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与东盟之越南的经济合作

中国与东盟之越南的经济合作

中国广西----越南农业科技合作发展的亮点、问题及对策【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科技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发展趋势。

而科技国际化的多种合作形式,能够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来促进我国的自主创新,特别是对引进的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区域间的农业科技合作是国际经济与科技密切合作的重头戏,广西与越南在农业科技方面开展合作,具有促进双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以“技术换市场、促贸易”,实施用科技成果“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广西越南农业科技合作一、广西与越南农业科技合作的时代背景。

自从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各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以来,科技合作交流就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内容。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扩大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支持在双边、多边科技合作协议框架下,实施国际合作项目。

同样,借助目前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地位的不断上升,广西把科技合作和技术转移作为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指标。

为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广西资源优势,协调国家创新资源和力量,合力提高广西自主创新能力,广西对科技交流合作做出了重要部署。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年)》中提出,要充分发挥广西独特的区位优势,建立广西与东盟的科技合作机制,有效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加强沟通与交流。

广西目前依然是我国西部农业占相当大比重的欠发达地区,所以跨区域、跨国的农业科技合作是广西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

与广西山水相连的越南是典型的农业国,农业是目前越南最大的经济部门,它承载了80%的越南人口、70%的出口产品产值、25%的国内生产总量、73%的就业劳动力。

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证的农业科技,利用广西与越南农业的互补性,开展广西一越南农业科技合作研究.努力推动广西与越南的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对广西乃至我国的农业企业、农产品走向东盟市场和我国农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对于越南而言,理应具有同样的意义和价值。

二、广西与越南农业科技合作的亮点。

目前,广西已创建了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国—东盟农业科技合作基地”及在其基础上建立“五园一中心”,即:优良品种繁育技术示范园;标准化种植技术示范园;农产品加工示范园;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甘蔗栽培技术示范园和中国—东盟农业技术产业中心为基地。

1999年,在中越两国科技部的支持下,广西农科院与越南河内第一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了第一个“中越农业综合技术示范研究推广基地”,开展杂交水稻组合和瓜菜品种的种植示范。

通过这些园区,发挥聚集效应和辐射作用,形成规模经济,在科技创新与合作中形成良性循环。

不仅可为广西的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也将为广西在发展中国与越南乃至东盟的合作中贡献主要力量。

三、广西与越南农业科技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由于受广西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广西对越南的农业科技合作总体还存在合作层次低、领域窄、规模小和水平低的问题。

主要是双方都是发展中区域,科技水平不高,合作基础薄弱,广西的整体科技经济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处于中下水平,属于科技经济双弱型;广西企业和科研机构都存在规模较小、实力不强,外经贸业务起步较晚,缺乏国际科技合作人才等;企业开展的合作在越南常面临市场运作不规则,合作环境欠佳等问题;我区科研机构和高校与越南开展的合作很多是公益性合作,没有进入经济技术合作的主战场。

(二)广西对越南农业科技合作还处于政府主导为主的发展阶段,亟待向以市场为主导方向转变。

目前,广西对东盟国家的科技合作机制主要是政府主导型,合作的方式主要是设备援助、技术培训、技术推广和技术无偿转让等,企业间的经济科技合作不多,数量少,领域窄,层次低,尚未形成良好的经济合作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诚然,在双方农业科技合作发展初期的政府主导,是合作得以建立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因为广西与越南农业科技合作离不开政府在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也需要政府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进行宏观管理与协调。

但是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由政府主导的科技合作存在着效率不高等弊端,必须注意引导企业实施战略投资,进入合作领域。

目前,桂越间的农业科技合作大多停留在政府主导层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着双方农业科技合作的进展:一是使企业对政府产生过度依赖感,懒于开拓进取;二是影响企业进行农业科技合作意识的增强;三是已有的合作停留在较低的层次。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必然要求广西与越南的农业科技合作转向以市场为主导的模式。

(三)合作应是双向的,应当是“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

既有“走出去”,也应有“引进来”,但是目前基本上只有“走出去”。

广西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与越南比较接近,对越的科技合作具有较强的援外性、公益性和区域性,主要是以广西的技术输出为主,“引进来”项目较少,从长远来看容易导致双方农业科技合作的动力不足。

(四)农业企业尚未成为科技合作、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应该成为自主创新的主力军。

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力最重要最直接的手段,因为他们更接近和了解市场需求,更容易判断创新成果的有效性,更容易使创新成果快速转化并带来直接收益,因此企业有足够的动力进行创新。

然而,目前广西与越南的农业科技合作中,实际上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对企业而言反倒成了自主创新主体,很多应该由企业来做的创新工作都被高校和科研院所取代,创新主体严重错位。

(五)缺乏外向型的对外农业科技人才。

尽管广西与越南毗邻,拥有优越的语言环境,高校和科研机构交流频繁,但真正从事对外农业科技合作的专业人士并不多,通晓中越文的农业科技人才缺乏。

到目前为止广西的高校尚未开设对外农业专业。

虽然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对外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方面具备一定规模,但未能培养更高层次的对外农业科技人才,仍存在人力资源瓶颈和人才的匮乏。

(六)广西与越南山连山、水连水,自然资源和人。

文环境有许多相似,桂越之间的农业在产业结构、产品种类、种养殖业科学技术等方面,都有不少趋同现象。

毫不讳言,这些现象既存在竞争和挑战,也面临合作与双赢。

总之“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竞合关系是合作利大于弊。

况且,竞争在客观上也有利于进一步的合作。

近年来粮食危机与能源危机一直困扰各国。

农业对于世界大多数国家来说,都是弱势产业和基础产业。

仅仅依靠一国、一地区的科技力量,单打独斗,闭门造车,要想取得科技的重大发展与突破是难以早日成功的。

所以,政府必须转变思路和职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真正认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农业科技合作,是具有广泛且深远的课题,并付诸实践。

四、广西与越南农业科技合作的对策。

桂越农业科技合作的主体,目前是由农业企业、政府、科研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等共同担当的,主要由政府主导,所以必须通过双方政府的协力推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从双方都具相对优势的领域突破,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政府是广西与越南农业科技合作的倡导者和助推者,双方应联合进行制度创新,优化农业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的政策环境现代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制度是其中一类非常重要的产品。

面对新的时代形势和发展目标,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又是对现代政府的基本要求。

为了大力促进广西与越南农业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打造区域创新体系,广西与越南政府便应加大相关制度创新的力度,在制度安排上力争取得重大突破,不断改善、优化区域农业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的政策环境。

双方政府在农业科技合作中的作用表现在:创造要素集聚规模效应,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健全市场机制;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物品;推进社会改革、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广西与越南科技合作提供制度支持;制订方针政策,规范和优化农业科技合作的环境。

(二)广西依托现有的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园区,发展与越南农业科技合作协作模式广西可依托现有的百色现代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园区,发展与越南农业科技合作协作模式。

中国—东盟现代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园是广西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实体项目,也是广西与越南进行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场所。

无独有偶,越南政府也呼吁加强开发高科技农业项目,并计划从2008年起到2010年拨款相当于3.3亿人民币资金用于开发高科技的农业项目、农业技术研究、先进生产技术的转让和应用等业务。

农业是越南积极鼓励外商投资的重要领域,外商投资越南农业,可在税率、土地使用等方面享有最优惠的政策。

双方政府强力的政策导向和积极的财政支持为广西与越南农业科技合作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技术带动开拓越南农业市场。

1.广西农业企业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关键在于如何“走出去”。

今后,广西的农业企业要积极寻求与越南进行农业合作,进而带动双方在整体产业方面的相互发展,在较短时期内最大限度地实现双方的互惠互利,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而单纯信赖技术与产品输出则是难以实现的。

以技术带动开拓国际市场是新的市场开发模式,也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新尝试。

农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品种和新产品的开发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并具有易受自然环境及农民自身素质、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特点,因此要得到广西与越南双方政府的认同,接受和进行产业化也需要一个过程。

通过技术合作能有效降低这些因素所带来的巨大风险,从而促进新技术、新品种和新产品在当地稳定发展,为当地农民带来巨大收益。

因此,以技术带动开拓国际市场具有时效快、安全及高效益等特点,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2.以技术交流合作进而进行产业化推广作为进入越南农业市场的切入点,可以带动新技术、新品种和新产品迅速打入越南市场,在提高越南农业生产水平的同时,抢占竞争优势地位。

一则,可以收到双边友好合作的政治效果;二则,可以为广西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促进区域性经济共同发展。

技术合作先行也使得技术自身得到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农业技术有别于工业技术,因为农业技术的实施受当地气候条件,耕作制度,生产习惯因素的影响,所以,农业技术必须本土化,必须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在推广应用中不断更新和完善。

因此,农业科技合作是确保广西与越南农业合作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前提。

3.广西与越南农业科技合作应当扬长避短,发挥各自具有优势的方面与越南相比,广西在农业科技领域拥有一定优势。

主要表现在:杂交水稻、亚热带作物选育、生物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研究应用,以及家禽饲养、早作农业、农村沼气等先进实用技术应用取得了可喜成就;香蕉、甘蔗、速生按植物组织培养等生物技术己形成工厂化,并大面积应用于农业生产;农业机械化技术等也有了长足进步,与越南有广阔的合作前景;牛胚胎组织培养、生态农业技术、无公害栽培技术己有较大突破,农产品的加工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