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宝黛爱情分析论《红楼梦》宝黛爱情分析内容摘要:在《红楼梦》中最令人记忆深刻地爱情故事便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虽然他们的结局不算完美,但是却让人记忆最深。
他们的爱情故事非常的感人,他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对爱情的憧憬着实令人敬佩。
林黛玉在爱情方面具有审美的理想性和典范性。
贾宝玉的爱情观是一种高层次的,并且是属于精神美范畴的东西。
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一对青年,他们对于爱情都有着美好的憧憬,对于爱情的追求也是大胆执着的,他们对爱情的矢志不移的追求精神也很让人钦佩。
就当时的社会道德来说,林黛玉在爱情方面更具有审美的理想性。
关键词:贾宝玉;林黛玉;《红楼梦》;爱情观。
一、林黛玉爱情分析爱情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时它也是整个人生的一项主要内容。
爱情虽然不是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生活,但是它几乎贯穿了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生活。
对于一个生理和精神上都健全的人,他无论怎样热爱自己的工作,但最后还是要按照自然规律去生活。
爱情对于一个人来说,并不是多余的,爱情对于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幸福,而是人的心理的一种调整过程,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追求的一种本身愿望。
爱情对于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幸福、具有一种美感享受的意义,而且它是人的心理机制的一种合理调解过程。
②林黛玉是一个处在封建社会当中的女性,在封建社会好的地位可想而知,她不可能像男子一样去追求自己所想要的任何东西。
封建社会中在道德上约束着女性,称“女子无才便是德”①,而且薛宝钗也和林黛玉说:“女儿家的还是不认得字好。
①”如此来看,社会伦理道德本身就已经把一个有才的女子埋没了,林黛玉面对这样一个封建社会中,深受旧社会旧伦理道德的束缚,她不可以像人贾探春那样,心中还有着一丝势力之心,又不能像薛宝钗那样迎合社会环境而自甘失去自我,所以林黛玉想在旧社会中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生活的地方是有多难,也可想而知,她对于生活的追求永远是实实在在的,尽管找不到自己心中所想的净土,但她坚持不走向虚无。
内心矛盾的林黛玉宁愿受着封建社会道德束缚的痛苦,也要追求自己所要的。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是与爱情联系在一起的,而且我们也能从林黛玉的生活中看到,在她的心中,首先还是对人生的追求,只不过到后来对于人生的追求和对爱情的追求重合在一起罢了,林黛玉的长诗《葬花吟》、《秋风词》、《桃花行》,都是林黛玉对于生活的不幸而发出来的感慨。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①,虽然是在写桃花,但也是在倾诉自己,在旧社会的压迫下的痛苦。
林黛玉的《菊花诗》则反映了她对于人生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她对生活的期望,林黛玉的整个生活可以说是在追求爱情中渡过的,但是她的诗中可以看出她对生活的追求,也写出了残酷的现实对她的打击。
内心的痛苦,一直压抑着她,但她还是对生活充满期望。
林黛玉在她的诗中所反应出来的情感是她在现实生活中情感折磨的曲折反映。
在生活中,生活和爱情的关系是辩证的,也是相互依存的。
一个人热爱生活,同时也对爱情充满了好的憧憬,一个追求爱情的人,对生活也有着美好的希望,在封建社会中受到约束的好,林黛玉不可以也不能迈出封建家庭的门坎。
她追求真实生活的同时,也要求完美的爱情,虽然这些对她的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是她却为耗尽了她一生的追求,也献出了她短暂的生命。
林黛玉是一个高洁孤傲的女子,她追求生活且又富有才情,又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众人又不能理解她的行为。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那么大的贾府中,没有可以交心的朋友,更没有最亲最爱的亲人,如果再没有贾宝玉出现在她的生命中,她有可能就支撑不了多久便香消玉损了。
林黛玉在贾宝玉离开之后便死去,同时也证明了如果没有贾宝玉,林黛玉不可能撑不了那么久。
在她短暂的一生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的生活是和她的爱情是紧密相连的,她对爱情坚持不懈的追求,也反映了她对生活的渴望。
在现实生活中,她找不到一块能让她自己可以自由生活的净土。
在这样无人问津、无所依凭的环境中,爱情便成为了她心灵的慰藉。
而此时,贾宝玉的存在最终让她找到了一个知己,只有和贾宝玉在一起,才会有共同话题,交流才会产生共鸣,因为有了宝玉的存在,林黛玉的心灵才得以安慰。
爱情之所以可以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能鼓舞人们的生存,大约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存在了,随着人类的发展,便成为了现在的一种审美心理。
林黛玉的执着追求,表面了她对爱情是十分认真,也是很珍惜的,她坚持自己的选择。
当她与贾宝玉第一次见面时便对他一见钟情,但却没有轻易地表现出自己的感情。
在情感问题上,我国的封建礼教把女性放在了被动的位置上,好在爱情中都是被牺牲和被伤害的位置上,从而造就好的悲剧的开始。
在封社会中,女子只有无条件的付出自己,却不能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
二、贾宝玉爱情分析贾宝玉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作为一个封建贵族地主阶级的叛逆性格,贾宝玉性格最初也是他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对于世俗男生的憎恶和轻蔑。
与此相比对应的对女孩子是特殊的尊重和亲爱。
贾宝玉生活在锦衣玉食的环境中,一生下来他的家庭就给他安排了一条荣华富贵的道路,但是他终于背弃了这条道路,他由于从小就受贾母的宠爱,一直在和他的随从在一起厮混,因此他并没有像贾珍等沾惹那么多恶习,他正规的封建教育也接受不多,他住的大观园又偏偏是一个封建礼法统治的比较松弛的地方,他在一群被压迫女孩子的影响下,大大的发展了他的叛逆性格。
贾宝玉同情热爱和尊重女性,但当时封建阶级极力提倡“男尊女卑”,把女人当做男人的工具来看待,而作为男性角色的贾宝玉却真心的坚信着:“山川日月精华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①,真心的坚信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
”①这种似乎是怪诞的说法,他愿意和那些低级的人、被别人看不起的人做朋友,有时候他们甚至都没有主奴的界限,那些身为下级的人们都在遭遇悲惨的事情的话,他非常憎恨那些行为。
而在那个年代,的确是对“男尊女卑”传统观念的大胆挑战和改变,也是对那些阶级主义者都是感到耻辱。
他憎恨那个封建制度的社会,他连自己生长在这个贵族之家也感到为耻,也曾为这个发出深长的概叹。
他在他那个不自由、不平等的黑暗王国里面,从爱情与恨中,他渐渐的产生了对自由平等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这样的想法使他跟那些封建统治阶级发生了很尖锐的对立。
从我们现在今天的观点去看,贾宝玉的思想是一种初步的民主主义的要求,它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主义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他的这一切,不仅准备让他继承家业的那些人感到绝望,而且让他们感到了威胁,就是在这种威胁中所产生绝望和恐惧的情绪。
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曰: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
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
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奇。
忆女儿曩生之昔,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
姊妹悉慕媖娴,妪媪咸仰惠德。
⑤贾宝玉把他身上的全部热情和理想寄托都放在那些女子身上。
他尊重她们,竭尽所能去消除主仆等级差别,平等的对待她们。
在“怡红院夜宴”上,他反对依次安席,他主张无论尊卑长幼,哪怕只是围桌而坐,一个个的吃相都不能入眼,他也不管那么多。
在平日里,他总是在胭脂气中胡搅蛮缠,而且每次还为丫鬟做杂役跑腿之类的,也受丫鬟的气,当他被烫了手之后,倒是去问问小丫鬟有没有事;当他被大雨淋了大雨成了落汤鸡的时候,反倒去提醒那姑娘赶快去避雨。
当女奴晴雯被封建的主子迫害导致死的时候,贾宝玉发出愤怒的呼声,于是撰写了《芙蓉女儿诔》,去祭奠了晴雯的灵魂,在那篇文中,他用最美好的语言将晴雯比作是至美至洁的芙蓉女神。
将那个“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的女奴却加以热情的赞颂,充分表现出了多情公子对残害的女奴深切的同情,同时也毫不掩饰对那些使用陷害别人的恶势力非常痛恨。
贾宝玉是贾氏家族的继承人,贾府统治者把全部希望都去寄托在他身上,家里的人希望他刻苦攻读,去结交官场人物,将来能够去担负这个家族中兴的责任。
但是,事与愿违的是,他讨厌这个阶级的社会,家族让他努力追求仕途,他却懒于和那些士大夫去交谈,甚至把那些神圣的封建道德也说成是胡闹。
他不满现实的生活,对贵族家族中的种种热闹繁华也表现的极为冷漠,对于自己的姐姐贾元春被封为贵妃,他也置若罔闻一般。
贾宝玉他追求自由爱情,他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他和林黛玉的真挚爱情是贾宝玉一步步走向叛逆的主要原因。
贾宝玉在这个封建的家族中,被家里人称为“混世魔王”。
只有和他一起自由相处的林黛玉是他唯一的知己。
这种更带有鲜明叛逆性质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反对封建主义人生道路上的,所以,它只会越演越烈。
作者曹雪芹通过地主阶级的叛逆者和对封建制度维护者之间的矛盾,从而反映了封建世界思想的斗争不断,反映出新旧两种思想的对立性,他们是很深刻地。
然而很显然的就可以看出来,贾宝玉这样的具有新思想的人物的出现,正是瓦解封建主义和地主主义的过程。
三、宝黛爱情分析在《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宝黛爱情,并不是普通的异性相吸,而是在当初的那个封建制度的社会里面,彼此找到了知己。
在那个环境下,所共同去批判那个社会的人。
而作者曹雪芹是从地主的兴盛到衰败着手去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从这份爱情的发生、发展以及爱情的结局,一起连同这个贵族的家庭的兴盛衰败联系在一起,这是《红楼梦》写他们爱情的一个特点,是以前写的爱情小说不能够比拟的。
作者曹雪芹在贾宝玉和林黛玉叛逆的思想发展中去描写他们的爱情,他们又在叛逆的思想和爱情中表现封建家族的兴衰,因此,在他们的叛逆思想、爱情观、封建家庭的衰亡这三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有机地组织变现在《红楼梦》艺术情节中。
而《红楼梦》中的爱情描写完全突破了传统小说戏曲中的那种郎才女貌、一见钟情的老套子,那结局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夫妻情深的大团圆,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一个具有深刻思想的意义性的悲剧。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那个封建末世的一对地主阶级叛逆者的爱情观,当时的那种爱情观在那个衰败没落的封建社会在各种复杂错综的矛盾中产生,又使他们在这个矛盾中发展和激化使其毁灭,而他的毁灭又预见了这个封建制度的灭亡。
当时的地主阶级虽然没落了,但是贾宝玉的对立面却还是一个强大的势力,在这个孤独的反对者身上,除了在那些被压迫的纯洁的女孩子身上得到一些生活上的乐趣和一种精神寄托之外,他更需要同情、关心和支持,他需要一个和他共同的思想,并且愿意一起走共同的人生道路上的伴侣。
当他找到了林黛玉的时候,当他们那个黑暗的社会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可以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互相深深的吸引成为知己。
从今后玉容寂寞梨花朵,胭脂浅淡樱桃颗,这相思何时是可?昏邓邓黑海来深,白茫茫陆地来厚,碧悠悠青天来阔;太行山般高仰望,东洋海般深思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