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产地、采集和贮存
一、中药贮存常见的变质现象: 虫蛀 霉变 变色 走油
二、中药贮存的时间与药效:
1、用药宜“新”,一般不宜贮存太久, 随着贮存时间延长,有效成分降低, 影响药品质量。
2、一些药物鲜用与干用,作用强弱有差 异。
如:鲜地黄寒润之性优于干地黄,其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效尤佳。
3、少数药物“用药宜陈”,即久陈 药效尤佳。
槐花久陈使其芸香甙转化为鞣质,发挥 止血作用;新品清肝火、降血压作用较 好。
陶弘景有六陈之说:狼毒、枳实、 橘皮、半夏、麻黄、吴茱萸。
李时珍谓不独六陈,大黄、木贼、 荆芥、芫花、槐花亦宜久陈。
临床还习用陈棕炭、陈艾叶等。
致予上述药品,为什么宜久陈,贮存多久 才为“陈”?至今尚无定论。据报道:
陈棕炭止血作用较新棕皮好,久陈者作 用更显著。
芫花、狼毒久陈可减轻毒性。
橘皮久陈散失其挥发油及陈皮甙,有效 成分含量可相对增加。
药物的产地、采收与贮存方法的 研究,是保证药材质量和保护药源的 重要课题。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中药的来源,除部分人工制品外, 主要是天然的动物、植物和矿物。 中药的产地是影响药材质量的重要 因素。
一、道地药材:亦称地道药材,是优质 药材的专用名称。其特点有: 历史悠久 产地适宜 品种优良 产量宏丰 炮制考究 疗效突出 带有地域性
2、幼果入药:枳实、青皮等。
3、分次采成熟果实:瓜蒌。
4、容易变质果酱,晴天清晨或傍晚采: 桑椹、枸杞、覆盆子等。不宜过熟。
二、动物类药物的采收 动物类药材因品种不同,采收各异。其具
体时间,以保证药效及容易获得为原则。
桑螵蛸应在三月中旬采收,过时则虫卵已孵 化。
鹿茸应在清明后45-60天截取,过时则角化。
一、植物类药材的采收 植物类药材其根、茎、叶、花、
果实各器官的生长成熟期有明显的季 节性,根据前人长期的实践经验,其 采收时节和方法通常以入药部位的生 长特性为依据,大致可按用药部位归 纳为以下几种情况:全草类、叶类、 花类、果实和种子类、根和根茎类、 树皮和根皮类。
(一)全草类:
一般在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初见花时 采收。此时茎叶有效成份含量最高。
(三)花类:
在植物开花时采集,花蕾大多次第形 成和开放,故应分批采摘。
1、即开即采:菊花、月季花、洋金花、 旋覆花等。
2、花冠由黄转橙红时采:红花。
3、采含苞待放的花蕾:槐花、金银花、 辛荑等。
4、花完全开放时采:蒲黄等花粉类药 材。
(四)果实、种子类:
1、果实成熟时或将成熟时采:山楂、 枸杞、川楝子等。
一
四、怎样正确对待道地药材
1、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证明,重视 中药产地与质量的关系,强调道地 药材开发和应用,对于保证中药疗 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中药材需 求的日益增加,再加上很多药材的 生产周期较长,产量有限,因此, 单靠强调道地药材产区扩大生产, 已经无法满足药材需求。在这种情 况下,进行药材的引种栽培以及药 用动物的驯养,成为解决道地药材 不足的重要途径。
3、道地药材是长期的生产和用药实践 中形成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
环境的变化使上党人参绝灭,人们遂 贵东北人参。
川芎在宋代始成为道地药材。
三七原产广西,称为广三七、田七, 云南产者后来居上,称为滇三七,成 为三七的新道地产区。
第二节 中药的采集
• 中药材所含的有效成分是药物 具有防病治病作用的物质基础,而 有效成分的质和量与中药材的采集 季节、时间和方法有着十分密切的 关系。
驴皮应在冬至后剥取,其皮厚质佳。
小昆虫等,应于数量较多的活动期捕获,如 斑蝥于夏秋季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
三、矿物类药物的采收 矿物类药材大多可随时采收。
第三节 中药的贮存
中药材经采集后,除少数随采随用的 鲜品外,一般都要使之干燥或进行初步 加工,然后才能贮存。贮存不当,不仅 药材外观差,质量降低,影响疗效,而 且还对人体有害。
中药的产地、采集和贮存
中药的产地、采收和贮存是否适宜是影 响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合理的采收 对野生动、植物来说,还会破坏药材资 源,降低药材产量。
《神农本草经》指出:“阴干、暴干, 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 并各有法。”
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中药的产地与采 集,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 的经验和知识。这些经验和知识,也 是中药学的重要内容,不仅中药人员 应熟知,临床医生亦应了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道地药材的确定,与药材产地、品种、 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临床疗效则 是其关键因素。
二、形成的原因:中药材的生产多有一 定的地域性。
1、我国特殊的自然地理状况。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各地 水土、日照、气候、生物分布等生态 环境各不相同,甚至差别很大;因而, 天然中药材有一定地域性,药品的产 量与质量和产地有密切的关系。
➢不用根者,割取地上部份:益母草、青 蒿、薄荷、藿香等。
➢连根用者,连根拔起:车前草、蒲公英、 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等。
➢特殊采用:茵陈嵩以幼嫩全草入药,忍 冬藤茎叶同时入药。
(二)叶类:
叶类药材,大多在将开花至花盛开时 采收。此时植物生长极盛,有效成份 含最高,药力雄厚,应及时采收。如 艾叶、荷叶、番泻叶、罗布麻等。但 少数药材例外,如桑叶,宜深秋或初 采收,习称“霜桑叶”或“冬桑叶”。
在现代技术条件下,我国已能对不少 名贵和短缺药材进行异地引种,以及药 用动物驯养,并不断取得成效。如: 原依靠进口的西洋参在国内引种成功。 贵州原产的天麻,在陕西大面积引种成 功。 人工培育牛黄,人工养鹿取茸,人工养 麝及活麝取香,人工虫草菌的培养等。
当然,在药材的引种或驯养工作中,必 须确保该品种原有的性能和疗效。
2、古代医药家的实践。
古代医药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经 过使用、观察和比较,发现既便是各 地分布广泛的药材,由于自然条件不 同,药品质量优劣不同;因而逐渐形 成了“道地药材”的概念。
三、常用道地药材: 四川:黄连、附子、川芎、川贝母 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 河南:地黄、山药、牛膝 甘肃:当归 山东:阿胶 山西:党参 宁夏:枸杞 广东:砂仁 广西:肉桂、田七 江苏:薄荷、苍术 云南:田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