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殿与桃花扇》
(外怒介)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那 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 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
剧中人物包括李香君,上至皇帝朝臣,下 至歌妓艺人,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有姓 名可考者39人。人虽众多,却人各一面: ①善于写出同类人物的不同性格。同为 阉党余孽,马士英、阮大铖不同。同为江 湖艺人,柳敬亭、苏昆生有别。 ②善于写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比如 “作好作恶者”杨龙友 。
(三)在曲词艺术上,清丽流畅,充满诗意, 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多处化用唐史、元曲名句,如《惊变》 《雨梦》等出曲文,基本由《梧桐雨》脱 化而来,却又融化极妙,如同己出。其浓 厚的抒情性,尤其能把人物的内心情感表 现的声情兼备,淋漓尽致。
曲阜人。孔子第64代孙。曾隐居曲阜石门 山,捐资纳为国子监生。1686年康熙南巡北 归曲阜祭孔,任御前讲经和导游,受康熙 赏识,拔为国子博士。
《自序》:“双星合作,生忉[dāo]利天,情缘 总归虚幻;清夜闻钟,夫亦可以遽然梦觉矣”。 《长生殿》既宣扬帝妃罕有之情,又寄寓垂 戒来世之意。 忘我爱情与社会角色的矛盾,使李、杨历 尽悲欢离合,终于大彻大悟,跳出爱河情海, 在仙境以精神“长生”消解现实“长恨”。 “情缘总归虚幻”的主旨除开头《自序》开 宗明义之外,终场“永团圆”曲更是卒章显志。
元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白朴《梧 桐雨》,明屠隆《彩毫记》、吴世美《惊 鸿记》等对《长生殿》均有影响。
《长生殿》历时十余年,“三易其稿而始 成”。始为《沉香亭》,通过李白遭遇表 现作者怀才不遇;后改为《舞霓裳》,增 加李泌辅助肃宗中兴,表现对国运兴衰的 思考;终成《长生殿》,表现“情缘总归 虚幻”的主题。
(一)展现帝、妃情缘,宣扬李、杨挚爱。 作者《例言》说:“念情之所钟,在帝 王家罕有,马嵬之变,已违夙誓,而唐人 有玉妃归蓬莱仙院,明皇游月宫之说,因 合而用之,专写钗盒情缘。” 第一出《传概》:“今古情场,问谁个 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 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哪论生和死。笑人 间儿女怅缘悭,无情耳。……借太真外传谱 新词,情而已。”
南洪北孔
清代戏剧双璧 金埴题诗:“两家乐府盛康熙,进御均叨 天子知。纵使元人多院本,勾栏争唱孔洪 词。”(《题桃花扇传奇》)
(645-1704)字防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人。出 身名门望族,遭难家境败落。科场失志,做二十 佘年国子监生。名剧《长生殿》轰动北京,在佟 皇后丧期上演,洪昇被削职还乡。 诗有《稗畦集》《啸月楼集》等。作传奇九种, 杂剧一种。 今存杂剧《四婵娟》: 《谢道韫咏絮擅诗才》、《卫茂漪簪花传笔阵》 《李易安斗茗话幽情》、《管仲姬画竹留清韵》
孔尚任淮扬治河时结识许多明末遗民。在扬 州登梅花岭,参拜史可法衣冠冢;在南京登燕 子矶,游秦淮河,过明故宫,谒明孝陵;在栖 霞山访过道士张瑶星,对创作《桃》剧都很重 要。 《桃花扇》三易其稿而问世,轰动京畿, “王公荐绅,莫不借钞,时有纸贵之誉”。 “长安(指北京)之演《桃花扇》者,岁 无虚日”,甚至康熙皇帝也索稿阅读(《桃花 扇本末》)次年孔尚任被罢官,显与创作《桃 花扇》有关。
(一)结构精巧缜密,匠心独运 ①整体构思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桃花扇· 先声》)。“一生一旦为全本纲 领,而南明治乱系焉”(《媚座》原批)。 ②一柄诗扇贯穿全剧。诗扇既是侯、李定 情信物,又是二人离合象征。赠扇、溅扇、画 扇、寄扇、撕扇。 《桃花扇凡例》:“剧名《桃花扇》,则 桃花扇譬则珠也,作《桃花扇》之笔譬则龙也。 穿云入雾,或正或侧,而龙睛龙爪,总不离乎 珠;观者当用巨眼”。
/yinyue /2786961/ 【锦缠道】望平康,凤城 东、千门绿杨。一路紫丝 韁,引游郎,谁家乳燕双 双。隔春波,碧烟染窗; 倚晴天,红杏窥墙。一带 板桥长,闲指点茶寮酒舫。 听声声卖花忙,穿过了条 条深巷。 (丑指介)这一条巷里, 都是有名姊妹家。(生) 果然不同,你看黑漆双门 之上,插一枝带露柳娇黄。
③以中介人物为正邪双方纽带 一方是正直重节的复社文人,一方是卑 鄙无耻的阉党余孽;一边是侯、李爱情, 一边是弘光王朝闹剧。巧妙利用杨龙友的 双重身份和双重性格联系起来。 ④结局不落生旦团圆俗套 40出原批:“离合之情,兴亡之感,融 合一处,细细归结,最散、最整,最幻、 最实,最曲迂、最直截,此灵山一会是人 天大道场,而观者必使生旦同堂拜舞乃为 团圆,何其小家子样也!
明清易代,引起了人们的心灵震撼,忧愤 成思,在清初形成了追忆历史的普遍心理, 写史书的人之多, 稗史之富,在中国历史 上是罕有的。这种心理也反映在文学方面, 诗歌中尚史意识的抬头,吴伟业歌行诗的 辉煌,散文中传记文和忆旧小品的发达, 时事小说的出 现,都是这种社会心理的表 现,其中也就寄寓着兴亡之感。
康熙二十七年(1688),《长生殿》三易稿 而成,京城盛演,次年八月,与赵执信, 查慎行等人宴饮观剧,因其时佟皇后丧服 未除,被人告发,赵执信被罢官,洪昇被 革除国子监籍。
李、杨爱情故事。 新旧《唐书》、野史杂记均有载。
唐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 开启此题材文学创作的先河。 宋乐史《杨太真外传》。
《先声》:“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小引》:“场上歌舞,剧外指点,知三百 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 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 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
一 反阉党余孽。既是造成侯、李悲剧的罪 魁,又是导致南明覆亡的祸首。 二 对下层人物形象的着力塑造,李香君, 柳敬亭,苏昆生等。表现出对等级贵贱观 念的思索和突破。 三 剧末马、阮败亡和侯、李入道,既蕴含 民族的沦落、失意之悲,又表现出国家至 上的思想。
(一)在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 机结合,很好表现了创作意图。 上半部偏于写实,下半部主要写幻。采用 真幻结合手法写李杨爱情,既有生动的现实生 活,又有浓厚的理想色彩。 (二)在剧本结构上,以李、杨故事为主线, 以朝政大事为副线,表现“占了情场”与“驰 了朝纲”的必然联系;爱情主线又以金钗和钿 盒贯穿始终,金钗、钿盒、情节、人物,由合 而分,由分而合。
① “说白详备,不容再添一字” (《凡 例》)。 宾白交代故事情节,推动戏剧进 程,展现人物性格。 “凡胸中情不可说,眼前景不能见者, 则借词曲以咏之”(同上)。 ②曲词以工整典雅见长。每出以八曲为 限,很适合舞台演唱。 ③缺陷:典雅有余而当行不足,严谨有 余而生动不足的。
《自序》:“古今来逞侈心而穷人欲,祸败随 之。”“乐极哀来,垂戒来世,意即寓焉。” 围绕李杨爱情的一系列军国朝政事件,生 动反映了皇帝昏庸腐败、不理朝政,杨家挟势 弄权、酿成祸乱的社会现实,表现出乐极哀来、 荒淫误国等“垂戒”之意,寓有深沉的民族意 识和兴亡之感。 明皇宠爱贵妃,“占了情场,驰了朝纲”, 酿成大乱。《弹词》李龟年“唱不尽兴亡梦幻, 弹不尽悲伤感叹”,同时寄寓了作者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