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收敛(liǎn)炽痛(zhì)嶙峋(lín)B.翩然(piān)牟取(móu)归省(shěng)C.束缚(sù)梦寐(mèi)诘问(jié)D.鄙夷(bǐ)拮据(jū)冗杂(rǒng)【考点】字音字形【答案】D【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常用字的正确读音。
A项“炽”读“chì”;B项“省”读“ xǐng”;C项“束”读作“sh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骇人听闻妇孺皆知引颈受戳B.无与伦比通霄达旦玲珑剔透C.顾名思义人迹罕至根深蒂固D.正襟威坐无可置疑变幻多姿【考点】字音字形【答案】C【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常用字的正确字形。
A项中的“引颈受戳”应该是“引颈受戮”;B 项“通霄达旦”应该是“通宵达旦”;D项的“正襟威坐”应该是“正襟危坐”。
3.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将领会到名人的光辉形象。
将“领会”政为“领悟”。
B.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
将“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和“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互换位置。
C.通过调查,使我们了解了真实情况。
删掉“通过”或“使”。
D.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
去掉“防止”或“不”。
【考点】修改病句【答案】A【试题解析】此题考查病句的修改,A项的病因是“领会”“形象”搭配不当。
“领悟形象”也不正确,可以将“领会”改为“感受”。
4.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林冲——误入白虎堂(《水浒传》)B.周瑜——舌战群儒(《三国演义》)C.华子良——白公馆装疯(《红岩》)D.孙悟空——大闹天宫(《西游记》)【考点】文学名著【答案】B【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名著中人物和情节的搭配。
“舌战群儒”的是诸葛亮。
5.下面情境下,表述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情境】夏天某日,初二学生小明给同班好友小亮打电话,约小亮周一起去江边游玩。
想到父母说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出于安全考虑小亮不想去,同时也想劝小明不要去。
小亮对小明说:A.夏天周末江边游玩的人多,我父母说不安全,不让我去。
很抱歉,你还是约别人一起去吧。
B.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周末人多会更不安全。
你脑子没病的话你就别去,反正我不去。
C.周末去江边?你是不是不想活了。
你去不去我管不着,我可不敢陪你去。
D.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周末人多会更不安全。
我俩年纪小,又没有家长陪伴,就都不要去了。
【考点】口语交际【答案】D【试题解析】此题考查语言的得体。
A项没有表达出题干中“也想权小明不要去”的意思;BC项语言生硬,不得体。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当狂风在你耳边呼啸时,你只当是______;当暴雨在你眼前倾泻时,你只当是当闪电在你头顶肆虐时,你只当是______。
人,决不能在逆境面前屈服。
A.微风拂面,萤火流逝,屋檐滴水B.萤火流逝,屋檐滴水,徽风拂面C.徽风拂面,屋檐滴水,萤火流逝D.萤火流逝,微风拂面,屋檐滴水【考点】语言的连贯【答案】C【试题解析】此题考查语言的衔接。
注意前后事物相对应。
“狂风”和“微风”相对,“暴雨”与“屋檐滴水”相对;“闪电”与“萤火”相对。
第II卷(非选择题)二、默写7.按课文原文填空。
(1)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卜算子·咏梅》)(2)__________________,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3)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_______。
(郦道元《三峡》)(4)__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6)岑参《白歌送武判官归》中写在中军营里设置酒宴,用有西域特色的管弦乐器齐鸣和响来增掭苍凉悲壮豪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古诗文默写【答案】(1)只有香如故(2)树木丛生(3)不以疾也(4)了却君王天下事(5)关山度若飞(6)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默写,包括前后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
明确已给出的句子和情境设置,注意不要错写、少写和多写。
三、文言文阅读8.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8-10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郭: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9.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助之至,天下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中,孟子认为在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内容理解句子翻译实词解释【答案】8.(1)外城(2)离开9.(1)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
(2)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10.人和【试题解析】8.此题考查实词的含义,难度小,调动积累回答即可。
9.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
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正确翻译。
(1)句中的“池”应该是护城河,“非”翻译成“不”;(2)句中的“至”是“极点”。
10.考查课文的理解,难度小。
根据平时积累回答即可。
四、现代文阅读9.阅读《菊花》,回答11-14题。
菊花①菊花原产地是中国。
菊花又名鞠,还有黄花、九华、金蕊、金精、帝王花等三四十个称谓。
菊花大多开放在秋寒之季,飒飒冷风中,百花凋落,唯有菊花灿然绽放,让人心生敬意。
②菊花分类的标准多种多样。
依花径可将菊花分为大菊和小菊;依花期可分为春菊、夏菊、秋菊、冬菊(寒菊)和四季菊;依花色可分为黄、白、粉、紫、橙、褐、绿以及间色和复色等。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菊花都是黄色的。
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认识。
③菊花的适应性强。
它喜爱阳光也耐寒冷。
光照充足的地方,菊花长得更健康、更茁壮,而在少光、寒冷的地方菊花也能生长。
与郁金香等花卉相比,菊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
它更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但潮湿的环境中也能寻觅到它的芳容。
播种或扦插的方式菊花都可成活。
菊花良好的适应性,使其在中国自华南至东北地区均能栽植。
菊花是很多城市绿化的首选花卉。
④菊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菊花端庄素雅,晚香凝秀,花姿飘逸,淡意疏容,是著名的观赏植物。
“重阳日赏菊”始于晋代陶渊明,现在已成为我国的一种文化传统。
秋季,我国许多城市常常举办规模不等的“菊展”供市民欣赏。
⑤菊花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菊花作为药材使用,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中医学认为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功效。
它的这一功效,历来为广大民众所认可。
例如,有人经常饮用菊花茶,就是为了达到明目润咽的目的。
⑥菊花自古受人喜爱,国人爱其质朴的形象更爱其高洁的品格。
菊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后来也风靡世界,是中国送给世界的一份美丽礼物。
(选文有改动)11.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③至⑤段,说说菊花具有哪特点?(答案含标点在内不能超过30个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1)与郁金香等花卉相比,菊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
()(2)菊花作为药材使用,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3)例如,有人经常饮用菊花茶,就是为了达到明目润咽的目的。
()14.读完文本后,请你给准备栽培菊花的朋友提三条建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拓展延伸说明的方法提炼、概括信息理解内容【答案】11.菊花都是黄色的。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菊花都是黄色的)12.适应性强(菊花的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菊花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有药用价值(菊花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13.(1)作比较(2)列数字(3)举例子14.示例: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花色选择菊花品种;花盆尽量摆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或者把菊花栽培在阳关充足的地方);要选择排水性好的花土(或把菊花栽培在排水性好的土壤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播种或扦插的方式去栽培。
【试题解析】11.此题考查代词的指代内容。
“这”指代的内容一般在代词的前面一句。
12.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提炼概括。
紧扣题意“菊花的特点”,锁定范围③—⑤段,找各段中心句,概括即可。
注意字数的限制。
13.此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等。
根据说明方法的不同特点来判断。
(1)从“相比”二字可判断为作比较;(2)“2200多年”是列数据;(3)从“例如”可知是举例子。
14.此题考查知识的拓展延伸。
读懂文章关于菊花的知识,可以从栽培种类、栽培方法等方面提出建议。
10.阅读《父亲的“城池”》回答15-19题。
父亲的“城池”①我大学毕业留在了三十里外的省城,其他兄弟几个则继承了母亲经商的天分,在县城营生,都已经与种地不相干了。
我们有了足够的力量尽孝,劳碌了一辈子的母亲被各家抢着邀请,心安理得地享受赡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