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子与《论语》

孔子与《论语》

伦理、教育为主。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的出处是()
A.《论语•为政》B.《论语•公冶长》
C.《论语•雍也》D.《论语•泰伯》
3.以下不属于《四书》的一项是()
A.《大学》B.《老子》
C.《论语》D.《孟子》
4.以下不属于《五经》的一项是()
家长签字:
当堂小测
让我们来挑战吧!你一定是最棒的!
1.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名,字,鲁国邹邑人。孔子是中国古代
的大、、,孔子创立的学派,其核心思想
是。
(2)《论语》是先秦散文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及其记录
言行的著作。
2.按要求空。
(1)“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句话出自之口。
(2)“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出自之口。
治理方面的巨大作用。
4.示例:(1)事情的成功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而成的。(2)不遵守规则、
制度,就办不好事。(3)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
5.古代兄弟排行按“伯仲叔季”的顺序来排列,“仲”排行第二,因此老
二是孙权。
耻下问,是以谓之‘’也。”
(3)子曰:“知者乐,仁者乐。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
者寿。”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以下不属于《论语》类
型的一项是()
A.语录体B.对话体
C.叙事体D.论说体
4.《论语》是出成语最多的书,请列举几个出自《论语》的成语。
年。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
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
、为主。
2.背诵默写。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
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也?”子曰:“敏而好学,不
A.《诗经》B.《尚书》
C.《礼记》D.《中庸》
学习微课
微课:孔子与《论语》(资源ID503848)
听听微课里的攻略吧,让你的挑战出手不凡!
1.文学常识积累。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春秋时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家学派创
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
孔子与《论语》学案
预习课本
基础知识梳理
1.文学常识填空。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春秋时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是家学派创
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
年。
《》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
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
(3)南宋时,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4)四书:、、、
(5)五经:、、、、
3.宋开国丞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
什么目的?
4.诸子百家的思想源远流长,影响至今。从下列诸子的名言中你悟出了
怎样的人生道理?
(1)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
(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
5.古人大多既有名,又有字,并常按长幼排行的次序来取字,如三国时
期的孙家四兄弟:孙权,字仲谋;孙策,字伯符;孙匡,字季佐;孙翊,
字叔弼。请问谁是四兄弟中的老二?为什么?
参考答案:
预习课本
1.丘仲尼思想家教育家儒论语儒
2.A
3.B
4.D
学习微课
1.丘仲尼儒伦理教育
2.(1)不逾矩(4)文文(4)水山(4)任重而道远
3.D
4.不耻下问温故知新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
当堂小测
1.(1)丘仲尼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 儒家 仁
(2)弟子再传弟子孔子
2.(1)(唐)韩愈(2)(宋)赵普(3)朱熹(4)《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5)《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3.读半部《论语》就可以治理国家;道出了《论语》在人格修养和国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