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并网运行风电场有功功率控制研究综述

并网运行风电场有功功率控制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TM761;TM6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9649(2010)06-0010-06
0 引言
风力发电作为最主要的清洁能源利用形式,得 到了快速的发展。 随着风力发电在电网发电中的比 例增加, 风电场有功功率的波动性给电网的安全运 行 带 来 巨 大 挑 战 [1]。
目前, 风电场内的风电机组均按照自治发电的 方式运行,为平抑风电场有功功率输出的波动,保证 电网内的有功平衡, 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必须预留出 足够的旋转备用容量。 但随着风电装机容量的不断 增大,电网的备用容量亦需要相应增大,这不仅增加 了电网的运行成本,而且也降低了系统的发电效率。 因此, 有学者提出利用风电机组的转动惯量和桨距 角来平滑输出有功功率的控制策略。 由于单台风电 机组对波动幅度较大、 波动频率较高的输出功率的 平滑作用有限。 针对单台风电机组平滑风电功率波 动 能 力 的 不 足 ,文 献 [2] 利 用 风 电 场 的 集 合 效 应 , 建 立风电场的集中发电控制模式, 通过中央控制单元 协调各台风电机组的有功出力, 实现风电场输出总 功率的控制。
风电场并网运行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造成电网 的转动惯量减小,系统的频率特性恶化[3]。 同步发电 机组的转动惯量通过调速装置参与系统的频率调 节,电网的转动惯量越大,则频率的调节特性越好。 由于处于自治运行状态的风电机组缺乏针对电网频 率变化的有功控制环节,风电场并网运行后,电网的 转动惯量减小,频率的调节特性变差。
2 风电场有功控制
1.2 发电机控制
笼型异步发电机的控制方法较为简单, 控制对 象为定子侧电压的幅值, 可通过调整定子侧电压的 大小,控制定、转子回路的电流,进而控制发电机输 出 的 电 磁 功 率 [5]。
双馈异步发电机通过控制转子励磁电流的大 小、相位和频率,进而控制定子侧输出的有功功率和 无功功率[6]。 根据参考坐标的不同,双馈异步发电机 的控制方法分为定子磁场定向控制和定子电压定向 控制[7],忽略定子侧电阻后,这 2 种控制方法本质上 是相同的。
永磁直驱同步发电机定子侧的电磁功率经过整 流后由逆变器控制输出 。 [21] 逆变器通过调节其输出 端电压矢量的大小和方向来调整输出功率的大小。 正常运行时, 逆变器通过负反馈控制不断减小输出 功率与目标功率的偏差。 逆变器的快速动作特性决 定了输出功率的调整时间较短, 即使在电网频率发 生变化时,逆变器也能保证输出功率恒定。逆变器的 这种工作特性决定了永磁直驱同步发电机的发电功 率不受电网频率变化的影响。
-c3 β-c4
-
e λi +c6 λ
(2)
λ= Rωr
(3)
Vm
1
1
0.035
λi
= λ+0.08β
-
1+β3
(4)
式 中 :λ 为 风 力 机 叶 尖 速 比 ;ωr 为 风 力 机 转 速 ;R 为 风力机叶轮半径;β 为桨距角;c1 -c6 为常数。
由 风 能 捕 获 系 数 的 函 数 式 (2)可 知 ,风 力 机 的 有 功控制分为桨距角控制和转速控制。 桨距角控制和 转速控制均是通过改变风力机的风速-功率曲线来 完成风能捕获的控制,其原理如图 1、2 所示。
12
对电网的频率响应没有贡献 。 [18] 分析频率扰动对恒速风电机组转速、 转矩和定
子侧电流的影 响 ,可 采 用 文 献 [19]建 立 的 恒 速 风 电 机组的小信号模型。电网频率下降时,恒速风电机组 能自动增大转差,增加定子侧输出的电磁功率,阻止 频率的下降,具有一定的频率支撑能力。
双馈异步风电机组的频率响应与其控制策略有 关, 通常认为双馈异步发电机组采取 MPPT 控制策 略时,对电网的频率变化没有响应 , [13] 并可从控制对 象的角度分析这一结论成立的条件 。 [20] 为研究双馈异 步 发 电 机 在 频 率 响 应 过 程 中 的 惯 量 大 小 ,文 献 [8]建 立了适用于检测惯量响应的双馈风电机组的五阶模 型, 研究转子电流带宽对双馈异步发电机电磁转矩 和输出功率的影响, 提出利用转子电流控制环节的 时间常数作为衡量双馈异步发电机惯量大小的方 法。 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转子电流控制器带宽的增 大,控制环节的时间常数减小,双馈异步发电机组的 惯量减小, 系统频率变化对双馈异步发电机电磁转 矩的影响减小。
influenced by pitch angle
过程中无法精确实现定子侧电磁功率的控制, 可以 选取电磁功率代替电磁转矩作为双馈异步发电机的 控制对象。
与连续控制不同, 双馈异步发电机还有离散控 制方法。 通过滞环比较定子侧磁链和定子侧输出功 率与参考磁链和参考输出功率的偏差, 选择转子侧 逆变器输出的电压矢量, 实现定子侧磁链和电磁功 率 的 控 制 [9]。
此外, 还可考虑在单机控制基础上的风电场内 各台风电机组协调控制[3]。 文献[2]建立了一种考虑 电网约束的风电场自动发电控制的 3 层模型, 实现 风电场输出功率限制、AGC 曲线跟踪控制及调峰控 制等综合控制目标。
3 风电场的有功-频率控制
3.1 风电场的频率响应
关于风电机组接入电网后对电网频率支撑的影 响,也可从能量平衡的角度进行分析 。 [17] 在功率扰动 的初始阶段,原动机由于惯性的作用,不参与电网的 调频控制, 频率的偏移程度由转子释放动能的大小 决定。风电机组的转动惯量与常规发电机组相似,但 风电机组的转速变化范围比常规机组的转速变化范 围大,因此,风电机组转子释放动能的能力比常规机 组转子释放动能的能力强,在一定的时间内,风电机 组提供的有功功率较常规机组大, 对电网频率的支 撑能力比常规机组强。 文献[13]通过仿真对比分析 了笼型异步发电机组和双馈异步发电机组对电网频 率的支撑能力。 由于笼型异步发电机组的转差与定 子侧频率相互耦合, 笼型异步发电机的电磁功率能 自动响应电网频率的变化。 对比分析传统同步发电 机组、 笼型异步发电机组和双馈异步发电机组在响 应电网频率变化的过程中, 电磁功率的变化幅度和 变化速率、 功率注入水平及发电机组类型对电网频 率变化过程中最小值的影响,可以看出,相对于同步 发电机组的频率响应特性, 笼型异步发电机组没有 明显恶化电网的频率特性, 而双馈异步发电机组则
2.1.2 平均功率控制
平均功率控制的目标是利用风力机的转动惯
11
新能源 (风电并网专栏)
中国电力
第 43 卷
量,使变速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保持相对稳定 。 [15] 在 变速风电机组的运行过程中, 变速风电机组按照设 定的平均功率值运行。 平均功率表征了变速风电机 组输入到电网的电磁功率, 当捕获风功率大于平均 功率时,一部分风功率按照平均功率值注入电网,剩 余的功率用来加速风力机转子,储存能量;当捕获风 功率小于平均功率时, 风力机转子按照捕获风功率 与平均功率的偏差释放能量。
MPPT 控制的基本原理是寻求风力机的 最 佳 叶 尖速比,常用的方法有查表法和搜索法。 查表法[12,14] 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当前的风速和风力机的转速,按 照最优运行曲线查找风力机的输出功率; 搜索法的 实现方法很多 , [14] 其基本原理是:改变输出电压或风 力机的转速,根据捕获功率偏差与转速偏差的比值, 判断风力机转速变化的方向, 寻找风功率捕获曲线 的极值点。
2.1.3 随机最优控制
随机最优控制的目标是减小输出功率的波动, 并兼顾风能的利用系数 。 [15] 随机最优控制本质上是 上述 2 种控制方式的优化组合。
2.2 风电场的有功控制策略
风电场的有功控制策略是通过协调控制风电场 内的各台风电机组实现的。 可以将风电场等值为单 台风电机组, 此时风电场的有功控制模式与风电机 组的有功控制方法相同。将风电场等值为单台风机, 可简化风电场有功控制的分析过程, 但忽略了风电 场内各台风电机组之间的差异 。 [16]
新能源 (风电并网专栏)
第43 卷第 6 期 2010 年 6 月
中国电力 中EL国ECT电RIC力POWER
Vol . 43, No. 6
Jun第. 204130 卷
并网运行风电场有功功率控制研究综述
石一辉,张毅威,闵 勇,周双喜
(清华大学 电机系 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
摘 要: 随着风电场规模的不断增大以及风力发电技术的日益成熟, 风电场实现可控运行将逐渐成为大型
1
3
Pm= 2 Cp ρAvm
(1)
式 中 :Cp 为 风 能 捕 获 系 数 ;ρ 为 空 气 密 度 ;A 为 叶 轮
的扫风面积;vm 为风速。 当风速一定时,风力机的风
能 捕 获 系 数 是 转 速 和 桨 距 角 的 函 数 ,如 式 (2)~(4)
所 示 [4]:
c5
! " Cp制方法以连续控 制为主,根据受控对象的差异,双馈异步发电机的控 制方法分为间接控制和直接控制 [8]。 间接控制和直 接控制都是基于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解耦的控制方 法。间接控制的控制对象为转子侧励磁电流,而直接 控制的控制对象为定子侧电磁转矩。 由于定子电阻 的存在, 双馈异步发电机在定子侧电磁转矩的控制
3.2 风电场的有功-频率控制策略
随着风力发电的日益增加, 风力发电正在逐步 代替常规机组发电, 但类比于电网中的常规发电机 组,风电场还缺乏针对电网频率控制的调频技术。
随着风电场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大, 大型风电场
实现可控运行是风电并网运行的发展趋势。 本文从 风电机组的有功控制方法、 风电场的有功控制策略 以及有功控制对电网频率的影响等方面, 综述和讨 论风电场有功控制的研究现状和问题。
1 风电机组的有功控制
1.1 风力机控制
风 力 机 的 风 能 捕 获 模 型 如 式 (1)所 示 :
永磁同步电机输出的电磁功率经过整流、 平波 后变成直流功率, 直流功率经过逆变后注入交流电 网。逆变器控制采用传统的空间矢量控制方法 , [10] 通 过控制逆变侧输出电压的幅值和相位, 控制输出的 电磁功率 。 [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