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锡方言教程

无锡方言教程

《无锡方言词典》作者项行无锡方言词典无锡方言概述无锡方言属吴方言。

吴方言习惯上称吴语。

吴语按其语言特点可区分为5片:太湖片、台州片、东瓯片、婺州片、丽衢片。

其中太湖片可再分为6个小片:常州小片(或称毗陵小片)、苏沪嘉小片、湖州小片(或称苕溪小片)、杭州小片、临绍小片、明州小片。

无锡方言处于常州小片和苏沪嘉小片的过渡地带。

无锡方言随着社会、历史的长期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语言学家赵元任在《现代吴语的研究》中说:无锡的“阴上字(好、走)的声调特别”,这是构成“无锡腔”的重要因素。

汉语的音节结构,总是“开齐多于合撮”,而无锡合口呼的字更少一些,在5000多个常用字中合口呼一是无锡把类似“波”、“坡”、“婆”和“布”、“浦”、“步”(即果摄、遇摄的重唇)等字的韵母发无锡表示人称代词复数的后缀是“俚”。

“俚”不能表示指人名词的复数。

这既区別于东面苏州等地的方言--它们的人称代词的复数没有统一的后缀;又不同于西面常州等地的方言--它们的后缀同时可以表示指人名词的复数。

者。

如:“来蠡湖边建造小区”;用在动词后的是后者,如:“小区建造勒蠡湖边”。

无锡的连读变调对某些语法现象有区别作用,这在太湖片范围内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

无锡方言根据自身的内部规律,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着。

这体现在又读、文白异读、声母、韵母的消长上。

民国25年(1936年)。

赵元任所拟《无锡方音宽式音标草案》中有韵母[iu](即本志中的[iou])。

例字是文言音的“家”。

现在。

这个韵母几近消失。

无锡方言的发展变化还体现在地域的差异上。

所谓乡有乡音,“十里不同音”。

例如郊区黄巷乡在锡贪音,帮忙读作搬瞒,螳螂读团圞。

这只是就一个乡来看,如果就整个无锡来看,差别就更大了:有的地段“袜子”和“麦子”是两种读法;有的地段“班子”和“杯子”读不出区别;有的“桑树”相“松树”不分;有的“高官”和“高干”同音。

这还仅以韵母的成系统的分合为例。

至于个别字词读法上的异同,情况就更力冒复杂。

(关于无锡农村各乡方言区别,可参见无锡方言地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无锡方言在声母、韵母、声调、词汇、语法等方面仍然保有它自己的特点;同时,无锡市的城乡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比,市内外相互交流频繁,信息交流量空前扩大,人们对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强了推广普通话的紧迫感。

1956年贯彻了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958年响应国家主席毛泽东“一切干部要学普通话”的号召。

1982年12月以后,又执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关于“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的规定,加快了无锡方言的发展变化。

普通话的影响在日益扩大。

但是,语言作为一个系统,是十分稳定的。

锡学习网所发的“无锡方言地图”是以1995年版《无锡市志》的方言地图为蓝本重新绘制的,以当时的乡镇为单位标出其方言特征,尽管现在图中的有关乡镇已经撤并,但并不影响图中所说明的内容。

学者翁寿元在《无锡方言的归属》一文中说:无锡方言又可以分为东西两部分(图中红线划分)。

东部比例较小,约占全县的七分之一,语音跟苏州及吴县的东部十分接近,西部绝大部分与无锡市语音接近,但都归入江南(苏南和上海)吴语的东区。

方言小区与行政区划常有不一致的地方,一个乡镇内部所说的话也不完全一致。

如陆区对“唐”韵的字,街镇上读得跟胡埭基本一致,可以并人“庚”韵;靠近阳山的村落的读法却能够独立。

又如,以梅村街镇为基准,它的东西两边说的话很有差别。

西边的话接近坊前、东亭、东边的话接近鸿声,两边离街镇越远,差别越明显。

方言的“方”,所指地域范围是相对的,大“方”里有小“方”,小“方”里又有小“方”,即使两个几代相邻的家庭也会有所不同。

无锡方言地图--插与拆的韵母异同区【图】[ 2005-09-04 ]无锡方言地图--桑的韵母异同区【图】[ 2005-09-04 ]无锡方言地图--改与减的韵母异同区【图】[ 2005-09-04 ]无锡方言地图--破与铺的韵母异同区【图】[ 2005-09-04 ]无锡方言地图--池与时的声母异同区【图】[ 2005-09-04 ]无锡方言地图--资与知的声母异同区【图】[ 2005-09-04 ]无锡方言地图--无锡腔之西医连读似洗的异同区【图】无锡方言有“无锡腔”。

无锡西片地区的阴上字声调特别,两字连调,如果上字是阴平,会跟阴上相似,而且读快了,这两字的全调能够类似一个阴上字。

比如:西医--洗,私盐--选,西洋--想,机油--九,东翁--懂。

这些就是典型的“无锡腔”,这是划分无锡方言东西片的最重要的依据。

无锡方言地图--小孩的三种典型叫法分布区【图】无锡人大部分地区称呼小孩为“佬小”。

“佬小”是典型的无锡方言。

不过,有语言学家认为“佬小”作“老小”为妥,这样可以解释“老”为前缀。

“佬小”称为“细佬”和“小倌”,则是受邻近市县的影响。

无锡方言地图--锅子与镬子两种叫法的分布区【图】无锡方言地图--跑的三种叫法分布区【图】无锡人一般说的“逃过来”的意思,表达的不是逃避什么而来,而是说的疾行或奔跑而来。

这个字是典型的无锡方言字。

锡方言地图--脸蛋漂亮的几种说法分布区【图】老派无锡人说姑娘长得漂亮为“标致”,也有的地方则说“体面”。

如果那个地方两个词语混用,则“体面”一词大多出于老年人之口。

惟有羊尖一带说“出客”。

而城区等地的“出客”只用于服饰,不能用于脸蛋。

无锡城区新派说姑娘长得漂亮已经和普通话没有什么区别,也是“漂亮”,至于“体面”一词则多指“有面子”解释了。

无锡方言地图--台上之上的多种读法分布区【图】“台上”之“上”,东片大多读若“浪、唠”(下土黄色区),西片大多读若“娘”,发音时关掉鼻腔,则“娘”音变若“阳”(下图肉色区)。

无锡方言地图--吃了饭的了字不同地区的说法【图】无锡方言地图--三身代词表示多数的后缀异同区【图】三身代词表示多数的后缀,无锡大部分地区是统一的,一般为“俚”,也有是“家”(音姑)、“堂”、“套”等的,小部分地区不统一。

有第一人称跟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不一样,有是第一人称、第三人称跟第二人称不一样,无锡方言有34个声母(全表)无锡音有三十四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一、清二、清三、浊四、浊五、清六、浊[]包帮奔不[]抛胖喷泼[]袍旁坌勃[]猫忙盟墨[]翻方分弗[]帆房份佛[]刀当灯德[]滔汤吞脱[]桃唐藤特[]脑囊能纳[]牢郎论勒[]遭赃尊侧[]抄仓村测[]馋藏存掷[]骚桑森色[]曹床层贼[]招张真折[]超昌春出[]潮常陈值[]烧商深失[]绍尝神十[]娇姜斤吉[]跷羌轻乞[]桥强琴极[]饶娘银涅[]嚣香兴歇[]摇羊形叶[]高缸根革[]考康肯克[]搞戆共搿[]熬昂硬兀[]蒿亨很黑[]豪杭恨合[]凹央恩厄声母分清浊两大类,清声母18个,浊声母16个。

浊声母中,第四列的[][][][]和第六列的[]这5个声母为次浊声母,其余11个为全浊声母。

横行分组中,每组用开头一个声母代表全体声母,例如在第一组以P为代表,代表[][][][][][]6个声母,其余类推。

与普通话比较,无锡声母的发音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无锡发塞音[][][][][][]等声母时,肌肉较紧张,爆发性较强。

二、无锡发[]组声母时,舌尖平伸,用舌叶顶住齿龈,嘴唇圆撮;普通话是用舌尖翘起成饭杓状,顶住齿龈,唇不圓。

无锡话声母[]和[]的区别明显,但声母[]和[]却容易相混,有些字音的声母是[],似乎也可以是[],例如“闸”、“茶”、“颂”等,但是有些只能是[],例如“从”、“赠”、“藏”、“惭”、“掷”等。

又如状-床,存-层,铡-宅,查-寨,这些对字在现在的无锡话中声母仍旧不同,前面的是[]。

后面的是[]。

无锡方言有48个韵母(全表)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姿雌司磁[]支池施时[]而[]他斋哈矮[]包牢操奥[]斑单山喊[]杯堆该哀[]潘端酸安[]披梯妻衣[]爹借佳涯[]标挑焦妖[]边颠仙烟[]夫扶姑乌[]怪快淮窪[]关环幻弯[]轨奎灰威[]官宽欢碗[]句区虚羽[]捐犬元冤[]徒租歌倭[]谋丟秋欧[]渣白叉白沙白所[]纠收油优[]嘉又靴又夏又雅又[]亩白[]鱼白[]浜彰杏白鹦白[]邦铛杭肮[]本登恒恩[]蓬东宗翁[]良将娘秧[]讲文旺匡又[]冰亭银因[]龚穷容拥[]横[]光筐黄汪[]昆昏浑温[]君群云允[]八搭扎押[]钵夺责褐[]博笃郭屋[]略且剧约[]逼跌吉益[]菊曲役郁[]刮豁滑挖[]国阔忽活[]穴白曰白悦白粤[]决缺掘月表中右下角的小字,“文”表示文言音,“白”表示白话音,“又”表示又读。

他、斋、哈、矮等字的韵母,无锡实际读音是[]。

潘、端、酸、安等字的韵母的实际音值介于[]和[]之间,这里用[]。

[]、[]中的主要元音[],它的开口度较小。

[]、[]、[]、[]的韵尾用舌尖鼻音[]还是用舌根鼻音[]是任意的,这里用[]。

其中[]韵中的[]发音时不十分明显。

无锡音有平上去入4个调类各分阴阳8个声调(表)调类调值例字1 阴平53 珠夫闩猜滩刀香东2 阳平13 厨无船才檀桃羊同3 阴上323 纸斧闪采坦倒响懂4 阳上232 柱武善罪淡稻痒动5 阴去35 志富扇名菜炭到向冻6 阳去13 住务擅穗蛋道样洞7 阴入 5 汁福湿测脱搭吓文笃8 阳入2*3 直服十泽特达药独阳入的起音是2,收音稍作上扬,马上煞住。

无锡的阳平和阳去的调值单念是一样的,但连调调式不同,如:平台奴厘厨回铜牙仇\\\\\\\\\房长性金房话口科人/////////病队糯利住会洞外旧以上各例中对比的两个字,在上面红色的字跟后面的字连读,要变调;在下面蓝色的字跟后面字的连读,原来的调值不变。

无锡方言中的文白异读现象有些字,读书是一种念法,说话时又是一种念法,这就是“文白异读”。

从音韵系统看,文言的念法靠近“官话”音系,白话的念法靠近古音音系。

无锡有些文白异读的字,不同的场合或用法有它固定的念法。

例如在说大学、大衣、大家的“大”时要讲作[];说大小、大好佬、大肚皮时,“大”读作[];又如“芽”字,回芽豆一般念[],发芽豆一般念[]。

有的文白异读可以区别词义,例如“生产”两字,读文言音(生同升音)是“生产劳动”的意思,读白话音(生同伤音)是“生孩子”的意思。

(项行撰文)无锡方言从认识“你我佗”开始你我他,无锡方言说作“你我佗”。

三个字中只有“佗”[]是个方言字。

这三个字都可以加上一个“俚”字,表示不止一人。

“俚”相当于“们”,即“我俚”相当于“我们”,“你俚”相当于“你们”的意思,“佗俚”就是“他们”。

但“俚”字只能用在人称代词后面,不能加在指人的名词后面,如老师、模特、网友、妹妹等后面均不能加“俚”,所以,“俚”和“们”的用法又不完全一致,有点和古文中的“侪”用法类似。

无锡方言中,在表示第一人称的复数时,除了“我俚”一词外,还有一个地域性极强的专用词--“倷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