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朝阳历史文化考察报告

朝阳历史文化考察报告

城市政策为鼓励更多的海内外客商来朝阳投资置业,朝阳制定了优惠的投资政策;对市政府重点支持的项目,项目在建期间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购并我市国有企业的项目实行价格优惠和付款方式优惠;为域外投资者提供优惠的用地条件;对域外投资企业给于科技资金扶持;对引进外商投资的中介人员予以奖励。

为更好地为投资者服务,朝阳建立和完善了高效的服务体系,成立了行政审批中心,使所有行政审批项目都可在中心一资办完。

以良好的投资环境来安商、富商已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以优质服务来改善投资环境已民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日常工作。

朝阳这片投资的热土,正以崭新的面貌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前来投资置业。

地名由来朝阳一名始于清代乾隆四十三年(一七七八年),以境内凤凰山上的朝阳洞得名.据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朝阳县志》记载,因城址东邻风凰山脚下,山形如青凤昂首展翅对城似鸣状,即取《诗经》大雅篇"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之意,引"凤鸣朝阳"之句而取"朝阳"二字命名。

化石文化自1990年以来,我国学者在朝阳发现的早期鸟类化石填补了鸟类早期演化的无数空白,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多次被美国的《发现》杂志评为本年度世界一百条重大科学新闻。

一些学者把这些发现称为是二十世纪古生物学的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这些发现和研究也为世界各大媒体(如《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纽约时报》,《科学新闻》等)竞相报道。

我市一跃成为世界上鸟类起源研究的最热点的地区。

世界各国学者争相来华参观和要求合作研究。

于是人们给了许多美誉:朝阳是一部内容丰富、无与伦比的古生物及地学研究教科书。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弥曼称朝阳是“世界级的古生物宝库”。

朝阳北票上园炒米甸村周围发育有千米以上的陆相地层,是世界独一无二的。

随着辽宁古果、中华龙鸟、孔子鸟、三燕丽蟾等一系列化石的发现,我国辽西(朝阳)地区正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生物化石宝库。

作为世界上门类最齐全的古生物化石群,朝阳化石群堪称迄今世界第一大化石群。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朝阳这片"睡龙之地"一下子醒来了。

1996年至1998年,全世界的古生物学家都把兴奋的眼光投向了中国朝阳,因为在中国朝阳的地层中发现了带毛的恐龙。

特别是“中华龙鸟”到底是恐龙还是鸟类的问题更是引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同时也中国朝阳炒得蜚声海内外。

专家们认为,朝阳化石在种类、数量和保存的精美性等方面都远远超过了世界上著名的德国索伦霍芬含始祖鸟的生物群。

早期鸟类、带毛恐龙、原始哺乳动物、早期被子植物构成了20世纪古生物学的重大发现。

世界著名专家称,“世界上没有其它地广大如此关键的时间,保存如此完好的如此多的化石群落”,“这些沉积的化石,不仅是中国的财富,也是世界的财富。

”在朝阳发现鸟、鱼类化石的同时,我国科学家还在朝阳北票地区发现距今约1.2亿年迄今世界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辽宁古果。

美国《科学》杂志公布这一重大发现的研究成果,同时在封面上刊登了这株“世界最早的花”的化石照片。

科学研究表明"辽宁古果"这种原始被子植物比以往发现的早期被子植物还要早1500万年至2000万年。

尤为珍贵的是,辽宁古果化石清晰地显示了胚珠(种子)为心皮包藏这一被子植物的典型特征,无可争辩地被国际古植物学家认定为“迄今首次发现的有确切证据的世界最早的花”。

现在朝阳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朵花开绽放的地方”和“世界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厚重历史朝阳是一座历史名城,自西汉起就设置了郡县,朝阳古代文化源远流长,“鸽子洞”古人类遗址证明,早在10 多万年前朝阳大地已有人类祖先繁衍生息。

境内牛河梁遗址,证明这里早在5000 年前就存在一个具有国家雏型的原始文明社会,这一重大发现,把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提前了1000 多年。

近年来,在朝阳境内发现的鸟化石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大量发现的一亿三千万年前的鸟化石,填补了世界生物进化研究的一项空白,它证明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鸟类的祖先是在中国,在辽西的朝阳。

朝阳人杰地灵,数以百计的宝塔古刹点缀着山河大地,使朝阳充满古文化的深邃魅力。

朝阳的历史文化在辽宁省以至于国内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独特优势。

多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和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人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了朝阳历史文化的重要价值。

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朝阳悠久的历史可上溯到距今10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在喀左县水泉乡大凌河畔发现的鸽子洞古人类遗址,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北部最早的古人类聚居地。

出土的人类牙齿化石和动物化石、打制石器和灰烬层表明,当时的远古人类在这里已经从事狩猎、采集并用火熟食,过着原始的群居生活。

在今建平县发现的古人类上臂骨及肱骨化石表明,距今四五万年前,朝阳大地上出现了与现代人体制征相似的原始“新人”——建平人。

据1979年喀左东山嘴祭坛和建平、凌源两县交界处牛河梁女神庙、积石冢红山文化遗址的发现表明,生活在朝阳大地上的原始人类,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已迈入人类文明社会的门坎,出现了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

从积石冢群出土的大量精美彩陶和以玉猪龙为首的玉器看,当时的社会已经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生产技术、工艺水平以及审美意识都达到了相当的文明水准。

朝阳红山文化大型坛、庙、冢遗址的发现,有利地证明了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前就已经进入了古代文明社会,从而使朝阳地区成为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推前了1000多年。

东北最古老的历史名城朝阳历史古城的发展及其地位,标志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独特的历史优势。

位于朝阳城东南郊的柳城历史久远,战国时,燕置塞上五郡,柳城属辽西郡。

至汉朝时,柳城已成为辽西郡西部都尉治所,后被三郡乌桓据为统治中心,曹操北伐乌桓曾挥师柳城,可见柳城在秦汉时期已成为东北重镇。

公元342年,前燕王在“柳城之北、龙山之西”建都为龙城,十六国时期前燕、后燕、北燕立国88年期间,龙城为三燕都城达52年之久。

一座繁华的都城——龙城也成为东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历史名城。

历代塞外战略要地朝阳古称塞外辽西之地,由于地理位置处于中原通往东北的古代交通要衢,历史民族活动方面处于中原汉族与东北各少数民族互相交流及融合发展的纽带地区,因此中原历代王朝都在此设边关重镇,而东北各族入主中原时也要把这里作为必争之地,使朝阳成为历代塞外战略要地。

隋唐时期,朝阳为营州,被称为“隋唐王朝的中央政府与东北各族往来的枢纽”,也是中原王朝对东北各族继续统一和推行封建制度的前沿阵地。

根据战争的需要,还开通了中原到辽西的营州古道,从营州可到辽东、朝鲜、日本,使营州的经济文化产生了交替繁荣的局面。

而辽西营州也成为盛唐文学经常描写的边塞题材之一。

辽金元时期,是契丹、女真和蒙古族于中国北方迭起兴盛时期,而地处辽西的朝阳地区,也成为这些北方民族与中原两宋王朝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

明清时期,朝阳仍为重要建置之地。

清朝时,朝阳为清帝东巡的要路驻跸之所,也是清政府借地养民屯兵蓄锐之地。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曾从朝阳调集蒙古骑兵开赴沿海口岸驻防。

尽管随着清朝对全国的统一与行政区划的相对稳定,朝阳作为塞外战略要地的作用也相应转移,但历史上多次成为辽西以至东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的事实,却使它的重要战略地位永存史册。

历史上多民族聚居交融之地朝阳在历史上是中原各族与东北各民族交流的纽带地区。

隋唐时期,朝阳是多民族聚居交融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曾在朝阳境内居住的民族有契丹、突厥、室韦、奚族等。

由于隋唐多次大规模东征高句丽,中原汉族随之大量涌入定居。

辽金元时期,北方三大族系——契丹、女真、蒙古族的兴盛发展,都将辽西作为重要基地,因此地处辽西的朝阳在当时也处于一个多民族交替融合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繁荣发展的时期。

明清时期,朝阳辟有蒙古王公封地,因此居住着大量蒙古族。

这时期中原汉族因移民垦荒也大量迁入,且渐居多数。

清代以后,由于民族分布没有发生大的动荡迁移事件,民族分布状况趋于稳定,从而形成了近现代朝阳民族分布的基础。

光荣的革命传统赵尚志将军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威震中外的著名抗日将领,深受人民爱戴和敬仰的传奇式民族英雄。

毛泽东同志赞誉赵尚志将军等抗联将领是“有名的义勇军领袖”,其“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称赞赵尚志等八位抗日将领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

”文物古迹朝阳的文物古迹,不但以流源长、分布广、类型多、价值大而成为本地悠久历史的标志,而且为中华民族流源及其文明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

人类居住遗址在朝阳分布广泛,各个时期均有遗存发现,计有4000多处,最早的古人类居住址为喀左县鸽子洞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居住址,这是与北京周口店人文化相一致的古人类文化遗址。

随着代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进度的城镇的兴起,古代建筑迅速发展,寺庙和古塔遍布城乡。

朝阳较早的寺庙可追溯到5000年前红山文化时期的喀左东山嘴祭坛和牛河梁女神庙,这种祭祀建筑为古人祭奠祖先和天地所用。

朝阳现存古塔址22处,多为辽代所建,著名遗存古塔有朝阳城内的南塔、北塔、城东凤凰山上的中寺摩云塔、喀左县城的利州塔等,这些古塔造形美观、工艺精巧,堪称古代建筑的珍存。

朝阳现存古代寺观址142处,其中辽金元时期的22处、明清时期118处,近现代2处。

著名的寺庙宫观有佑顺寺、惠宁寺、万祥寺、天成观、玉清宫等。

朝阳还发现古代石桥2座,其中凌源天盛号金代石拱桥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发现冶炼址4处,最早的一处为春秋时期。

发现窑址20处,以辽金元时期陶瓷砖瓦窑居多。

发现古墓葬410处,各时期均有遗存。

朝阳市境内出土文物数万件,计总量约占全省的近三分之二,而且文物珍品尤多。

陶瓷类文物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遗址中,金器类文物以商周青铜器最为著名,石玉类文物极为广泛,书画类文物在晋代、辽代及元代壁画墓中多有发现。

所有这些蕴藏于朝阳这片被称为“神秘土地”上的丰富的文物古迹,作为巨大的历史财富,将日益显示出更为深远的意义。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位于辽宁省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因牤牛河源出山梁东麓而得名,呈半山地半丘陵地貌。

虽为山区,并不闭塞。

101国道、锦承铁路贯穿其间。

整个遗址置于万亩松林丛中,冬夏常青,空气新鲜,环境幽雅,依然存有原始风貌。

遗址坐落在辽西山区一处曼延10余公里的多道山梁上,在50平方公里范围内连绵起伏的山岗上,有规律地分布着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并由它们组成一个规模宏大的宗教祭祀中心。

在方圆有致的积石冢内,以大墓为中心将墓葬分为若干等级,随葬品只有玉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