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名词解释和简答

网络名词解释和简答

并非标准,仅供参考!!名词解释:1、计算机网络: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2、网络拓扑:网络拓扑是指用传输媒体互连各种设备的物理布局,特别是计算机分布的位置以及电缆如何通过它们3、网络协议: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这些规则明确规定了所交换数据的格式以及相关的同步问题。

4、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

5、拥塞:拥塞是指到达通信子网的信息量过大,超出了网络所能承受的能力,导致网络性能下降的现象6、冲突窗口:是指从数据发送开始到网络上最远的两个站之间信号传播时延的两倍止的时间区间。

7、基带传输:信号以其基带进行的传输,一种不搬移基带信号频谱的传输方式。

8、全双工通信: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受信息。

9、虚拟局域网:按照某种要求由一些局域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

10、虚电路:在分组交换散列网络上的2个或者多个端点间的链路。

11、广域网:连接2个以上的局域网,是互联网的核心部分,任务是远距离传输主机发送的数据。

12、自治系统:在单一的技术管理下的一组路由器,而这些路由器使用一种AS内部的路由选择协议和类同的度量以确认分组在该AS内的路由,同时还使用一种AS之间的路由选择协议用以确定分组在AS之间的路由。

13、路由选择:决定进去节点的分组应从哪条输出线输出,也就是生成节点的输出线选择表。

按照复杂的分布式算法根据从各相邻的路由器所得到的关于整个网络拓扑的变化情况,动态的改变所选路由。

14、网际互联:利用网络互连设备及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协议把2个以上的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实现计算机网络之间的通信。

15、多协议路由器:同时运行不同类型协议的路由器,具有处理不同协议分组的能力,为不同的协议建立和维护不同的路由表。

16、传输延时:主机或者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

17、URL:统一资源定位符,是在互联网上唯一确定资源位置的方法。

负责标识万维网上的各种文档,并使每个文档在真个万维网范围内具有唯一的标识符。

18、域名系统:DNS,是因特网使用的命名系统,用来把便于人们记忆的含有特定含义的主机名转换为便于机器处理的IP地址。

19、波分多路复用:将2中或多种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在发送端经合波器汇合在一起,并耦合到光线路的同一光纤中进行传输。

20、时分多路复用:将一条物理线路的传输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间片,按一定次序轮流给各信号源使用。

21、带宽:许多信号的绝大部分能量都集中在相当窄的频带内,这个频带就称为信号的有效带宽。

原来是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HZ,在实际网络中,表示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网络所能传送的比特数。

简答题: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有哪些?计算机网络是一些相互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数据通信和共享资源。

数据通信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

共享资源包括共享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

2、什么是数字传输?与模拟传输相比,数字传输与模拟传输的优势是什么?数字传输系统采用脉码调制PCM体制.其原理为:将模拟信号在某个采样周期T进行采样;采样的脉冲信号编码成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解码后成为脉冲信号;还原后又成为模拟信号!优势:1.抗干扰,可以容纳一定的噪声或波形的变化; 2.接收端易于处理,因为收端大都是数字设备; 3.传输设备可以比较简单。

3、简述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的特点。

它们都是基带传输中两种编码方法,前者特点是每比特周期分前后两部分,每一位二进制的中间都有跳变,由高到低表示1,由低到高表示0.后者特点:每个比特值不管是0还是1,中间都有一次跳变,第一个二进制数据据曼彻斯特规则来画图形,后面的二进制数据图形画法参考第一个二进制数据的后半部分,遇0跳变,遇1不变。

(1表示高电平,0表示低电平)4、在基带传输中,数字数据信号的编码方式主要有哪几种(只写出名称)?试用者继红编码方式对数据“01001011”进行编码。

(看PPT第二章)双相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最典型的有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异式曼彻斯特编码,多用于以太网。

5、简述多路复用技术有哪几种?分别解释。

频分复用(FDM)是指通过调制技术将多路频谱重叠的信号分别调制到不同的频带上使得它们的频谱不再重叠的一种多路复用方式。

时分复用(TDM)是指在一个物理信道中,根据抽样定理通过脉冲调制等技术将多路频谱重叠的信号分时地在信道中传输的一种多路复用方式。

码分复用(CDM)是指利用一种特殊的调制技术将多路时间重叠、频谱重叠的信号变为传输码型不同的信号在信道中传输的一种方式。

波分复用:指在同一根光纤中同时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光波长信号通过不同光信道各自传输信息,称为光波分复用技术,简称WDM。

空分复用:在移动通信中,能实现空间分割的基本技术就是采用自适应阵列天线,在不同的用户方向上形成不同的波束。

也叫做SDM.6、网络协议的三要素是什么?请分别解释。

语法(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以及数据出现的顺序的意义)语义(解释比特流每一部分的意义)时序(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7、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分层的作用和原则是什么?作用:1、各层之间是独立的;2、灵活性好;3、结构上可分隔开;4、易于实现和维护;5、能促进标准化工作;原则:根据不同层次的抽象分层每层应当实现一个定义明确的功能每层功能的选择应该有助于制定网络协议的国际标准各层边界的选择应当尽量减小跨国接口的通信量层数应当足够多,以避免不同的功能混杂在同一层次中,但也不能过多,否则体系结构过大8、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有哪些?请分别解释。

链路管理: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帧定界/帧同步:接收方应当能从收到的比特流中准确区分一帧的开始和结束在什么地方流量控制:控制发送方发送数据的速率差错控制:接收端能够发现传输错误,并能纠正错误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帧的透明传输:能判断控制字符和数据寻址:保证传送到正确的目的节点9、数据链路层常用于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协议有哪些?分别简述他们的工作过程。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是为发对等实体间保持一致而制定的,也为了顺利完成对网络层的服务。

主要协议如下:a. ISO1745--1975:"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型控制规程".这是一种面向字符的标准,利用10个控制字符完成链路的建立,拆除及数据交换.对帧的收发情况及差错恢复也是靠这些字符来完成.ISO1155, ISO1177, ISO2626, ISO2629等标准的配合使用可形成多种链路控制和数据传输方式.b. ISO3309--1984:称为"HDLC 帧结构".ISO4335--1984:称为"HDLC 规程要素".ISO7809--1984:称为"HDLC 规程类型汇编".这3个标准都是为面向比特的数据传输控制而制定的.有人习惯上把这3个标准组合称为高级链路控制规程.c. ISO7776:称为"DTE数据链路层规程".与CCITT X.25LAB"平衡型链路访问规程"相兼容.10、试比较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两个协议都分层;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与TCP/IP互联网层的功能几乎相同;以传输层为界,其上层都依赖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与网络环境无关的传输服务。

不同点:TCP/IP没有对网络接口层进行细分;OSI先有分层模型,后有协议规范;OSI 对服务和协议做了明确的区别,而TCP/IP没有充分明确区分服务和协议。

11、网络锁死有哪几种形式?请分别解释。

直接存储转发死锁:两个节点彼此的所有缓冲区都装满了等待输出到对方的分组,造成两节点既不能接收也不能发送分组的现象。

间接存储转发死锁:在一组节点之间,某节点的所有缓冲区都装满了等待输出到下一节点的分组,这种情况依次传递构成循环,造成多节点间的死锁。

12、简述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AMA/CD)的工作原理。

CSMA/CD载波监听/冲突检测,属于计算机网络以太网的工作类型,即在总线上不段的发出信号去探测线路是否空闲,如果不空闲则随机等待一定时间,在继续探测。

直到发出型号为止。

CSMA/CD工作原理:在Ethernet中,传送信息是以“包”为单位的,简称信包。

在总线上如果某个工作站有信包要发送,它在向总线上发送信包之前,先检测一下总线是“忙”还是“空闲”,如果检测的结果是“忙”,则发送站会随机延迟一段时间,再次去检测总线,若这时检测总线是“空闲”,这时就可以发送信包了。

而且在信包的发送过程中,发送站还要检测其发到总线上的信包是否与其它站点的信包产生了冲突,当发送站一旦检测到产生冲突,它就立即放弃本次发送,并向总线上发出一串干扰串(发出干扰串的目的是让那些可能参与碰撞但尚未感知到冲突的结点,能够明显的感知,也就相当于增强冲突信号),总线上的各站点收到此干扰串后,则放弃发送,并且所有发生冲突的结点都将按一种退避算法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然后重新竞争发送。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CSMA/CD的工作原理可用四个字来表示:“边听边说”,即一边发送数据,一边检测是否产生冲突。

13、简述以太网帧结构和每部分的内容。

以太网的帧结构分两种:第一种是Ethernet_II的帧结构,如下图所示:DMAC:指(destination mac)目的地址,即是接收信息设备的物理地址。

SMAC:指(source MAC)源地址,即是发送信息设备的物理地址。

Type:用来标识data字段中包含的高层协议,即是通告接收信息的设备如何解释该数据字段(数据的封装都是从应用层到低层逐渐添加的,在数据链路层以上的数据都封装在了data字段中)。

其中:(1)IP协议帧该字段为0800(2)ARP协议帧该字段为0806(3)RARP 协议帧该字段为0835(4)IPX和SPX协议帧该字段为8137。

Data:数据字段,上层下到本层的数据都被包含到了这里面。

前面讲到,它必须大于46字节,但必须小于1500字节。

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即是循环冗余校验字段。

发送数据的设备会提供一个包含MAC字段、Type字段、Data字段的CRC码,然后计算出CRC码填入到该处,起到错误检测控制的功能。

第二种是IEEE802.3的帧结构,如下如所示:DMAC、SMAC、Data和CRC字段不再赘述。

这种帧结构用length字段替代了type字段,并从Data字段中划出了3byte作为LLC字段,作为服务访问点(SAP)的新区域来解决识别上层协议的问题。

Length:即是长度字段,记录Data字段的长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