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必须掌握的病句类型

小学必须掌握的病句类型

小学必须掌握的病句类型
一、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月光”无法与“发出沙沙的声响”相搭配)
规律方法:主语或谓语由并列短语充当,检查主语和谓语搭配是否得当。

2、动宾搭配不当
例:“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每年会有近5个月的时间执行深海资源勘察、环境勘探、海底生物研究等项工作。

(“执行”与“工作”不搭配“执行……任务”或“开展……工作”)
规律方法:句中出现多个谓语或多个宾语,检查谓语与宾语是否一一搭配。

3、主宾搭配不当
例:规规矩矩的两条平行线始终是两条可望而不可及的端点。

(平行线不是端点)
规律方法:看见“是”字句,检查是否主宾搭配不当。

4、修饰语(定、状、补)与中心语(被修饰语所修饰、限制的中心成分)搭配不当
例:各种读书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支动人的歌声。

(“一支”与“歌声”搭配不当,应改为“一支动人的歌曲”)
例:我们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造不出来?(“聪明”不能修饰“手”)
二、语序不当
1、多层定语的次序不当
定语位于中心语之前。

如果有多个定语,这些定语的语序是:A、表领属的(这东西是属于谁的)或时间、处所的,如果三者同时出现,次序为领属、时间、地点;B、表示数量的短语;C、动词或动词短语;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E、名词或名词短语。

例:她是国家队的(A表领属的—表谁的)一位(B表数量的—表多少)有
20多年教学经验的(C动词性短语—表怎样的)优秀的(D形容词性短语)篮球(E名词)女(F名词)教练。

2、多层状语的次序(主语+(目的或原因-何时-何地-何范围-何种情态-对象)+谓语)
例:许多老师昨天(何时)在休息室里(何地)都(范围)热情地(何种情态)同他(何对象,“谁”)交谈。

例:他为了记住这篇演讲稿(目的),今天早晨(何时)在寝室里(何地)还(范围)仔细地(何种情态)把它(何对象)看了一遍。

3、状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这次会议对节约原材料的问题也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状语“广泛”错放在谓语“交换”之后,应改为“广泛交换了意见”)
4、事理的位置不当
例: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

(“跳下池塘”和“来到池边”调换)
例:学生、领导、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

(应为“领导、老师、学生”)
5、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应移到“文字”前,原句就变成了“即使文字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主语残缺
例:《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

(错误)(主语本是“周文宾”,但到第三分句却暗中更换了主语,致使“把他……房中”缺主语。

应将“把他”连同前头的逗号删去)
2、谓语残缺
例:当今的环境保护技术不仅做到了生产过程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保证产品使用的清洁高效,而且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

(成分残缺,“而且”后加“做到了”)
3、宾语残缺
例:《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

(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需要”)
4、成分赘余
例:林小云在学校有“心算第一人”的美誉,有人说这是训练的结果,也有人说她的速算能力其实可以从家庭遗传的角度得以解释。

(“可以”与“得以”重复,将“得以”改为“得到”或“加以”)
例:他们按照民主程序,选出了自己信任的村长,负责掌握管理全村的行政事务。

(“掌握管理”与“负责”语义重复,应删去)
四、结构混乱
例: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被……束缚”和“束缚下的”两种结构纠缠不清。

要么选用“被……束缚”,要么选用“在……束缚下的”)
例: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由于……的结果”和“……所决定的”两个结构套用在一起形成句式杂糅,正确的说法应是"……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的结果",或者“……这是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五、表意不明
例:自行车管理员阿伟工作认真负责,今天,他巡视了几遍后,发觉高一(2)班有三辆车没有锁。

(锁是名词还是动词?产生歧义)
例: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

(“两个工人”还是“两个建议”?理解产生歧义)
六、不合逻辑
1、分类不当
例: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

(“棉花”属“经济作物”,
二者不能并列)
例: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增强使用文字的规范意识。

(“报刊”、“杂志”属于“出版物”,所以不能并列)
2、不合事理
例: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彩虹出现的方向与太阳相对,下午的彩虹只能出现在东边)
3、否定适当
例: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

(有三重否定,全句表述的是否定的意思,和本意刚好相反)
4、照应不周
例: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前半句中含“能否”,后半句需要在“关键在于”之后加“是否”。

前后照应要一致)
5、主客倒置
例:在这里,他学到了化学、生物,特别是对他最感兴趣的畜牧学。

(“他”是主体,是主动的认知者,“畜牧学”是客体,是被认知的对象,是“他”对“畜牧学”感兴趣,不是“畜牧学”对“他”感兴趣,正确的说法应是“特别是他最感兴趣的畜牧学”)
例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我们来到天安门广场时,望着庄严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都非常激动。

B.关于事故的详细情况,以后再作汇报。

C.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D.在他快走到门口之前,他看见了我。

2.对下列句子语病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小李把节约下来没花的零花钱捐献给希望工程。

(重复累赘)
B.这支唱不完的歌声,一直在人们的耳际回响。

(搭配不当)
C.他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多注意锻炼身体啊!”(修饰语多余)
D.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否认地球不是围着太阳运行的了。

(滥用否定词)
参考答案:
1. D。

A、B选项的句子是典型的状语前置而缺少主语的类型,而在口语中又常被滥用,因此易判断错误。

C句有歧义。

2.C。

A项中“节约下来”和“没花的”意思相同,同时使用重复累赘,此项正确;B项“歌声”不能与“唱”搭配,属成分搭配不当,判断正确;C项中“亲切”不应与“走”搭配而应与“说”搭配,语病不是修饰语多余而是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此项错误;D项中“不会否认”与“不足”连用,表达意思是相反的,属滥用否定词,判断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