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新版体育课程标准学习心得最近学习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随着对“新课标”学习的不断深入,我对新课标有了全面的理解,通过培训,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面对社会的需求与发展趋势,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担负着增进学生健康的重任。
未来教育需要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良好体力与心理素质的人才。
由此,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通过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感化、影响和引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心理,让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以增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正是体育与健康新课标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
一、二者的区别
2001 版《体育(1-6 年级)体育健康(7-12 年级)课程标准》与2011 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程标准》在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的区别:2001 版课标提出掌握一两种地域性运动项目;2011 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程标准》提出掌握一些其他有一定难度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基本技术。
2001 版课标没有举例,而2011 版课标举了4-6 种例子如:竹竿舞、花样跳绳、抖空竹、踢花毽。
2011 版:各水平用词是:水平一——学习、水平二——初步掌握一些、水平三——基本掌握一些、水平四——基本掌握并运用。
水平二、三、四举例中去悼了水平一中的滚铁环、抽陀螺、荡秋千。
水平三、四去悼了跳皮筋。
了解这些变化对我们理解、执行2011 版课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从2001 版课标对各水平的学习目标的描述中看到,在选择、教授低年级学生民族民间传统体项目时,初中阶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运动技能方面小学阶段,注重体验游戏学习,低年级的学生要容易一些,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难度要逐渐加大,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其他较复杂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技术,如:水平四竹竿舞、花样跳绳、抖空竹、踢花毽都要通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具有较高的运动技术才能完成。
2011 版增加了“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这样一句话。
“身体练习为手段,学习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发展体能和增进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的”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质,体现了课程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律。
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加强体育,牢固树立
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体育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等。
将本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的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有关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等也都是紧紧围绕着增进健康这一主题进行陈述。
三、教学内容强化规定性和有弹性的指导
对《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理念和设计思路部分,从一切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的角度,进行了相应内容的修改。
对原有五个学习领域进行调整,主要是将原有“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习领域合而为一,最终形成四个学习方面,分别是:(1)运动参与;(2)运动技能;(3)身体健康;(4)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修订后的《新课程标准》将中“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
在对学生提出的每一条目标要求之后,修订稿中都会列举达到相应目标要求所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供老师们选择。
同时,还增加了“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
仔细阅读后,我觉得我更加明确了应该选择什么教学内容去达成学习目标。
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这是我运用不好的地方,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评价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这是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去探究的。
四、对教学内容给予建议和范例并明确对体育教学内容的评价
以水平一运动技能为例:学习目标1:学习基本活动方法和体育游戏。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做出基本的身体活动动作。
如在体育活动中完成多种形式的走、跑、跳、投、抛、接、挥击、攀、爬、钻、滚动和支撑等动作。
评价要点:完成动作的熟练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跑步市的身体姿态和动作。
为了使所有学科课程标准评价建议部分的格式统一,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要求,重新调整和适当地增加了对评价建议的描述,并在附录中增加了一些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评价案例,以加强指导,拓展教师的思路。
《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
表扬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体育教学过程也离不开表扬的教育方法,在整个教学中,会时刻注意课堂上的变化,细心观察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指导,对部分素质差的学生,不应过于苛责,不应使其丧失信心,及时进行评价激励,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特别是不安全因素要及时排除,促进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更好地上好体育课。
五、课程教学目标表述突出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分为:运动参与、体能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目标。
其中运动参与的主要目标:一是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二是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
运动技能的主要目标:一是学习体育知识和原理;二是掌握运动技术与战术;三是提高安全意识和能力。
身体健康的主要目标:一是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二是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三是全面发展体能域健身能力;四是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主要目标:一是培养坚强意志品质;二是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三四形成合作意识和能力。
这些目标突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价值。
较2001年版《体育(与健康)标准》具有可操作性。
六、加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各司其职
200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级课程管理,2011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订了《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和课程发展的需要,制订指导本地区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方案。
《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标准》主要精神的理解和贯彻要点;二是对本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现状、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分析;三是提出本地区分类指导、分层和分步骤推进的课程实施策略;四是确定本地区水平一至水平四教学内容的选择范围及标准;五时提出本地区各个水平的学习评价内容、方法与标准建议;六是提出本地区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体育场地与器材配备、体育教师研修的基本要求。
七、教法改革要求更加符合实际
去掉了对“情景教学法”,“主题教学法”的提倡。
主题教学法是一个尝试,但我个人认为弊大与利,它会严重干扰我们的体育教学。
情景教学法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教学方法,但是需要明确情景教学法用在什么年龄阶段,为什么要用情景教学法:对新的学习方式的要求趋于合理和清晰。
改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程改革里面一个重要的内容,也就是要促进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的出现。
但是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老师的、还是学生的?是学生的,老师应该做什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促进?因此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要研究。
甚至我们现在对这个概念都不是很清楚。
所以我们对学习方式的要求要趋于合理,不要一哄而上,也不要望文生义:强调了教的要求,更加关注“学理”研究。
对教学建议和课程资源开发作了较大的文字修改,主要是取消了一些过于具体的描述,以便更简明扼要地对一些重要的问题和关系提出更具有针对性
的指导建议和案例,同时增加了对教学内容选择方面的建议和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指导意见。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课程标准都做了哪些最主要的发展变化和修订,同时对贯彻课程标准又有哪些建议。
以便在体育教学中应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设计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运动内容,采取有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
让学生学会运动,掌握学习运动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质。
总之,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实施国家的新课程的标准。
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为我们国家奠定基础, 为他们个人发展奠定基础, 我们的责任重大。
希望我们广大教师们能真实、全面、准确、客观的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创造性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来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学,切切实实的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
我将努力着,履行好体育教师的职责,用心走近学生,努力使学生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