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银行学笔记整理(全)

货币银行学笔记整理(全)

第一章:货币和金融体系1、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3、复本位制:以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4、格雷欣法则: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价值相对低的货币就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良币基础流通,也称“劣币驱逐良币”。

5、金本位制:一国的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维持固定关系。

(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6、货币制度内容:1、确定本位货币,规定制作本位币和辅币的材料。

2、确定本位货币的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

3、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及流通。

4、规定货币的发行和保证制度。

7、信用货币制度有哪些特点?答:1、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2、纸币本位制下,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的。

3、纸币本位制下,非现金结算占据主导地位。

4、国家对货币流通管理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8、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1、以美元充当国际货币,确定黄金和美元并列的储备体系。

2、实行固定汇率。

3、实行多渠道的国际收支调节。

如逆差国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的贷款弥补逆差。

4、建立一个长久性的国际金融体系制度化,规范化运行的先河。

9、牙买加体系内容:1、浮动汇率合法化2、黄金非货币化3、国际储备多元化4、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相互补充不足:1、浮动汇率制度不够稳定,外汇风险明显;2、大国侵害小国利益,南北冲突远没有解决;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健全,几个渠道各有局限性(1、使一些国家放松内部约束,滥用财政扩张政策,延误必要的国内经济改革和调整。

2、各国资本管理放松,国际资本流动迅猛扩张,容易导致金融动荡和货币危机。

)第二章信用利率利息1、市场利率:是市场资金借贷成本的真实反映,而能够及时反映短期市场利率的指标有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国债回购利率等(与官方利率相对)2、基准利率:在整个金融市场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

是银行体系制定各种差别利率和加罚息利率的依据。

3、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利率就是由货币的供给和需求的均衡点决定的,当利率降至非常低的水平,因利息收入较低,故几乎没人宁愿持有现金,加之人们都预期利率将上升,因而人们都会抛出有价证券而持有货币,使得流动性偏好几乎变成绝对的。

4、可贷资金利率理论:该理论认为投资来源于储蓄,储蓄是当期放弃的消费,利率在本质上是由于人们放弃了当期的消费而得到的报酬。

投资者以投资于资本所得的资本边际生产力来支付利息,储蓄者因为牺牲当期的消费而获得利息。

该理论从储蓄和投资这两个实质因素来讨论利率的决定,认为通过社会存在的一个单一的利率的变动就能使储蓄和投资自动到达一致,从而使经济体系维持在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储蓄和投资的真实数量都是利率的函数,利率决定于储蓄和投资的相互作用。

预期通货膨胀将减少可带资金的供给,使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即可贷资金供给减少,在任意给定的利率水平下,由于预期通货膨胀增加了,贷款变得没有吸引力了。

同时,预期通货膨胀的上升也增加了对可贷资金的需求。

这是因为用借来的资金购买的商品或资产的价格或名义价值预期将随通货膨胀的上升而升高,而贷款本金的名义价值则不会变。

8、影响利率的几个因素:1、利润的平均水平2、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3、经济运行周期4、通货膨胀率及通货膨胀率预期5、国际经济形势6、国家经济政策7、借贷风险第四章金融市场1、直接融资:是指赤字单位或资金需求者通过在金融市场向盈余单位或资金供给者出售有价证券,直接向后者进行融资的方式。

2、间接融资:是指赤字单位或资金需求者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获得盈余单位或资金供应者多余资金的融资方式。

3、一级市场:新证券发行市场,亦称为初级市场,发行市场4、二级市场:已发行的证券在不同的投资者之间进行买卖所形成的市场,次级市场,流通市场5、货币市场: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包括一年)的资金交易市场,短期资金市场6、同行拆借:指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性的、临时性的资金调剂。

7、回购协议:指证券持有人在出售证券的同时,与证券购买者约定在一定期限后再按约定的价格回购所出售的证券的协议。

8、资本市场: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中长期金融市场,为资本的积累和分配提供条件。

9、金融衍生产品:其价值派生于其基础金融资产价格及价格指数的一种金融合约。

特点:1、价值取决于其标的资产的价格2、零和游戏(有输必有赢)3、高杠杆性和低交易成本10、金融期货:协议双方同意在约定的未来某一日期按照约定的条件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工具的标准化协议。

11、金融期权:是一种赋予合约购买者在规定期限内按约定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的权利的合约。

12、CDs(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由商业银行发行的有固定面额、可转让流通的存款凭证。

13、金融市场包含哪些构成要素?(相互关系)交易主体、交易对象、交易工具、交易的组织形式和交易价格14、金融市场主要功能:一、聚敛功能资金的集合功能二、配置功能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三、调节功能对宏观经济的调节四、反映功能反映出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第五章商业银行体制和业务1、商业银行的职能一、信用中介:商业银行一方面以存款的形式广泛动员和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另一方面以贷款的方式把这些货币资金借出令其流入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二、支付中介: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与货币运动相关的技术性业务,如货币兑换、货币结算、货币收付等。

三、信用创造:商业银行可以发挥杠杆效应创造存款货币,从而扩张市场信用的能力。

四、其他金融服务:如银行为客户提供经纪业务、投资咨询业务,个人理财产品等2、商业银行“三性原则”一、安全性——指银行资产、收入、信誉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程度。

主要会受到下列风险:信用,利率,汇率,购买力,操作,政治风险的威胁二、流动性——清偿性,指银行资产在无损失状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是银行为随时应对客户提存或满足贷款需求而具备的一种能力。

三、盈利性——指银行获得利润的能力。

衡量管理的一种指标3、简述负债业务种类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主要的业务一、存款最重要的负债业务,吸收存款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二、借入资金包括同行拆借,向中央银行贴现,发行金融债券其他借入款4、资产业务一、贷款业务二、贴现业务三、证券业务5、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主要类别有支付结算、银行卡类,代理类等区别:广义的中间业务等同于广义上的表外业务,它可以分为两大类,狭义的金融服务类业务和狭义的表外业务。

日常工作中我们所说的中间业务是按照人民银行的规定的广义的中间业务,而表外业务又是指从会计准则的角度反映的狭义的表外业务。

因此按照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和发展情况,商业银行的业务大可以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三大类,或可以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四大类。

第六章商业银行管理创新1、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

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后,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

2、《巴塞尔协议》:1987年7月,由巴塞尔委员会通过和制定了“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是目前各国既然监管当局对银行业监管的重要准则之一。

主要目的有两个——1、通过制定银行的资本和风险资产的比率,规定出计算方法和标准,以保障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稳定运行。

2、制定统一的标准,消除国际金融市场上各国银行之间的不平等竞争。

3、核心资本:一级资本,资本的价值相对稳定,在公开发布的账目中完全可以发现,是市场判断资本充足率的基础。

包括实收资本/普通股、公开储备4、附属资本:二级资本,包括非公开储备,混合资本工具等普通股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数量对多的资本金第八章1、最后贷款人:一个以最后贷款人的身份,支持资金周转困难的银行,以免银行挤兑风潮的扩大而导致整个银行业崩溃。

2、英格兰银行:现代中央银行的先驱,1884年在商业银行银行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

3、中央银行的职能:1、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垄断货币的发行权。

2、国家的银行:中央银行代表国家政府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

3、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一般不直接与工商企业发生业务往来,而主要是以各种金融机构为服务对象,集中他们的准备金,提供信用和清算服务,充当最后贷款人。

(中央银行实际已成为全国票据清算中心)4、票据再贴现:指商业银行将对其工商企业贴现的票据,向中央银行再办理贴现的融通资金行为。

5、中央银行建立的必要性?资本主义银行业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银行的种类和数量增多,资本迅速扩张,给银行的信誉和金融市场造成极大的威胁:(1)银行券发行问题(2)票据交换问题(3)最好贷款人问题(4)金融管理问题6、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央银行既是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金融工具,又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是特殊的金融机构,又是特殊的国家管理机关:(一)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二)中央银行是特殊的国家管理机关①管理和服务的领域是货币信用领域②管理手段主要是经济手段两大任务:1、管理、调节和控制金融2、扶持金融业发展,实现货币稳定,促进经济发展7、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一)负债业务1、货币发行业务2、代理国库3、集中存款准备金4、其他负债业务(二)资产业务1、贷款业务2、黄金及外汇储备业务3、证券买卖业务(三)中间业务主要是资金清算业务:1、集中办理票据交换2、结清交换差额3、办理异地资金转移第九章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宏观经济运行以及微观经济主体对货币的需求货币存量:某一个时点存在的货币数量,是货币静止状态的概念,是某一个时点上数量的横断面货币流量: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支出或流动数量,也就是货币存量与每单位货币参与交易次数的乘积交易动机:个人生活上或厂商业务上为应付日常的交易支出而愿意持有的一部分货币预防动机:指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突然发生的意外支出。

投机动机:企业或个人因捕捉一些突然出现的有利时机而愿意持有的一部分货币。

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一)规模变量:指收入和财富(二)机会成本变量:利率和预期物价变动率(三)其他变量:收入间隔期,核算单位数量,信用制度的状况,社会风尚现金交易说(费雪方程式)和现金余额说(剑桥方程式)的比较:(一)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强调货币交易媒介功能,着重分析支出流;剑桥重视货币储存功能,着重存量(二)费雪把货币需求和支出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数量和速度;剑桥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考虑需要,重视人们持有货币占收入比例(三)所强调的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有所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