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座子类型
反转录转座子 非LTA R的反转录转座子
18
Thank you!!!
A
19
转座子
1、转座子的基本概念
2、转座子的转座特征
3、转座子的类型
4、转座子的转座机制
5、转座引起的遗传效应
A
1
1、转座子的基本概念
转座子(transposon,简称Tn), 又称易位子,是指存在于染色体 DNA上可以自主复制和位移的一 段DNA序列。
BACK
A
2
2、转座子的转座特征
• (1) 基因组内移动; • (2) 不依赖于供体与受体间的序列关系; • (3) 一般仅移动转座子序列本身。
末端组件 IS903 IS 1 IS 10R IS 10L IS 50R IS 50L
方向 反向 正向
反向
反向
二组件的关系 相同 推测相同
有2.5%的差异
1 bp的改变
组件的功能 二者皆有功能 预计有功能 有功能 无功能 有功能 无功能
A
9
复合转座子的结构特征
•(1)中间区域含编码转座酶以外的标记基因; •(2)两端具有插入序列; •(3)两末端是反向重复序列; •(4)靶位点存在短正向重复序列。
物种 果蝇
线虫 玉米
金鱼草 一些真核生物
II类转座因子家族 P Hobo Mariner FB Tc1 Ac/Ds Spm/dsom Mu/mn Tam1 Tam3 TU/puppy
ITR
TSD
31
8
12
8
28
2
大
9
54
2
10/11
8
13
3
200
9
13/14
3
12
8/5
大
8
反转录病毒的 含有LTR的反转录转座子
A
10
复合转座子的转座特点
•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转座; •含有的一个或两个IS元件也可进行单独转座。
A
11
类插入序列
指IS10R,IR50R和IS903,它们的结 构和IS相似,但不独立存在。而是作为复 合转座子(compositetransposons)两臂的 组件。
A
12
TnA家族
长约5kb左右,两端具有IR,而不是 IS,中部的编码区不仅编码抗性标记, 还编码转座酶和解离酶的DNA序列。
A
13
4、转座子的转座机制
所有转座子的共同机制:
在靶DNA上造成交错切口,转座子与突出的末端 相连,填补缺口。
据转座子的移动机制,可分为: ◆复制型转座(replicative transposition) ◆非复制型转座(nonreplicative transposition) ◆保守型转座(conservative transposition)
BACK
A
3
3、转座子的类型
3.1 简单转座子(插入序列)Simple transposon ( insertion sequence)
结构特征和转座特点
3.2 复合转座子 (Composite transposon)
结构特征和转座特点
3.3 类插入序列 (IS-like elements) 3.4 TnA家族
BACK
A
14
转座子
靶质粒
第一步 切口DNA
=
Tn3
的
第四步
复
完成复制
制
式
第五步 Res位点两侧重组
A
第二步 连接自由末端 第三步 转座子复制
第六步
15
共缺供 合。体 体不保 。形持
成裂
A
16
Conservative transposition Nonreplicative transposition
A
7
插入序列的转座特点
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转座。
A
8
复合转座子
由两个重复序列夹Βιβλιοθήκη 一个或多个结构基因如某些抗药性基因和其它基因组成,
其两端的组件由IS和类IS组成。
转座因子 Tn903 Tn9 Tn10
长度(bp) 3100 2500 9300
Tn5
5700
遗传标记 KanR CamR TetR
KanR
BACK
A
4
插入序列的结构特征
• (1)含短的末端反向重复序列,且每条链 上的反向重复序列可以相互配对形成茎环 结构;
• (2)含编码转座酶的基因(其突变将导致 不能转座);
• (3)在转座子两外侧的靶DNA中存在 5-9 bp 的短正向重复序列。
A
5
A
6
正向重复序列的形成过程
转座酶
DNA聚合酶和连接 酶
5、转座引起的遗传效应
• (1)引起插入突变 • (2)产生新的基因 • (3)引起生物进化 • (4)引起染色体畸变
注:转座引起DNA重排(Rearrangement) 转座子多个拷贝之间的同源重组引起宿主DNA的重排;
转座子重复序列间的同源重组导致精确或不精确切除。
A
17
真核生物的转座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