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届高三上学期地理集体备课一课一研记录汇总表
2019届高三上学期地理集体备课一课一研记录汇总表
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2.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纠错,然后根据试卷批改的情况,找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解纠正。
3.合作探究
根据近五年高考的高频考点确定,注重与其他章节的内在联系,详见课件部分。
4.解惑提高
针对试卷中存在的知识误区集中归纳升华,对于重点题目进行方法规律的分析总结。
课堂精琢
1.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低压、高压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锋面气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能力目标: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描述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2.自主学习
学生依据教材,完成《优化方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
3.合作探究
1、冷暖锋的判断方法;2、锋面过境如何影响我国天气;3、锋面气旋如何判读?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了解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规律,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自我探究能力,但地理空间的抽象思维能力依然不够成熟,需要创设情境进行引导。
教法建议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合作探究 Nhomakorabea,动画演示法
高考对接
本节内容在高考中,常以等压线图、天气系统示意图及相关天气变化数据表切入,考查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如:2015年全国卷Ⅱ,4-5;2013年全国卷Ⅰ,10-11;近几年浙江卷、上海卷、天津卷都有涉及。
课堂精琢
1.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2.自主学习
学生依据教材,完成《优化方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
3.合作探究
1、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高考对接
以区域图文材料为切入点,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形成、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季风的形成与分布,侧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如2013全国卷ⅡT10~11等。
课堂精琢
1.学习目标
1.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其分析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本节教学内容是第二单元《大气》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是在前几节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为后面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3.重点难点
重点: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低压、高压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锋面气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4.解惑提高
针对试卷中存在的知识误区集中归纳升华,对于重点题目进行方法规律的分析总结。
5.练习检测
针对本节课内容合理设置了变式训练及其课后练习
高三地理组 一课一研
中心
发言人
日期
9月7日
节次
第2节
研讨内容
常见的天气系统
教材研究
1.主要内容
锋面系统、低压、高压系统、锋面气旋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作用地位
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动画演示法
高考对接
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以等压线图为载体,考查有关风力、风向等问题,或运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如2017全国卷ⅠT9~10。
课堂精琢
1.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3.识记北半球冬、夏季风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气压中心;理解并掌握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其影响
2.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纠错,然后根据试卷批改的情况,找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解纠正。
3.合作探究
根据近五年高考的高频考点确定,注重与其他章节的内在联系,详见课件部分。
高考对接
以区域图文材料为切入点,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形成、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季风的形成与分布,侧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如2013全国卷ⅡT10~11等。
课堂精琢
1.学习目标
1.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其分析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3.识记北半球冬、夏季风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气压中心;理解并掌握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其影响
2.自主学习
学生依据教材,完成《优化方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
3.合作探究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4.解惑提高
针对本节课难点,整理答题模版
5.练习检测
高三地理组 一课一研
中心
发言人
日期
9月3日
节次
第6节
研讨内容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重难点
重点: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
难点: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教法建议
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动画演示法
高考对接
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以等压线图为载体,考查有关风力、风向等问题,或运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如2017全国卷ⅠT9~10。
5.练习检测
针对本节课内容合理设置了变式训练及其课后练习
高三地理组 一课一研
中心
发言人
日期
9月5日
节次
第3节
研讨内容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
重难点
重点: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其分析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难点: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教法建议
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动画演示法
针对本节课内容合理设置了变式训练及其课后练习
高三地理组 一课一研
中心
发言人
日期
9月6日
节次
第6节
研讨内容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习题讲评
重难点
重点: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其分析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难点: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教法建议
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动画演示法
4.解惑提高
针对本节课难点,整理答题模版
5.练习检测
针对本节课内容合理设置了变式训练及其课后练习
高三地理组 一课一研
中心
发言人
日期
9月4日
节次
第3节
研讨内容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习题讲评
重难点
重点: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
难点: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教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