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1,1-文档资料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1,1-文档资料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1—1/2练习班级姓名
1.“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这一天是民间传说“龙抬头”的日子,也称为“春龙节”,人们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

从节日的起源看,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A.宗教习俗B.农业生产C.祭祀祖先D.纪念庆典
2.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3. 中国古籍中有神农氏教民耕种、有巢氏教民筑房的记载。

《左传》中记载了“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

这“烈山氏”的称呼可能与哪种历史情形有关?
A.养蚕织丝
B.烧山耕种
C.铸造青铜
D.使用铁器
4. 孔子的学生种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
A.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畜牧业是当时最主要的生产部门
C.当时牛耕技术已普及全国
D.孔子生活的时代可能已有牛耕
5.东汉时期,某些地区的耕作方式出现了从图1到图2的变化,这种变化
①使回转更加轻便②提高了耕作效率图1
③便于牛耕的普及④有利于山地的开垦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在十二生肖中,牛是最勤劳的动物,也是人类的朋友。

牛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图2
一直享有尊崇的地位,因而常常受到人们的称赞。

下列关于牛的评说中,不具有可能的是A.牛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

殷商时牛已经拉着犁给人耕地了
B.古人以竹蒲作画,以牛拉车载书,所以有“汗牛充栋”的故事
C.唐诗“牛咤咤,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描写老牛田地耕作劳累
D.人们常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只问耕耘、不问索取的人称为“老黄牛”
7.史书记载:战国中期,人们把使用铁农具耕作看得如同用瓦锅做饭一样。

这一记载
①说明当时铁器的使用尚未推广②反映当时铁农具的使用比较普遍
③表明金属工具已经代替了木石工具④反映了社会生产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8.下列图片中,反映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技术提高的是
A.筒车B.翻车C.曲辕犁D.水排
9.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位于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10.嘉峪关汉墓中画像砖上有童子驱鸟护桑图、采桑图;墓后室画像砖上有蚕茧、丝束、绢帛。

还有像缫丝的工具,墓中还发现丝织物。

这些信息主要说明
A.甘肃西部已从游牧转向农耕文明B.画像砖主要反映人们的日常生活C.丝绸之路是一条流动的文化运河D.汉代甘肃西部出现蚕桑与丝织业
11.宋代范正敏《遯斋闲览·证误》:“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竟植之,有至数千株者,採其花为布,号吉贝布。

”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福建
A.棉花种植与纺织日益扩大B.农民以种植棉花为主业
C.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D.商品经济日益发达
12.甘肃灵台出土了一把古剑,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我国迄今出土的最早人工冶铁制品之一。

这剑最早可能铸造于
A.夏朝B.春秋C.唐朝D.清朝
13.被称为“茶圣”的唐朝人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

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

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
绿,邢不如越,三也。

”据此,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B.陆羽推崇越州青瓷
C.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D.唐朝时期白瓷质量不如青瓷
14. 小明在暑假期间赴陶瓷博物馆参观古代瓷器,拍了不少照片,整理照片时把瓷器
与产地的对应关系弄乱了,请你帮助确定:右图古瓷的产地最有可能是唐代青瓷A.越州 B.邢州 C.景德镇 D.耀州
15.著名的商代四羊方尊以精美的造型为世人称道,以下关于商周青铜铸造说法不确切的是
A.商周青铜铸造的工艺水平很高B.西周青铜器多作为礼器的象征
C.商周青铜器铸造中已经使用水力鼓风装置D.商周青铜铸造规模相当大
16.据报道,广东“南海一号”沉船现已出水数千件完整瓷器,汇集了德化窑、景德镇、龙泉窑等宋代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30多种,还有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

这有力地佐证了当时:
①瓷器种类繁多,质量上乘②彩瓷制作技术发达
③“海上丝绸之路”繁荣④有海外瓷器传入我国
A.①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7.某收藏家藏有珐琅彩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青花花卉纹执壶。

该收藏家生活时代不早于
A.明代B.隋唐C.宋元D.清代
18.(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
(1)材料一反映的耕作方式叫什么名称?(1分)出现于何时?(1分)材料二反白居易的诗映了古代农业生产有哪些特点?(3分)
材料三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

——普林尼《自然史》
材料四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2)与材料三对比,材料四纺织原料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变化原因。

(3分)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1—1/2练习【答案】
1——5:BCBDD; 6——10:ADCBD 11——15:ABDAC 16——17:AD
18.(1)一牛挽犁(1分),东汉(1分)
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精耕细作。

(任答3点3分)
(2)从丝变为棉。

原因:①丝织品太贵重,往往供上层社会穿着;
②棉花种植的推广,棉纺织技术的提高,棉布产量提高;
③棉布柔软、保暖,并且结实耐用,适合各阶层穿着。

(3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