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效用函数(数学、微观经济学)1

第三章 效用函数(数学、微观经济学)1


①取
O=(o1, o2 , …, on) o* ≽max{o1, o2 , …, on }
o0 ≼min{o1, o2 , …, on } 并令 u(o*)=1,u(o0)= 0;
② 构造简单事态体(0.5, o*; 0.5, o0),用确
定当量法找到该事态体的确定当量oξ,使
得:
oξ~(0.5, o*; 0.5, o0)
§3.1 理性行为公理
在随机决策中,决策系统(Ω,A,F)中的 决策方案均是在状态空间背景中加以比较, 并按照某种规则,选出决策者最满意的行动 方案。
在本章中,我们用事态体表示在随机性状态 空间中的行动方案,方案的比较表示为事态 体的比较,并引入效用的概念,用以衡量事 态体(行动方案)的优劣。
§3.1 理性行为公理
且:p

n

pjqj
这里,qj(j=1, 2, …, n)为oj关
j1
于o*与o0的无差异概率。
3.1.3 事态体的基本性质
根据性质3. 3
比较一般事态体之间的优劣关系,可以转化 为比较简单事态体之间的优劣关系(将问题 简化)
得到事态体之间两两的优劣或无差异关系后, 再根据公理3.2(传递性)即可得到所讨论 事态体的排序。
表示任意事态体都不是无限优,也不是无限 劣。
§3.1 理性行为公理
3.1.3 事态体的基本性质
性质3.1
设事态体 T1=(p, o1;1-p, o0 ) T2=(x, o2;1-x, o0 )
且 o1 o0 , o2 o0 ,若o2 o1
则存在
x=p’<p
使得
T1~T2
称x为可调概率值。
§3.1 理性行为公理
3.1.3 事态体的基本性质
性质3. 3
任一事态体无差异于一个简单事态体。
设有事态体T =(p1, o1;p2, o2 ;…;pn, on) 则必存在一个简单事态体
T’=(p’, o*;1-p’, o0 )~ T
其中: o* ≽max{o1, o2 , …, on }
o0 ≼min{o1, o2 , …, on }
T=(p1, o1;p2, o2 ;…;pn, on) 特别当n= 2时,称 T为简单事态体,此时
T=(p, o1;1-p, o2 )
1.事态体的概念
事态体可以用树形图表示如下:
T 当n= 2时: T
p1 p
o1 o
2

2


︰pn

︰on
p
o1
1-p o
2
事态体集合Ŧ的性质
①在凸线性组合下,Ŧ是闭集。即: 若T1∈Ŧ,T2∈Ŧ,则当0≤λ≤1时,有 λT1 +(1-λ)T2∈Ŧ 两个事态体的凸线性组合仍是一个事态体。
矩阵O的第i行表示第i个可行方案的n个可能 结果值,即事态体
Ti=(p1, oi1;p2, oi2 ;…;pn, oin) (i=1, 2, …, m)
决策就是要对这 m个事态体进行排序。 由第一节中的性质3.3知,存在简单事态体 T’,使得
Ti’=(pi’, o*;1-pi’, o0 )~ Ti 问题又化为对这m个简单事态体Ti’进行排序。
§3.2 效用函数的定义和构造
设有决策系统(Ω,A,F),在离散情况 下,结果值可以表示为决策矩阵:
o11 o12 ... o1n
O

(o )ij mn


o21
...
o22 ...
...
o2
n

... ...
om1
o m2
...
o mn

§3.2 效用函数的定义和构造
o0 o0

x x
0.5
0
x* x0
得到经归一化变换后的效用曲线上的三个点:
(0, 0),( ε, 0.5),(1, 1)
u 1
0.5
0
ε
1
x
3.2.2 效用函数的构造
方法
⑤ 在新区间[0, ε] 和[ε, 1]按同样方法插入点
( x0.25, 0.25)和(x0.75, 0.75),保持比例
§3.2 效用函数的定义和构造
3.2.1 效用和效用函数的概念 2. 效用函数的概念 定义3.6
若在事态体集合Ŧ上存在实值函数u,有: (1)对任意的T1、T2∈Ŧ,T1 T2 当且仅当
u(T1)> u(T2) (2)对任意的T1、T2∈Ŧ,且0≤λ≤1,有 u[λT1 +(1-λ)T2]=λu(T1)+(1-λ)u(T2)
关系
x 0.25

x 0

x 0.5

x 0

x0.5 x0 x* x0
x0.75 x0.5 x0.5 x0
x* x0.5
x* x0
计算得: x0.25 2, x0.75 2 2
效用曲线上新增两个点: ( ε2, 0.25),(2ε-ε2, 0.75)
则称u(T)为定义在Ŧ上的效用函数。
3.2.1 效用和效用函数的概念
3. 估计效用函数的方法
(1)标准效用测定法(概率当量法,V-M法)
思路:对于给定的结果值,测定其效用值。
设有决策系统(Ω,A,F),其结果值集
合为:
O=(o1, o2 , …, on)
记:
o* ≽max{o1, o2 , …, on }
即若 T1、T2 、T3∈Ŧ,且T1 T2 ,T2 T3 , 则必有 T1 T3 。 表示任意多个事态体的优劣是可以排序的 (若有些事态体无差异,可排在同一位置。)
满足公理3.1和公理3.2的事态体集合称为全序集。
§3.1 理性行为公理
3.1.2 理性行为公理 公理3.3(复合保序性,替代性)
若 T1,T2 ,Q∈Ŧ,且0<p<1,则T1 T2 当且仅当 pT1 +(1-p)Q pT2 +(1-p)Q 。
2.事态体的比较
定义 3.4
设两个简单事态体 T1,T2仅具有一个相同结 果值,另一个结果值不相同,即 :
T1=(p1, o1;1-p1, o0 ) T2=(p2, o2;1-p2, o0 ) 且o2 o1 o0,
①若p1≤p2,则事态体T2优于T1,记作T2 ②若T1~T2 ,则必有p1>p2 。
表示任意事态体的优劣关系是可以复合的, 复合后的事态体保持原有的优劣关系不变。
§3.1 理性行为公理
3.1.2 理性行为公理 公理3.4(相对有序性,连续性,偏好的有界
性) 若 T1,T2 ,T3∈Ŧ,且T1 T2 T3 则存在数 p,q,0<p<l,0<q<1,使得:
pT1 +(1-p)T3 T2 qT1 +(1-q)T3
3.1.3 事态体的基本性质 性质3. 2(确定当量和无差异概率)
设事态体T=(x, o1;1-x, o2 )且o1 o2 。 则对于满足优劣关系o1 oξ o2的任意结果 值oξ,必存在x=p(0<p<l),使得
T=(p, o1;1-p, o2 )~ oξ
称结果值oξ为事态体T的确定当量,称p为oξ 关于o1与o2的无差异概率。
其中:
o*
≽max i,j
{oij
},
o0
≼min i,j
{oij
}
§3.2 效用函数的定义和构造
3.2.1 效用和效用函数的概念 1. 效用的概念 定义3.5
设决策问题的各可行方案有多种可能的结 果值o,依据决策者的主观愿望和价值倾 向,每个结果值对决策者均有不同的价值 和作用。反映结果值o对决策者的价值和 作用大小的量值称为效用。
2.事态体的比较
定义 3.3
设两个简单事态体 T1,T2具有相同的结果值 o1,o2,即 :T1=(p1, o1;1-p1, o2 )
T2=(p2, o1;1-p2, o2 ) 并假定o1 o2,则: ①若p1=p2,称事态体T1无差异于T2,记作 T1~T2 。 ②若p1>p2,称事态体T1优于T2,记作T1 T2; 反之,称事态体T1劣于T2,记作T1 T2。
第三章 效用函数
赵新泉 彭勇行主编
§3.1 理性行为公理
问题:
某公司拟推出一种新产品,经预测该产品在 市场看好的情况下,可以获利10万;在市场 前景较差时,将亏损1万元。市场看好和较 差的概率分别为0.6和0.4,是否推出该新产 品?
若另有一产品可稳获利2万元,推出哪种产 品更好?
这是一个随机决策问题。
3.1.1 事态体及其关系 1.事态体的概念 定义3.1
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有限个可能结果的方案 (或事情),称为事态体。 事态体中各可能结果出现的概率是已知的。
事态体即随机性状态空间中的行动方案。
1.事态体的概念
设某事态体的n个可能结果为:
o1, o2, …, on 各结果出现的概率是相应为:
p1, p2, …, pn 则该事态体记为:
称为可调概率; ③通过反复提问,不断改变可调概率值x,让
决策者权衡比较,直至当x= pj时 oj~(pj , o*;1-pj , o0)
④测得结果值oj的效用 u(oj)= pj = pj u(o*)+(1-pj )u(o0)
3.2.1 效用和效用函数的概念
3. 估计效用函数的方法 (2)确定当量法(修正的V-M法) 思路:对于给定的效用值,测定其结果值。 步骤 ①设 u(o*)=1,u(o0)= 0; ②③对 通策于 过者给反权定复(衡o的提j~p比j效问,(较o用 ,*p,;j值 不,直1o断p-*至j;,改p当1j构,变-oo造0ξ结p=)j简,果ooj单时0值)事oξ态,体让决 ④得效用值pj对应的结果值为oj,即u(oj)= pj 。
②T=(0, o1;0, o2 ;…;1, oj ;…;0, on)∈Ŧ 称T为退化事态体。 退化事态体仍属于事态体集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