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力劳动强度划分标准
根据本厂作业特点,每天重复作业工作较多,搬运次数较多。特将体力劳动强度在Ⅳ级以上岗位定为重体力岗位。具体划分情况见附件(捷达各岗位劳动强度分级)。
6相关文件
《岗位负荷度管理规定》
7修订履历
序号
发布日期
修订内容
版本状态
制/修订人
1
2011/12/28
原版
1/0
杨勇
附加说明:
文件由XXX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XXX
5.5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根据国家《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规定了体力劳动强度的划分标准。标准如下:
体力劳动强度级别
劳动强度指数范围
备注
Ⅰ
<15
Ⅱ
15-20
包含15,不含20
Ⅲ
20-25
包含20,不含25
Ⅳ
≥25
通过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结果,再对照上表,可区分对应岗位的劳动强度级别,其中劳动强度级别越高,表明该岗位在工作日内体力付出程度越大。
5重体力作业规定
5.1体力劳动强度划分定义: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是中国制定的劳动保护工作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标准,是确定体力劳动强度大小的根据。应用这一标准,可以明确工人体力劳动强度的重点工种或工序,以便有重点、有计划地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5.2平均劳动时间率:
平均劳动时间率指一个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即除休息和工作中间持续一分钟以上的暂停时间外的全部活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比值。
1目的
规范公司体力劳动强度划分标准,为公司重体力岗位划分提供生产一线的所有岗位。
3术语和定义
体力劳动强度:作业者通过劳动消耗的体能强度,在本文件中是通过一定的计算公式将其量化的,体力劳动强度越高表明付出的精力越多、能量消耗越大。
4工作内容、职责
4.1 组织机构
审核:批准:
年龄(周岁)
基本代谢率(kj/m²*min)
年龄(周岁)
基本代谢率(kj/m²*min)
男
女
男
女
1-2
3.70
3.70
30-34
2.57
2.45
3-4
3.58
3.57
35-39
2.55
2.44
5-6
3.42
3.38
40-44
2.53
2.43
7-8
3.30
3.20
45-49
2.53
2.41
9-10
3.15
2.99
50-54
2.50
2.36
11-12
3.00
2.93
55-59
2.47
2.32
13-14
2.95
2.81
60-64
2.43
2.28
15-16
2.92
2.77
65-69
2.40
2.25
17-19
2.85
2.53
70-74
2.36
2.21
20
2.73
2.48
75-79
2.25
2.18
20-24
2.69
平均劳动时间率计算公式如下:
5.3能量代谢率计算
将某工种一个劳动日内各种活动与休息加以归类,测定各类活动与休息的能量消耗值,并分别乘以从事各该类活动与休息的总时间,合计求得全工作日总能量消耗,再除以工作日总时间,以千焦耳/分·平方米来表示。
5.3.1基础代谢率
生理学规定,将人在清醒、空腹(进食后10h以上)、20℃室温条件下安静卧床时的能量消耗量,称为基础代谢量。将单位时间、单位体表面积的耗能量记为代谢率,单位是kJ/(m2·min) 。基础代谢率的物理量符号为B。基础代谢率随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不同而各异。以下是各年龄段的基础代谢率平均值统计表:
有意识的动作
0.5
信息员数据录入
半肢运动
上肢运动
1
叉车、牵引车、零件拿取
下肢运动
1
无负荷行走
全身运动
5kg以下搬运
2
普通备货、推推车车行走
5~10kg搬运
3
大件备货、搬运保险杠、座椅、仪表等
10~15kg搬运
4
搬运轮胎、弹簧腿、消音管等
15~25kg搬运
5
25kg以上搬运
5以上
根据本厂内的作业特点,各岗位在进行搬运作业往返过程中其中单边在进行搬运作业,返程为行走或推器具行走。故为方便和简化计算过程,特拟定能量代谢计算公式,如下:
相对代谢率是能量代谢量与基础代谢量的比值。相对代谢率的物理量符号为RMR,公式如下:
同基础代谢率一样,生理学家也为我们测算出了正常情况下不同劳动强度的相对代谢率。根据本厂内的作业特点,以下是本厂内各类工作活动的相对代谢率统计表:
动作部位
动作细分
相对代谢率
工作举例
手指动作
非意识的机械性动作
0.2
拍电报、作记录
主导部门:生产管理部
辅助部门:项目Ⅰ部项目Ⅱ部总务人事室
成 员:工业工程、总务人事室、生产一线各岗位。
4.2各部门职责
4.2.1工业工程
负责对体力劳动强度划分标准的制定与修改;
4.2.2总务人事室
通过工业工程室提供的体力劳动强度划分标准划分重体力岗位,并实现绩效奖金的评定;
4.2.3生产一线各岗位
作为体力劳动强度划分标准的直接相关对象;
2.46
80以上
2.16
2.16
25-29
2.62
2.46
考虑到本厂内操作岗位基本均为男性,而且年龄均较为年轻。故本厂内人员年龄性别不作区别将其统一定为男性25周岁,即基本代谢率为:2.62kj/m²*min。
5.3.2相对代谢率
根据体力劳动强度不同,其所损的能量也不同。由于不同性别、年龄、体重、身高、体质存在差异,从事相同劳动强度的个体代谢量也存在差异。为了消除劳动者个体之间的性别等差异,常用相对代谢率来衡量能量代谢。
5.4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
劳动强度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Ⅰ:劳动强度指数;T:劳动时间率=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分)/工作日总工时(分)(%);M:8小时工作日能量代谢率(千焦耳/分·平方米); 3:劳动时间率的计算系数;7:能量代谢率的计算系数。其中指数大反映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映劳动强度小。
注:净劳动时间,为一个工作日除去休息及工作中间暂停的全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