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商法试卷A-答案

海商法试卷A-答案

南京财经大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海商法课程试卷(A卷)1.本卷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时间为两小时。

2.考生不得将装订成册的试卷拆散,不得将试卷或答题卡带出考场。

3.不可以使用普通计算器。

一、名词解释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计20分)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计20分)三、论述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四、案例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一、名词解释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计20分)1、船舶留置权:指造船人、修船人在合同另一方未履行合同时,可以留置所占有的船舶,以保证造船费用或者修船费用得以偿还的权利。

(4分)2、定期租船合同:指船舶出租人向承租人提供约定的由出租人配备船员的船舶,由承租人在约定的期限内按约定用途使用,并支付租金的合同。

(4分)3、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指在发生重大海损事故时, 责任人根据法律的规定, 将自己的赔偿责任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法律制度。

(4分)4、DEMURRAGE:滞期费(1分),是指非由于出租人的原因,承租人因未能在装卸期限内完成货物装卸作业,对因此产生的船舶延误,向出租人支付的款项。

(3分)5、MTO:Multimodal Transport Contract(1分),多式联运合同(1分),多式联运经营人以两种以上的不同运输方式,其中一种是海上运输方式,负责将货物从接收地运至目的地交付收货人,并收取全称运费的合同。

(2分)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计20分)1、简述我国《海商法》所规定的具有船舶优先权的海事请求包括哪些(1)船长、船员和在船上工作的其他在编人员根据劳动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劳动合同所产生的工资、其他劳动报酬、船员遣返费用和社会保险费用的给付请求;(1分)(2)在船舶营运中发生的人身伤亡的赔偿请求;(1分)(3)船舶吨税、引航费、港务费和其他港口规费的缴付请求;(1分)(4)海难救助的救助款项的给付请求;(1分)(5)船舶在营运中因侵权行为产生的财产赔偿请求。

载运2000吨以上的散装货油的船舶,持有有效的证书,证明已经进行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具有相应的财务保证的,对其造成的油污损害的赔偿请求,不属于前款第(五)项规定的范围。

(1分)2、简述“喜马拉雅”轮案(Alder v. Dickson)的主要案情及“新喜马拉雅条款”对“喜马拉雅条款”的发展(1)“喜马拉雅条款”是针对英国上诉院有关Alder 诉 Dickson(The Himalaya)一案中判决而制定的。

Alder女士是Himalaya船上的一名乘客。

由于舷梯没有放置好,将她摔到了16英尺下的码头。

因为在船票中包含了一条承运人可以免责的“不负责任条款”,Alder女士向船长(Dickson先生)及水手长提起诉讼。

上诉院认为,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一样,法律允许承运人为其本人及所雇用的履行合同的人做出规定。

同时还认为,这种规定既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默示的。

至于Dickson先生,法庭认为,由于船票并没有包含任何可以用来保护承运人的受雇人和代理人利益的明示或默示的条款,因此Dickson不能受免责条款的保护。

自此判决做出后,特别制定的用于保护装卸工人及其他人的“喜马拉雅条款”开始被记入提单。

(3分)(2)“新喜马拉雅条款”旨在同时赋予港口经营人等承运人的独立合同人具有承运人的抗辨理由和责任限制的权利。

(2分)3、简述滞期费的含义及其具体计算方法(1)滞期费,是指非由于出租人的原因,承租人因未能在装卸期限内完成货物装卸作业,对因此产生的船舶延误,向出租人支付的款项。

(1分)(2)计算方法包括:1)滞期时间连续计算,即一旦滞期,始终滞期;(2分)2)按同样日,即滞期时间与装卸时间一样计算。

(2分)4、简述海上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1)海上保险合同是一种赔偿性质的合同。

(1分)(2)海上保险合同是一种射亻幸合同。

(1分)(3)海上保险合同是一种对人合同。

(1分)(4)海上保险合同是一种格式条款合同,又称附意合同。

(1分)(5)海上保险合同是一种双务有偿合同。

(1分)三、问答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论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中承运人的适航义务(1)船舶适航的条件船舶适航是指船舶的一种状态,意味着船舶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一、船舶本身适航,是指船舶的船体、船机在设计、结构、性能和状态等方面能够抵御合同约定的航次中通常出现的或者能合理预见的风险,包括装备船舶和配备供应品。

如果合同约定的航次中能合理预见的风险超过通常的风险,则船舶必须具有能抵御可预见风险的能力。

但是,不要求船舶具有抵御航次中出现的异常的或者不能合理预见的风险的能力。

(2分)妥善装备船舶,是指船舶在各方面得到完善的装备。

它要求雷达、罗经等助航仪器,锚、缆绳等系泊设备,海图、航路指南等航行资料,以及安全管理证书等船舶证书和文件,均应齐全、有效或者可靠。

国际上衡量船舶的装备是否妥善的主要依据《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及其修正案,且其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2分)妥善配备供应品,包括船舶带有充足的燃料、物料、淡水和食品,供在下一停靠港添加之前使用。

在配备燃料上,除应正确计算航程与船舶耗油量外,需考虑燃料的质量、航次中风浪、洋流等情况,确定一安全系数。

(2分)第二、船员适职“妥善配备船员”应从船员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要求。

在数量上,应满足船舶正常航行值班或者作业的需要;在质量上,船员应能胜任本职工作,表现为具有满足相应的职能和责任级别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经过培训或者评估而持有国家海事主管机关颁发的相应证书,尤其是船长等高级船员应持有相应的适任证书,满足国家规定的健康标准。

目前,国际上衡量承运人是否妥善地配备船员的主要依据,是《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及所附的《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规则》(STCW规则)。

(2分)第三、货舱适货货舱适货,是指“货舱、冷藏舱、冷气舱和其他载货处所适于并能安全收受、载运和保管货物”,通常包括货舱清洁、干燥、无味,污水沟和通风筒畅通,舱盖水密,吊杆或者吊车、起货机和吊货索具等货物装卸设备齐全,并处于有效状态。

(2分)(2)船舶适航的时间《海商法》第47条规定,承运人谨慎处理使船舶适航的时间为“船舶开航前和开航当时”,即航次开始之前和开始当时。

(1分)所谓航次,包括我国在内,各国普遍认为,是指合同航次或称提单航次,即提单载明的货物从装货港至卸货港的整个航程。

关于航次的开始之前和开始当时的含义,英国权威性的判例表明,承运人谨慎处理使船舶适航的义务是一连续的义务,即承运人至少从船舶装货开始至开航当时这一期间应当谨慎处理使船舶适航。

(1分)(3)关于“谨慎处理”《海商法》第47条规定,承运人应当谨慎处理使船舶适航。

它要求承运人作为具有法律规定的或者通常要求的知识,并谨慎行事,采取各种为特定情况所合理要求的措施。

如果船舶存在通过“谨慎处理”仍不能发现的缺陷,此种缺陷属潜在缺陷,虽然这种缺陷使得船舶不适航,但不视为承运人违反谨慎处理使船舶适航的义务。

(1分)承运人为履行适航义务,委托第三人完成时,如委托承运人的受雇人、代理人或独立合同人(船舶修理人员、检验人员、罗经校正师等),则对于他们未尽谨慎处理之行为,承运人仍须负责。

(1分)值得注意的是,承运人承担的义务是谨慎处理使船舶适航,而不是提供适航的船舶。

只有承运人占有船舶后,才具有这一义务。

(1分)2、论海上保险中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权和物上代位权海上保险中的代位求偿权,是指保险人赔偿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遭受的经济损失后,在保险人赔偿范围内,被保险人对第三人的求偿权利转让给保险人行使。

(2分)代位权包括狭义的对债权的代位求偿权和物上代位权。

(1分)1、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权。

代位求偿权在我国现行法律中被认为是债权的法定转移,即保险人根据合同对被保险人的损失予以赔偿后,如果第三方根据合同或法律须对该损失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保险人享有的对第三方的请求权(债权)立即自动转移给保险人。

不管保险人赔偿的损失是全损还是部分损失,保险人都具有法定的基于债权代位的代位求偿权。

保险人取得代位求偿权的时间是他赔付被保险人之日,从此时起,保险人可以而且应该以自己的名义向第三人要求赔偿,勿需被保险人同意转让这一权利。

保险人也无须通知第三人,不受《合同法》第80条关于债权约定转移的制约。

(2分)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权是传来取得的权利,严格地限于被保险人原有的对第三人的权利,不能由于代位求偿而得到被保险人本没有的权利;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权也限于与保险标的有关的权利,不包括对被保险船舶丧失租船运费的请求权。

(2分)被保险人有义务尽力协助保险人向第三人追偿,无权擅自放弃向第三人要求赔偿的权利。

被保险人未经保险人同意放弃向第三人要求赔偿权利的,或者由于过失致使保险人不能行使追偿权利的,保险人可以相应扣减保险赔偿。

这进一步明确了代位求偿权作为法定债权转移的性质。

(2分)被保险人已经从第三人取得的赔偿,视为被保险人为保险人的利益而保存,保险人支付保险赔偿时,可以从应支付的赔偿额中相应扣减被保险人已经从第三人取得的赔偿。

(1分)2、物上代位权:在部分损失的情况下,保险人无权取得全部保险标的或保险标的的一部分的物权。

但是,在保险人赔付全损保险赔偿的情况下,除对债权的代位求偿权外,保险人还取得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的物权。

保险人所取得的物上代位权,不受保险人所支付的保险赔偿的限制,但是在不足额保险的情况下,保险人也只能按保险金额与保险价值的比例取得对保险标的的部分物上权利。

(3分)上述代位原则基于保险合同是一种赔偿合同,是从赔偿原则派生出来的,法律仅允许财产保险的被保险人取得充分补偿,不允许被保险人获得双重利益而引致道德风险。

(2分)四、案例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某船载运水泥,航运途中,船员为察看舱内货物,打开舱盖,但出舱时忘记将其关上,后因甲板上浪,海水进入货舱内使货物受损。

且该船在航行中遇到大风浪,需要往压载舱打压载水,以提高船舶的稳性,但船员误将海水打入货舱,使货物遭受湿损。

问:(1)承运人是否应对上述两次货物的损失负责,为什么?(2)假设该批货物的提单约定适用我国《海商法》,若承运人要对损失负责,承运人应承担怎样的赔偿责任?(1)承运人应对前一次的货舱进浪而导致的货损承担赔偿责任(2分),因为这属于管货过失(3分);承运人不对误打压载水而导致的货物损失承担赔偿责任(2分),因为这属于管船过失(3分);(2)承运人应对管货过失导致的货损进行赔偿,限额为:按照货物件数或者其他货运单位数计算,每件或者每个其他货运单位为666.67计算单位,或者按照货物毛重计算,•每公斤为2个计算单位,以二者中赔偿限额较高的为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