提下,反思什么?怎样反思?教师担负着怎样的任务为主要实践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实践。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从对学生的反思性学习的技能培养以及对反思性学习方式的实践验就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学科教学和班主任教育两个主要渠道,重点在实践操作层面,对反思性学习做一个较为系统的实践性研究。
通过反思性学习实践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①文献资料法。
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②教育实验法。
通过教育实验来发现、验证因果规律,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是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③案例研究法。
通过对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的评议、交流、研讨,探求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及时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断形成成果。
七、研究过程1、2006年3月-2006年9月:实验准备阶段(1)立项、申报(2)制定实验方案(3)确定实验班级召开课题组会议(4)组织理论学习,进行理论培训2、2006年10月-2009年12月:实验阶段(1第一阶段实验,调查分析,完成调查报告和第一阶段小结。
(2)第二阶段实验,研究、实践初中数学有效教学中总结反思的策略,完成第二阶段小结。
(3)第三阶段实验,对课题进行验证性研究,撰写经验总结报告。
(4)2010年1月-2010年5月:结题阶段,完成资料收集工作,申请结题,撰写结题报告。
八、具体措施(1)课题组成员加强自身理论修养,提高对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以及方法策略的研究水平。
(2)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反思的目的和意义,动员学生积极着手进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通过事例引导学生明确反思的意义和目的,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方法不同,学习的效果就是不一样,从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去开展反思性学习活动活动。
(3)我们准备通过对高中数学反思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研究出一条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高中数学反思性课堂教学模式。
(4)通过学生反思性作业格式、反思性学习的内容、反思性学习步骤等的设计,指导学生学会用书面的形式将反思的结果表达出来。
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反思性学习能力都还没有达到较深的层次,在学习中也存在一定的疑惑,而这些,教师并不一定能及时发觉。
因此,鼓励学生用书面的形式将自己的部分反思情况以书面的形式反映出来,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形式、进度,加强针对性的训练和辅导。
(5)我们准备通过不断的总结反思,总结出一套培养和提高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
九、课题成果(1)探索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使反思由过去单纯的心理现象变成一种实践行为,直接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激发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学生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4)通过探究积累有价值、可推广的经验,为优化中学数学教学提供经验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