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案2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案2

端午的鸭蛋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2、诵读课文,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3、了解端午风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有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导入——阅读——拓展,谈话激趣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拓展延伸法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文
师语导入:大家知道我们中国的三大传统佳节吗?(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是合家团圆,普天同庆;中秋是吃饼赏月,千里婵娟;那端午节呢?什么时候是端午节?(五月初五)我们这里也有过端午节的习惯,各处乡村的风俗习惯都不同,你家里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出示图片:粽子、香烛、划龙舟比赛。

学生或谈风俗或说感受)
(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1、速读文章,清除字词障碍,整体感受文本。

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讨论、查资料解决并完成练习。

2、细读课文,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三、精读文章,深入理解
1、板书问题,带着问题阅读。

找一找高邮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讨论)
2、你还知道哪些端午习俗?这些习俗的缘由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第二课时
一、品味语言
汪曾祺离家42年,如此浓郁的乡情,是通过怎样的语言传达出来的?总结语言特点(讨论)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讨论明确: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

文章语言生动、口语化,又从容舒缓,富有韵味,写尽了作者对穷家乡、名鸭蛋的感情,也使他笔下的故乡往事更有魅力。

二、中国传统节日里,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写一写,与大家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