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功能与统计规则详解-传染病直报系统分类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功能与统计规则详解-传染病直报系统分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统计报表
卫统表
常规监测工作中报表使用
分析对比类报表
常规监测工作中报表使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问题及解决
?统计报表与传染病报告卡不一致
解决: 导出传染病报告卡条件:按现住址、已审 核选项。 剔除疑似病例、病原携带者、阳性检测、 已删除卡、病人属于为外籍和港澳台
?仍不一致
原因:删除、现住址、病种和病例分类 被订正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报卡
病种和疾病分类的限制条件
阳性检测:仅限血站报告HIV; 病原携带者:霍乱、脊灰、乙肝、伤寒、副伤寒、
间日疟、 恶性疟;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 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其他病种的病原携 带者可不报告)
疑似诊断不可报: 脊灰、AFP、艾滋病、HIV、 肺结核中涂(+)、仅培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0.其他规则
“重卡”的模糊查询 条件为:年龄(±2岁)、姓名(姓/名分开查重,
“姓”和“名中一个字”相同)、性别、职业、 病名和现住址国标。重卡统计 手足口病填报实验室诊断病例时,必须填写其实 验室诊断结果。 实验室诊断病例数=EV71+Cox A16+其它肠道病 毒
统计表
卡片浏览审核中增设“未审核卡”的提示
临床诊断不可报: 脊灰、HIV 肺结核中涂(+)、仅培阳;
实验诊断不可报: AFP、肺结核中菌(-)、未痰检; 实验室诊断必填实验室结果(如手足口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报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报卡
要求:县级及以上,现住址国标不能填报“不详”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报卡
现住详细地址: 根据“现住址国标”自动生成,不能修改, 在其后面手工填写村/街道、门牌号等信息。
,但不能恢复,已审核的删除卡可以恢复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系统功能改造和完善
系统完善的功能点
报卡管理(报告、订正、审核、删除、查重) 统计报表 质量统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报卡
逻辑错误
16岁以下职业从业人员:1200张 16岁以上职业“儿童”:2343张 报告时间早于发病日期:171张 死亡日期早于发病日期
、外籍、已删除卡系统默认不参与统计;
系统计算两套统计报表 审核时间:系统生成的“订正终审时间”统计
一般用于年内分析 发病时间:报告卡中“发病日期”统计
一般用于年度分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定时、实时、截至昨日24小时累计报表的区别
周期性定时报表:以日、周、月、年为单 位定时自动计算。报表生成后,再新增或 订正报卡,报表不会发生变化。
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 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 报告;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卡片及时报告率
统计规则:
统计期限内的所有原始卡和订正卡,卡片初始录入为有报告时限要求 的法定传染病,则报告卡片数记1,报告时间间隔=录入时间-诊断时间 (如卡片已为订正卡,此处的诊断时间为订正前的诊断时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问题及解决
?同一病例年内多次发病?
年内某患者多次患同一种传染病时,系统会 “误认为”是重卡。 建议:患者姓名之后标注数字或字母
?报告及时性统计报表与导出卡片不符?
订正了传染病报告卡的医生诊断时间。 统计报表是定时计算,而卡片是实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问题及解决
?报卡浏览时显示为蓝卡 蓝卡:删除卡。未审核的已删除卡保留记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删除卡片
删除: 未及时报告、未及时审核卡片,重新报告 正式系统中进行测试 反复删除-恢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删除卡片
增加填写删除原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删除卡片
未审核的已删除卡保留记录,同时为蓝卡,但不能恢复 已审核的删除卡可以恢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查重
统计期限内的订正卡片,卡片初始录入为非法定传染病而订正报告为 有报告时限要求的法定传染病,或者初次录入为报告时限要求24小时 的法定传染病而订正报告为时限要求2小时的法定传染病,则报告卡 片数记1,报告时间间隔=订正报告时间-诊断时间(此处卡片均为订正 卡,诊断时间为新的诊断时间);
包括所有已删除卡;
病例分类、疾病名称变更为有审核要求的法定传染病时,进行订正 报告需重新审核,审核时限同上。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卡片及时审核率
统计规则:
统计期限内报告单位初始录入的有审核时限要求的卡片,审核卡片 数记1,审核时间间隔=县区/省级审核时间-录入时间(当此卡片已为 订正卡,此处的审核时间为订正前终审时间);
按月度、季度和年度节点进行统计; 次月1日的24时计算; 年度统计分为月度指标平均值和截至年底指标值两个结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机构信息网络正常运行率
统计期限内 机构有用户正常登录 网络直报系统 即视为 机构信息网络正常运行。
统计期限:月度评价统计期限为一个月,年度评价统计期限为全年 ,统计期限内正常登录一次即此期间信息网络正常运行;
网络直报系统: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包括突发事件 报告、死因报告及其他所有专病系统等;
查重范围:本年度以来报告的所有卡片,1月份查重则增加上一年度 12月份报告的卡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 重卡率
重卡率(%)=重卡数/现住址为本地区的卡片数*100
按现住址统计,即按卡片现住址统计到各个地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 综合率
综合率=机构信息网络正常运行率×0.3 + 卡片及时报告率 ×0.3 +卡片及时审核率×0.2 +(1-重卡率)×0.2
增加逻辑校验 病种和疾病分类的限制条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报卡
逻辑校验:
年龄 14岁以下,职业不能填报从业人员; 年龄14岁以上,职业不能填报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 死亡日期不能早于发病时间; 医生填卡日期不能早于诊断时间; 诊断时间、医生填卡时间、发病时间不能晚于当前录卡
时间/订正报告时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卡片及时报告率
及时报告率(%)=及时报告卡片数/报告卡片数*100
按报告地区进行统计,即按卡片报告单位所属地区统计到各个地 区;
医生诊断时间的填写要精确到小时,否则系统默认为零时,有可 能会影响报告的及时性。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卡片及时审核率
审核要求:
Hale Waihona Puke 类及按甲类管理传染病需三级审核,审核时限2小时;其他乙、丙 类传染病和规定报告的病原携带者需县级审核,审核时限24小时;
问题:次年2月1日不能对上一年度的病例进行删除 1、乙肝等慢性病:前一年度曾报告过,本年度不需要再次报告; 2、急性传染病:核对是否为多次发病,在姓名后加A,1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订正、审核
问题: 原始卡诊断时间、医生填卡日期晚于报卡录入时间
、县区审核时间; 省级审核迟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截至昨日24小时累计报表:前一日24时自 动计算。报表生成后当天新增或订正报卡, 报表不会发生变化,次日再进行计算时可 体现到报表中。
实时统计报表 :动态计算,实时对报告卡更 新情况进行统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指标和维度
指标:发病数、死亡数 影响指标计算的信息订正
维度:时间、地区、职业、性别年龄 影响维度的信息订正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卡片及时审核率
及时审核率(%)=及时审核卡片数/审核卡片数*100
按报告地区进行统计,即按卡片报告单位所属地区统计到各个地 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 重卡率
排重:
查重要求:CDC对报告的辖区内的病例进行排重,即对现住址为本 县区的卡片进行重卡删除;
重卡判定规则:姓名、性别、年龄( ± 1岁)、职业、病种、现住址 (国标到县区)一致则系统判定为重卡;
4.订正、审核
要求:诊断发生变更时 更新医生诊断日期 (法定传
染病)再次审核
诊断变更:任意病种变更和诊断分类变更 更新诊断时间:
(1)订正疾病名称 (2)订正诊断类型
再次审核:
(1)订正疾病名称(为法定传染病) 小类仅包括:病毒性肝炎各分型之间的订正 HIV-艾滋病
(2)订正诊断类型:(法定传染病)订正为临床或实验室诊断 县区疾控中心如果录卡即审核则订正时不需要再次审核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系统综合质量评价统计规则 &质量统计模块功能报表调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系统报告质量综合评价
信息网络正常运行率 及时报告率 及时审核率 重卡率
“信息网络正常运行率”取代“网络报告率”; “及时报告率”、“及时审核率”和“重卡率”根据系统
报卡管理流程的功能调整进行适当调整;
机构有用户正常登录:用户在网络直报系统登录页面输入“用户名 ”“密码”和“验证码”后“确定”可进入系统(一般为首页-公告 ,根据用户权限不同可能有不同)则视为用户正常登录;登录用户 信息中包括其所属机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机构信息网络正常运行率
用户正常登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机构信息网络正常运行率
统计期限内报告单位订正报告的有审核时限要求的卡片,审核卡片 数记1,审核时间间隔=县区/省级审核时间-订正报告时间(此处卡片 均为订正卡,审核时间为订正报告后终审时间);
包括所有删除卡,未经审核的删除卡以删除时间代替审核时间; CDC录入或订正的卡片,默认已审核,即审核时间与录入/订正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