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土地利用规划》这门课程我学习到了较丰富和全面的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的知识,这是能较好的开展农村土地利用的基础;在学习中,老师认真负责,教学经验丰富,能够把握业内的最新方向,使我在学习上有很大的提高。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概念
1.土地利用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的战略性布局和统筹安排。
是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以区域内全部土地为对象,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以利用为中心,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方面做统筹安排和长远规划。
目的在于加强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计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
编制程序是:编制规划的准备工作;调查研究,提出问题报告书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报告,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规划的协调论证;规划的评审和报批。
2.土地规划是对土地利用的构想和设计,它的任务在于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因地制宜的原则,运用组织土地利用的专业知识,合理地规划、利用全部的土地资源,以促进生产的发展。
具体包括:查清土地资源、监督土地利用;确定土地利用的方向和任务;合理协调各部门用地,调
整用地结构,消除不合理土地利用;落实各项土地利用任务,包括用地指标的落实,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指标的落实;保护土地资源,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协调城乡用地之间的关系,协调耕地保护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
1.明确土地利用的基本方针,批准的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的土地利用基本方针是: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采取有力措施,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2.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通过充分协调和综合平衡,提出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方案,即确定规划目标年各类土地面积和布局。
其中,耕地面积、基本农田面积、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开发整理新增耕地面积、城镇用地面积5项为控制性指标。
3.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根据法律法规,制定配套的、切实可行的政策及措施,保障规划的实施。
通常的实施措施包括:制定年度计划、执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严格农用地转用审查、严格城市、镇、村建设规划审查,指导农业结构调整。
三、目前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现实意义
1.我国相对独立的国家、省、市、县、乡完整的五级规划体系。
研究发现, 各国及地区在规划体系上, 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大致维持三级制, 即全国性规划、区域性规划和地方性规划。
在这三级规划中, 最重要的且与民众最有直接关系的为第三级的地方性规划, 其法律效力对民众具有直接约束力, 在规划层次上相当于我国的县、乡级规划, 而其上位规划多属规范性、纲要性规划, 对民众一般并无直接约束力。
因此, 研究我国县、乡级地方性规划中土地资源微观配置问题对科学编制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证其有效性、合理性、可实施性意义重大。
2.土地资源作为一个价值无限大资源,世界上多少国家因土地而发动战争。
微观经济学提出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效率地配置稀缺资源。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第一资源, 是各种资源之首,土地资源的配置合理与否, 对国民经济发展乃至国家社会安全意义重大。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提高土地资源的运行效率, 实现土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 加强土地的宏观调控, 在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根据经济学的原理, 在土地资源的用途配置与市场需求模式完全吻合时, 经济效益达到最优状态。
由于外部效应等市场缺陷的存在, 市场机制下的土地资源配置
不可能达到所谓的最优状态, 因而土地利用规划作为一种公共干预是合理的和必要的。
在这一全新的变革当中,对中国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土地资源配置优化的要求也就会越来越高,越来越精细。
经济学这一学科对土地资源配置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显著、深刻和广泛,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将会越来越迫切。
4.随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按照世贸组织规则
运作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以及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和地区分工的打破,知识经济的来临,我国的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必将做出新的调整,必须与各类市场的国际竞争格局相适应利用这一过程中的各种机遇,充分发挥各生产要素的潜力,尽可能地扩展发展的空间,促进经济的增长, 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
四、国外国土规划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1.国外国土规划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和科学的编制方法,规划目标越来越注重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国土规划已逐步走上制度化和法律化的轨道。
但是,我国的国土规划目前尚未完全摆脱旧的经济体制思想的束缚,规划方案的可操作性还较差,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结合不够,规划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还不足。
受国外国土规划的启示,我国国土规划应在五个方面做出努力:加强规划
立法,不断提高规划的法律地位;遵循市场经济理论,重视市场的作用,加强市场因素的研究,使规划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规划的全过程,尤其对环境问题加以重视,促进区域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正确处理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关系,完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加强区域发展政策研究,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日本先后进行了五次国土规划,每次规划都有旅游规划和旅游政策的相关内容。
考察和分析日本国土规划中这种旅游规划政策的变迁过程及其特征,其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旅游开发和规划应是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土规划中的旅游规划和旅游政策应随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的侧重点不同不断进行修正;在《国土法》中明确提到了有关旅游的内容,加强了国土规划中有关旅游的规划和政策的法律效力;居民居住周边休憩娱乐地的建设和娱乐设施的配套应是旅游规划的重要内容。
3.无论是日本的第六次国土规划修订,还是韩国的第四次国土规划修订,都有依法编制和实施动态性的国土规划、促进均衡国土和开放国土的建立、注重增强地方自主发展能力建设、强调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等方面的特点。
我国的国土规划应借鉴日、韩两国的作法,加强前期研究,推动
国土规划立法;建立协调统一的国土规划体系,协调相关规划关系;开展以构建国土空间格局为主体的国土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规划实施中经济手段的运用,协调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五、对当前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思考与建议
土地资源利用决定经济发展前景,二者息息相关。
当前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土地规划普遍得不到合理利用,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缓慢。
应从长远理念入手,创新思维,结合我国国情,做出适合的土地规划改革制度。
相关人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从而制定出更先进的土地规划理念,做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确保国民经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