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2014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2014年安徽省水资源公报安徽省水利厅发布单位: 安徽省水利厅编制单位: 安徽省水文局审定: 张效武复审: 王家先王德胜初审: 汪俊飞朱岳松丁峰张广萍编写:祝丽萍吴春艳张延孟云侠章莹孙璞储挺韩志国姚梅目录一、综述二、水资源量三、蓄水动态四、水资源开发利用五、水质状况六、重要水事附:主要指标解释安徽省水资源计算分区图2014年安徽省水资源公报一、综述安徽省地处中纬度,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气候特征。

受季风气候影响,天气多变,降水年内年际变化大,洪涝旱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

全省辖16个地级市,国土面积139476平方公里,按水系分属淮河、长江及新安江三个流域。

2014年全省生产总值(GDP)20848.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92.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201.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252.4亿元。

全年工业增加值9581.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530.9亿元。

常住人口6082.9万人,城镇化率49.2%。

全省有效灌溉面积6497.5万亩,实灌面积5206.5万亩。

1.降水量2014年全省年降水量1278.5毫米,比2013年多24.9%,较常年值多9.0%,属降水偏丰水年。

年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1~4月、5~9月、10~12月份全省降水量分别为340.5毫米、847.2毫米、156.9毫米,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25.3%、63.0%、11.7%。

三个流域降水情况是:淮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1013.8毫米,较常年值多7.5%;长江流域1468.3毫米,较常年值多9.2%;新安江流域2060.9毫米,较常年值多15.2%。

2.水资源量2014年全省水资源总量778.48亿立方米,比2013年多32.9%,较常年值多8.7%。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712.8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78.9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不重复量65.62亿立方米。

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为1279.78立方米。

全省入境水量8854.88亿立方米,出境水量9427.81亿立方米,比2013年分别多1041.78亿立方米、1191.75亿立方米。

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78.65亿立方米,较年初增加25.75亿立方米。

2014年年末与2013年同期比,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储存量增加14.51亿立方米。

3.供用水量2014年全省供水、用水总量均为272.09亿立方米,比2013年减少23.93亿立方米。

按水源:地表水水源供水量239.93亿立方米,占88.2%;地下水水源供水量30.31亿立方米,占11.1%;其它水源供水量1.85亿立方米,占0.7%。

按用水对象:农田灌溉用水134.84亿立方米,占49.6%;林牧渔畜用水7.99亿立方米,占2.9%;工业用水92.71亿立方米,占34.1%;城镇公共用水7.40亿立方米,占2.7%;居民生活用水24.50亿立方米,占9.0%;生态环境用水4.65亿立方米,占1.7%。

全省耗水总量130.59亿立方米,平均耗水率48%。

2014年全省万元GDP用水量131立方米,人均综合用水量447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97立方米,城镇居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138升,农村居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84升,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259立方米,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0.512。

若扣除贯流式火电直流冷却水,全省万元GDP用水量107立方米,人均综合用水量365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5立方米。

4.水质2014年共监测评价河流96条,按水质断面代表的河长加权统计,达到地表水Ⅰ~Ⅱ类水质标准的占52.3%,Ⅲ类占25.6%,Ⅳ~Ⅴ类占13.5%,劣Ⅴ类占8.6%。

全省监测的24个湖泊达到地表水Ⅰ~Ⅱ类水质标准的占51.3%,Ⅲ类占43.8%,Ⅳ类占3.8%,劣Ⅴ类占1.1%。

大型水库水质总体良好,基本为Ⅰ~Ⅱ类水。

巢湖西半湖大部分时段呈中度富营养状态,东半湖呈轻度富营养状态。

按照水功能区个数的测次达标评价,省政府批复的全省248个省级水功能区达标率为73.6%,较2013年上升3.1个百分点(扣除入境缓冲区和排污控制区,下同)。

其中:淮河流域、长江流域、新安江流域水功能区达标率分别为59.1%、78.8%、100%。

全省监测的174眼地下水井,水质状况与2013年基本持平,部分地区铁、总硬度、锰、氟化物超过地下水评价Ⅲ类水质标准。

二、水资源量1.降水量2014年全省年平均降水量1278.5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783.27亿立方米,比2013年降水量多24.9%,较常年值多9.0%,属降水偏丰水年。

行政分区降水量见表1、图1,流域分区降水量见表2、图2。

图2 2014年流域分区年降水量与2013年及多年平均比较图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呈自北向南递增趋势,山区大于平原及丘陵区,与常年分布基本一致。

按行政分区统计,黄山市年降水量最大,为1998.1毫米;宿州市最小,为820.3毫米。

按流域分区统计,淮河以北地区降水量最小,为909.4毫米;新安江流域降水量最大,为2060.9毫米。

全省年降水量最大区位于黄山市休宁县小燕山,年降水量2972.0毫米;最小区位于宿州市砀山县周寨,年降水量569.6毫米。

详见2014年安徽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图。

与多年平均值比较,2014年全省各地降水量有增有减,降水量增加的区域占多数。

按行政分区统计,宿州、铜陵市年降水量分别较多年平均少2.2%、1.8%,其他各市多0.8%~17.5%。

按流域分区统计,淮北地区、淮南地区、江北地区、江南地区、新安江流域年降水量分别较多年平均多6.6%、8.4%、15.7%、3.0%、15.2%。

全省年降水量距平值最高值在舒城县张母桥站,为50%;最低值在砀山县周寨站,为-23%。

详见2014年安徽省年降水量距平等值线图。

2014年1~4月、5~9月、10~12月降水量分别为340.5毫米、847.2毫米、156.9毫米,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25.3%、63.0%、11.7%,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

2.地表水资源量2014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712.86亿立方米,折合面平均径流深511.1毫米,较2013年多35.7%,较多年平均多9.3%。

按行政分区统计,与2013年相比,全省16个市地表水资源量均有增加;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宿州、淮北市减少,淮南、铜陵市基本持平,其余各市均多于多年平均值。

各行政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与2013年、多年平均的比较情况(以径流深表示)见图3。

图3 2014年行政分区年径流深与2013年及多年平均比较图按流域分区统计,淮北地区径流深最小,为193.0毫米;新安江流域最大,为1167.7毫米。

与2013年比较,淮北地区、淮南地区、江北地区、江南地区、新安江流域分别多48.5%、40.5%、43.2%、28.8%、21.6%。

与多年平均比较,淮北地区、淮南地区、江北地区、江南地区、新安江流域分别多9.6%、5.8%、18.5%、4.0%、8.6%。

各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与2013年、多年平均的比较情况(以径流深表示)见图4。

全省入境水量8854.88亿立方米,出境水量9427.81亿立方米。

其中:淮河流域入境水量91.76亿立方米,出境水量218.15亿立方米;长江流域入境水量8763.12亿立方米,出境水量9136.68亿立方米;新安江流域出境水量72.98亿立方米。

3.地下水资源量全省地下水资源量178.91亿立方米,比2013年多23.8%,比多年平均少6.5%。

其中:淮河流域89.29亿立方米,长江流域78.34亿立方米,新安江流域11.28亿立方米。

各行政分区与流域分区地下水资源量及与2013年、多年平均比较情况分别见图5、图6。

图5 2014年行政分区地下水资源量与2013年及多年平均比较图4.水资源总量全省水资源总量为778.48亿立方米,比2013年多32.0%,较多年平均多8.7%。

各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见表3,各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见表4。

表3 2014年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表4 2014年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三、蓄水动态1.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78.65亿立方米,较年初增加25.75亿立方米。

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64.24亿立方米,较年初增加19.95亿立方米;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14.41亿立方米,较年初增加5.80亿立方米。

各大型水库蓄水过程见图7。

图7 2014年各大型水库蓄水过程图2.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动态2014年淮北平原年末浅层地下水水位与2013年同期相比,有升有降,平均上升1.07米,浅层地下水储量增加14.51亿立方米。

其中:水位上升区面积28987平方公里,平均上升1.31米,地下水蓄水量增加14.06亿立方米;下降区面积297平方公里,平均下降0.67米,地下水蓄水量减少0.09亿立方米;相对稳定区面积7424平方公里,平均上升0.19米,地下水蓄水量增加0.54亿立方米。

2014年淮北平原图8 2014年淮北平原年末浅层地下水水位与2013年同期相比图3.淮北平原中层及深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淮北平原的淮北、亳州、宿州、阜阳市等城市城区工业和生活主要以中层、深层地下水为供水水源,2014年开采水量7.77亿立方米。

2014年年末,淮北市地下水漏斗中心水位埋深28.54米,比2013年同期水位上升0.7米,漏斗面积280平方公里,与2013年同期基本持平;亳州市地下水漏斗中心水位埋深55.25米,比2013年同期水位下降5.55米,漏斗面积520平方公里,与2013年同期比增加了10平方公里;宿州市地下水漏斗中心水位埋深29.54米,比2013年同期水位下降0.52米,漏斗面积205平方公里,与2013年同期基本持平;阜阳市地下水漏斗中心水位埋深59.82米,比2013年同期水位上升0.01米,漏斗面积1800平方公里,与2013年同期基本持平。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1.供水量全省供水总量272.09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239.93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88.2%;地下水30.31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11.1%;其它水源1.85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0.67%。

亳州、淮北、宿州、阜阳、蚌埠市供水水源中,地下水分别占72.3%、68.6%、66.4%、44.8%、18.1%。

其余各市主要是地表水源供水,地下水供水水量比例均小于6%。

各行政分区供水量见表5,各流域分区供水量见表6。

地表水水源按供水形式分为蓄水、引水、提水,各类供水量分别为105.21亿立方米、21.48亿立方米、106.58亿立方米。

安徽省境内长江流域从淮河流域跨流域调水6.02亿立方米。

表5 2014年行政分区供水量2.用水量全省用水总量为272.09亿立方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