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月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表(机械设备安全教育)

11月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表(机械设备安全教育)

企业的生产车间班组是生产工人的集结点,也是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从历史教训看,绝大部分事故是车间班组放松管理,一线职工违章作业所造成的。
日常工作中的坏习惯
参加安全案例学习培训不专心,只带个耳朵来听,不认真记录,管理人员在上头开大会,职工在下面开小会。
在日常安全作业中,对一些简化作业过程、违反作业纪律和劳动纪律习以为常,把规章制度放在一边,凭经验臆测行事干工作。
3、不准利用惯性更换零件,上螺母.
4、严禁用手代替工具作业.
5、作业时严禁脚一直踩在开关上.
6、机修操作钻床和切管机等设备严禁带手套作业.
7、不使用不安全工具和设备.
8、工作时注意力集中,不准与他人嘻笑,聊天.
9、禁止用压缩气体吹身上的灰尘.
10、物品定位存放,不堵塞安全通道,
11、不准于禁烟区内吸烟.平时不准挪用灭火器和其它消防器材.
(2)正确操作保养设备,确保设备处于良好技术状态
二、安全的定义:
安全是指安稳而无危险的事物
1、所谓安全是指免遭不可接受的风险伤害,不发生导致死亡,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的情况(包括幸福,舒适)。
2、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是指人不受到伤害,财产不受到损失,生产秩序稳定持续进行的正常状况。
安全管理的含义
就是通过制度和具体措施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防止灾害的发生。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员工的安全观念,使其具有良好的安全工作意识,更加注重安全细节管理。这样不但能够降低事故发生率,而且能提升员工的工作品质。安全仅仅靠口号和理念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有具体措施来保证实施。
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人员安全、设备安全、产品安全、人员安全
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没有人不热爱生命,谁都不愿意作无谓的牺牲,事故灾害是危及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大敌。人世间,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只有健康的身体和安全的保障,人们才能为生产发展作贡献,才能建立幸福和谐家庭。
人身安全重在防范,确保安全的首要方法是培训,通过培训让操作者明白安全与不安全的区别之处,并知道违反规定的后果。
搞好设备维护:
搞好设备维护的关键是要发扬全员参与精神,实现全面预防保养。
从机器投入运转开始,就要全面配备必要的防护装置,并且在后续的管理中逐步完善,不断增加。当现场缺乏这些装置时,班组长就应该考虑如何用管理措施去弥补。
消除设备故障的五个着眼点
(1)保持基本状态:设备的清扫、检查、防污、润滑、加油、紧固等。
三、机械设备
设备安全
设备安全指的是设备在运行中的合理性、可靠性、有效性和正常平稳等各种要素的总和。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机器设备越来越先进,对其安全管理的迫切性也越来越强。设备安全是反映人与机器设备管理系统是否和谐的一个重要指标。
设备安全管理
设备操作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是指导员工操作机器设备的纲领性文件,班组长要通过培训、指导、示范、执行和督察五种措施把它落实到位。为了防止在工作中发生事故,班组长还要依据重要和危害程度等因素定期检查全部机器设备,确保其防护状态和运转状况良好并要求员工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人员、设备、产品安全的关系,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设备及产品安全。设备的状态影响人员及产品的安全。产品的状态又影响设备及人员。
引发事故的基本要素
环境的不安全条件
1、过于杂乱的工作环境,也是一个不安全状态。
2、被堵塞的安全通道。
3、随意丢放地面的杂物、垃圾。
4、地面的油污及浆料。
5、物的不安全状态
XX省XX至XX高速公路
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表
单位名称:XXXXXX高速公路路桥技术分部第X标段
培训地点
项目部会议室
培训日期
2016.11.15-25
主讲人
XX、XX
培训对象
项目部领导负责人
培训主题
机械设备安全教育培训
一、本次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
1、安全教育培训目的
(1)树立“安全第一”观念,保证人身、财产安全,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防止事故发生
(2)遵守操作工艺:设备操作规范、注意事项、负荷条件。
(3)根除设备劣化:设备检修、元件更换、故障维修、故障分析与改进。
(4)改进设计缺陷:按照加工工艺的要求,对设备构造、性能、机能进行改良。
(5)提升人员能力:加强操作者的自主保全教育、提升专业保全人员的故障修复技能。
产品质量安全
由于人员或设备及其它原因造成大量产品达不到设计要求,都属于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开展安全活动为了活动而活动,唱高调,走形式,不下现场认真排查整治安全隐患……这些职工干惯了、干部看惯了的坏习惯一旦养成,就牢牢扎根,成为长期深埋于安全工作中的“定时炸弹”。
电器按钮应保持清洁!
注意防水!(配电箱处都是水)
工作中14个的安全事项注意;
1、设备运转时,手不准伸入行程范围内.
2、严禁私自操作他人之设备.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区。
Hale Waihona Puke 7、攀坐不安全位置。8、在起吊物下作业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忽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12、不安全装束
安全源自好习惯
在安全管理中,能够用标识处理好的事情就尽量用标识来处理。这是因为标志既简单成本又低,例如醒目位置处的“严禁水火”、“小心来车”等标识能够清楚地提醒现场的工作人员注意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如果现场没有相应的警告、指示、禁止、提示等标识,一些不了解现场的人员可能因为忙中出错而导致发生安全事故。
人的不安全行为
什么是事故?
事故的定义:凡是使人在活动中受到伤害和影响活动进行的一切事件,通称事故。
所谓事故:也就是指个人或集体在时间的进程中,为了实现某一意图而采取的行动过程,突然发生了与人们的意志相反的情况,迫使这种行动暂时或永久性停止的事件。
事故发生的基本特点
孕育——发展——发生——伤害(损失)
因果性、偶然性、必然性、潜伏期、突变性
所谓物:就是指机械设备,生产设施,劳动工具,周围环境等劳动资料,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等。不安全的设备、工具。不完整或失效的安全装置。
管理缺陷
1、安全教育不到位。
2、没有实行培训和持证上岗。
3、现场管理缺失。员工串岗,脱岗。
4、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5、没有安全标示或标示不清等。
标识(警告、指示、禁止、提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