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气管异物梗塞急救.ppt

小儿气管异物梗塞急救.ppt


•平卧,抢救者面对病人 ,骑跨在病人的髋部;一 手置于另一手上,将下面 一手的掌跟放在胸廓下脐 上的腹部,用身体重量, 快速冲击病人的腹部,直 至异物排出
仰卧位腹部冲击法
海姆立克手法—三(自救)
•一手握拳头,另一只手 抓住该手,快速冲击腹 部;或用圆角或椅背快 速挤压腹部。在这种情 况下,任何钝角物件都 可以用来挤压腹部,使 阻塞物排出。
气管异物梗阻的急救
◆ 好发年龄 ◆ 常见原因 ◆临床表现 ◆ 急救方法 ◆ 预防
大纲
好发年龄
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 3岁以下儿童占65%
婴幼儿
1、小儿磨牙未萌出,咀嚼功能差,不易将食物嚼碎, 比如:花生、瓜子等;
2、喉的保护功能不健全,也就是那个小阀门的灵敏 度不如成人,一旦嬉笑或啼哭时, 可因误吸而将 口腔中的物品吸入呼吸道;
(二)完全阻塞:较大的异物完全堵住喉部或气 管,病人面色青紫,不能说话、不能咳嗽、不能 呼吸,病人很快发生窒息,失去知觉、呼吸心跳 停止。 (三)特殊表现:当发生梗阻时,病人常常不由 自主地表现为:手呈“V”字状紧贴于颈前喉部, 表情痛苦。
气道不完全梗阻急救
• 如果病人呼吸尚好,救助者不需要做任何处理,尽 量鼓励病人咳嗽,将异物自行排出
• 2.呕吐处理 :小孩呕吐时,应该把他的头偏向一侧,使 他容易吐出,免得吸入气管。
3.咽部异物处理 如咽部有异物,绝不可用手指挖取,也不 可用吞咽大块食物的方法将异物压下去,应设法诱其吐出
4.幼儿勿食容易引起咳呛的食物 3岁以下小儿应尽量少吃 干果、豆类,家长及保育员平时对小儿应注意,不要给予 瓜子、花生米一类食物给小儿。
5.婴幼儿哺乳需知 幼儿哺乳用奶瓶喂奶时要注意橡皮奶 头孔眼不要过大,防止吸奶过急、过冲;喂奶次数不要过 多或喂奶量过大;喂奶前不要让宝宝过于哭闹;此外,喂 奶后不要过早地翻动宝宝,最好把宝宝竖起来,轻轻拍打 背部,使他打出几个“饱嗝”后,再放回床上,这样宝宝 就不容易发生呕吐了。容易呕吐的孩子最好喂奶后,将他 的床头抬高一些,头侧位睡,防止呕吐时发生窒息或引起 吸人性肺炎及气管异物。
•用两指快速、冲击性按 压婴儿两乳头连线正下 方5次,每秒一次
•然后,反复进行,直至 异物清除或婴儿失去反 应
预防
• 1.首先应教育儿童不要养成口内含物的习惯 当小孩口中含有食物的时候,不要引逗他们哭笑、说话或 惊吓,应耐心劝说,使其吐出,不可打骂,以防将食物吸 入气管。如果小儿已经哭闹,不能再硬逼其进食,否则容 易导致异物进入呼吸道。把孩子容易吸入的小物品放在儿 童拿不到的地方;玩具应安全。
•将前臂靠在膝盖或大腿上
•用另一手掌根部向前下方,用力叩 击婴儿背部肩胛之间,每秒一次, 拍打5次
骑 跨 前 臂 上
固 定 下 颌 角
翻 转 成 俯 卧 位
背 部 叩 击
固定后颈部
胸部冲击
翻转仰卧位
胸部冲击
•然后,用手固定头颈部 ,两前臂夹住婴儿躯干 ,小心将其翻转呈仰卧 位,翻转过程中,保持 婴儿头部低于躯干
• 要守护病人身边,注意观察病情
• 如果梗阻持续存在,要快速送往医院
完全梗阻 --海姆立克急救法
• 1974年美国外科医生Henry J·Heimlich发明。
• 原理:利用突然冲击腹部的压 力,使膈肌抬高,使肺部残留 空气形成一股向上的气流,这 股气流具有冲击性、方向性, 它会快速冲入气管,从而将异 物排出。
海姆立克手法—一(成年清醒病人)
立位腹部冲击法 •1.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用两手臂
环绕病人的腰部 •2.一手握空心拳,将拇指侧顶住病 人腹部正中线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 突下方 •3.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内、 向上挤压冲击病人的腹部 •4.约每秒一次,直至异物排出或患 者失去反应
海姆立克手法—二(昏迷病人)
3、儿童的好奇心强,只要能拿到的任何东西都会往 嘴里送;
4、儿童活泼好动,常在进食时打闹、嬉笑以及哭闹
等,或者家长在孩子哭闹时喂食。
老年人
1、咳嗽反射动作迟缓(进食时)
2、进食时说笑
3、吃大块食物(如鸡块、排骨、鲍鱼), 速度太快,咀嚼不全,吞咽过猛
气道梗阻的表现
(一)不完全阻塞:病人可以咳嗽或咳嗽 无力,喘息,呼吸困难,吸气时可以听到 高调声音,皮肤、甲床、口唇、面色紫绀。
腹部冲击法
海姆立克手法—四(儿童)
V

儿童腹部冲击法
手 势
•操作方法与成人相同
•如有呼吸心跳停止,立即CPR
询 问
•操作步骤如下:
病 人
立 位 腹 部 冲 击 仰卧位腹部冲击
海姆立克手法—五(婴儿)
拍背、胸部快速按压法
•操作者取坐位或单膝跪地,将婴儿颌,头部低于躯干
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