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施工.
3.1土力学基础知识
2.土壤的工程性质(物理力学性质) 土壤大致分成黏性土、砂石类土和岩石三 大类。黏性土可分为黏土、亚黏土、亚砂土三 种。砂石类土可分为砂土和碎石。砂土又可分 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粉砂。碎石又分 为大块碎石、卵石及砾石。岩石类有泥灰岩、 页岩和花岗岩。 碎石、砂土和黏性土等各类的物理特性可 查阅相关资料。表3-1
3.1土力学基础知识
2)现浇混凝土基础基本形式 现浇混凝土基础的基本形式为立柱台阶式,其结构有主 柱和底盘(台阶)两个部分,主柱有直柱和斜柱两种,台阶 有一层或多层。 ①直柱式基础 直柱式基础是一种传统的立柱台阶式基础形式,已经在 电力线路基础及其它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广泛使用,直柱式基 础如图2-2所示。 ②斜柱式基础 斜柱式基础是一种较新的基础形式,第一次大量使用是 在九十年代初期建设的天(生桥)—贵(阳)500KV线路工 程中,该线途径高山峻岭、地形复杂,且属于高海拔重冰区。 斜柱式基础也是立柱台阶式基础,是依据力在砼中散失传递 的原理来设计的,柱体轴心线与铁塔主材倾角一致,立柱部 分只承受轴向荷载、不受弯,它结构紧凑、尺寸较小,比立 柱台阶式省料40%,材料费节省25~30%;斜柱式基础示 意图见图2-3所示。
3.1土力学基础知识
3)冲填土 由水力冲填泥砂,形成的沉积土称为冲填 土。 冲填土含水量较高,强度低,压缩性高, 工程性质较差,不宜作为建筑物天然地基。但 对冲填时间长,排水固结较好的冲填土,也可 作为一般建筑物的天然地基。 ⑶砂土、黏性土的鉴别方法 砂土、粘性土可按表3-2来鉴别。
3.1土力学基础知识
第三章 杆塔基础施工
本章内容提要: 3.1土力学基础知识 1土壤的力学性质 2基础概述 3.2现浇混凝土基础施工 1混凝土及其配制 2基坑开挖 3现浇混凝土基础施工 3.3装配式、桩式、岩石基础施工 1装配式基础施工 2桩式基础施工 3岩石基础施工 4石坑开挖和爆破的一般知识 3.4基础操平找正
3.1土力学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基础是杆塔的地下部分,它承受杆塔及导地线系统 传递下来的自重、风荷载、覆冰荷载、施工安装荷载及输 电线路运行中的不平衡张力及事故状态断线张力荷载等, 又将其承受的荷载传递给周围的地基土,保证杆塔在运行 中不发生下沉、倾倒和变形。基础的安全因数是杆塔的 1.2倍。基础的类型分为预制基础、现浇基础、金属基础、 桩式基础等。 基础工程施工是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的重要步骤,是输 电线路工程施工的(基础、杆塔、架线)三大基本工序之 一。基础工程施工中的难点是地基土壤特性的多变性和性 能参数的难以精确测量,因此必须明确地基土壤的物理力 学性质。
1
3.1土力学基础知识
教学要求 1.了解土壤的成分,力学性质。 2.了解碎石、砂土、黏性土、人工填土等的野外鉴别 方法。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熟悉基础的类型和结构特点。 4.熟悉基础的受力类型。 教学重点 现浇混凝土基础基本形式,结构特点和适用范围。 教学难点 1.桩式基础、开挖式基础的结构特点和适用范围 2.基础受力分析
3.1土力学基础知识
3.碎石、砂土、黏性土、人工填土等的野外鉴别 方法 ⑴碎石的鉴别 碎石土指粒径大于2㎜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 50%的土。碎石的野外鉴别方法如下: 1)碎石土根据粒组含量及颗粒形状,分为: 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圆砾和角砾。其密实 程度可据其可挖性、可钻性等野外鉴别方法确定, 分为密实、中密、稍密和松散四种(平均粒径大于 50mm,或最大粒径超过100mm)。
二、基础概述 1.基础的基本类型 所谓基础指的是杆塔的地面部分,确定杆塔基础 的类型与线路路径中的地质、地形(斜柱式基础)、 水文情况,施工条件,杆塔形式(荷载),经济性等 因素相关。 ⑴电杆基础 电杆的基础通常称为三盘:底盘、卡盘、拉盘, 采用钢筋混凝土或天然石材制作而成,石材三盘宜选 用抗压强度高、吸水率小、抗冻及耐磨性好的岩石, 如花岗岩,要求岩石有完整性、无裂纹、层理等,岩 石不能有较严重的风化,极限抗压强度不低于 117.68MPa,弯曲抗拉强度不低于6.86 MPa。钢筋混 凝土标号常用200#,基础三盘示意图如图2-1所示。
3.1土力学基础知识
3.1土力学基础知识
⑵现浇混凝土基础 现浇混凝土基础有配钢筋(钢筋混凝土基础)和 不配钢筋(素混凝土基础)两种。 1)钢筋混凝土基础 钢筋混凝土基础的混凝土标号不宜低于150#,素 混凝土基础的标号不宜低于100#。其优点:尺寸、形 式多样化,满足不同塔型的要求;材料可零星运至塔 位,较预制混凝土基础方便;缺点:混凝土量大,耗 费人工多,存在现场养护的问题,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适用范围:适用于土质满足要求(黏性土、砂土、 碎石等抗压强度较高的土质),交通方便,砂、石料 来源充足,水源有保证的地区。
3.1土力学基础知识
一、土壤的力学性质
地基土通常被分为土和岩石两类。
1.土壤
土壤是岩石风化作用的产物,包括风化后崩解、破碎 的松散物质在各种自然力(重力、水流搬运、冰川作用、 生物活动)的作用下在低洼地区或海底沉积而形成的沉积 土及未经成岩作用的松散物质(残积土)。 土壤是一种松散物质,松散物质中主要是含有多种矿物 成分的土颗粒,颗粒之间是空隙,空隙中有液体和气体 (三相)。土颗粒、水、空气三种基本物质,构成土壤的 三要素。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通常用比重、含水量、容重、 孔隙率、饱和度等来量化。
3.1土力学基础知识
2)碎石土的粒径越大,含量越多,承载力越高, 骨架颗粒呈圆形充填砂土者比棱角形充填粘土者 承载力高。 3)碎石土没有黏性和塑性,强度高、压缩性低、 透水性好,可作为良好的天然地基。 ⑵人工填土的鉴别 由人类活动堆填形成的各类土称为人工填土。 按组成和成因可以分为:素填土、杂填土和冲填 土。
3.1土力学基础知识
1)素填土: 由碎石、砂土、粉土、黏性土等组成的填土,称 为素填土。这种人工填土不含杂物,经分层压实者统 称为压实填土,可以作为天然地基,但应注意填土年 限、密度、均匀性等,以防沉降过大。 2)杂填土 含有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生活垃圾等杂物的填 土,称为杂填土。其成份复杂,性质不均匀。对以生 活垃圾和腐蚀性工业废料为主的杂填土,不宜作为建 筑物地基。对以建筑垃圾和工业废料为主要成份的杂 填土,经慎重处理后可以作为一般建筑的地基。建筑 垃圾回填的土经处理,工程性质较好,承载力可达 400-500kPa,但生活垃圾则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