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行病学调查计划

流行病学调查计划

附件20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一、目的(一)界定疫病发生情况,分析可能扩散范围,提出防控措施建议,提高突发动物疫情处臵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二)探寻病因及风险因素,分析疫情发展规律,预测疫病暴发或流行趋势,评估控制措施效果,提出政策措施建议。

二、范围出现以下情况时,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组织本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本方案要求启动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及时填报紧急疫情调查表:(一)疑似或确认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二)疑似或确认发生疯牛病、痒病、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或新发病病例的;(三)疑似或确认发生牛瘟、牛肺疫等已消灭疫病;(四)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蓝舌病等主要动物疫病发病率等流行特征出现异常变化;(五)局部地区或养殖场(小区)较短时间内出现导致较大数量动物发病或不明原因死亡,且蔓延较快疫病的:(六)其他需要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的情形。

三、工作程序(一)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疑似紧急疫情报告后,应立即核实信息,进行初步调查并按规定报告疫情。

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本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现场调查。

(二)现场调查人员进一步核实情况后,参照相应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采集有关信息,填写调查表。

(三)现场调查人员应根据调查获取的信息,描述动物疫情现状(空间、时间和群间分布等),分析疫病来源,判断疫情发展趋势,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形成评估报告。

怀疑疫情扩散时,应在高风险地区开展追踪调查。

(四)省级专家组要对现场调查人员形成的调查评估报告和结论进行审核。

(五)必要时,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及相关分中心要派出专家组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组织开展经济损失和防控措施评估工作。

四、工作要求(一)省级专家组要对现场调查评估报告和结论进行审核,审核意见作为重大动物疫情解除封锁的重要依据。

(二)疫情解除封锁后,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将流行病学调查表、监测评估报告和省级专家组审核意见报农业部兽医局,并抄送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三)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要进一步完善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软件,做好技术培训推广工作,并对紧急疫情应急处臵措施和扩散风险进行及时评估,汇总分析流行规律,定期报告农业部兽医局。

(四)地方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明确专人负责动物流行病学调查表填报工作。

附件21主要禽病专项调查方案一、目的了解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等常见禽病的流行现状和发展趋势,持续监视禽群疫病流行动向,分析流行规律,提出防控措施建议。

二、范围江苏、上海、福建、山西、湖北、广东、贵州、青海、宁夏、吉林等省份。

三、方法与内容(一)在上述省份,每省份根据空间分布在两个不同地区,各选取15个活禽批发市场或农贸市场进行采样调查。

对没有活禽市场的省市,可选择15个养禽场户(存栏少于2000只)进行采样检测和现场调查。

采样时间分别为3-4月、10-11月。

(二)在候鸟迁徙季节,在野鸟栖息地采集野鸟粪便样品进行禽病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四、承担单位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负责样品的检测、分析和结果报告,相关省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协助开展样品采集和结果分析。

附件22主要家畜疫病专项调查方案一、目的了解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流行性腹泻等猪群主要疫病,口蹄疫、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等牛羊病的流行状况和发展趋势,及时提出疫病动态预警及相关政策措施建议。

二、范围天津、黑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南、广西、四川、云南、新疆等省份。

三、方法与内容(一)全国猪群疫病流行动态调查。

在上述省份,每季度开展一次猪群疫病流行动态问卷调查(抽取一定比例场户进行现场调查),了解主要猪群疫病发病状况、流行强度、疫苗免疫效果等,并在部分养猪场采集组织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及时研判疫情态势。

(二)猪群疫病调查。

在上述省份进行采样检测。

1.临床健康猪群采样检测,每省份选5个采样点(县/市/区),共采集75份组织样品(淋巴结、肺脏、脾脏等)进行检测,3-5月、9-11月各进行一次。

2.发病猪群采样检测,每省份每半年向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畜病监测室送检一次临床发病猪组织样品,3-5月、9-11月各送检一次。

(三)牛羊疫病调查。

在上述省份,各选择至少5个县(市、区),每县选择4个奶牛场、2个肉牛场、2个羊场开展口蹄疫、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等牛羊主要疫病问卷调查,同时每场采集20份血清样品进行检测(须填写采样登记表),如有临床发病病例应采集组织样品送检。

5-10月进行一次调查。

四、承担单位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和相关省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联合实施。

附件23家畜布鲁氏菌病结核病专项调查方案一、目的了解有关省份家畜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流行菌株情况、免疫状况和奶牛结核病的感染状况。

二、范围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陕西、新疆、宁夏、青海、甘肃等15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

三、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与现场调查相结合。

(一)布鲁氏菌病调查1.问卷调查统计调查县家畜养殖、布鲁氏菌病检疫和免疫等情况。

每个调查县选择20个规模场或养殖小区,每季度开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养殖情况,家畜空怀和流产情况,布鲁氏菌病检疫和免疫情况。

2.血清学调查(1)非免疫群。

根据多阶段抽样策略,在每个调查县随机选择3个自然村,每村选择5户,每户抽取成年牛羊(羊1岁以上,牛2岁以上)血清各15份;随机选择5个规模场/养殖小区,每场抽取牛羊血清各30份。

每份血清不少于1.5ml,同时填写采样登记表。

(2)免疫群。

在内蒙古等部分重点省(区、市)开展,对免疫后3-4周的牛羊分别抽取血清。

每省选择10个群,每群抽取30份样品。

每份血清不少于1.5ml,同时填写采样登记表。

3.病原学调查每省采集、收集肝脾组织(来自流产胎儿或扑杀阳性动物)20份送检,其中调查县10份;血清学监测阳性奶牛/奶山羊乳样50份。

4.检测方法血清样品采用虎红平板凝集或间接ELISA试验进行初筛;采用试管凝集或竞争ELISA或补体结合试验进行确认;组织样品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种型鉴定。

(二)牛结核病调查1.问卷调查。

各调查县、调查省份统计牛结核病变态反应监测结果,包括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填写后由各省汇总报送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2.免疫学调查。

每县随机选择3个奶牛规模场/养殖小区,每场选择30头奶牛,进行比较变态反应和γ-干扰素检测。

3.病原学调查。

各调查省份采集临床检测牛型PPD阳性牛或屠宰场疑似结核结节和肺门淋巴结30头份。

四、组织实施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联合各省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现场调查和抽样检测工作。

每季度末,由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汇总养殖场户调查问卷并提交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布鲁氏菌病血清和病料采集、牛结核比较变态反应应于10月底前完成。

附件24羊群卫生状况调查方案一、目的掌握我国羊主产区羊饲养管理和防疫状况,了解不同规模、不同养殖方式羊调运、销售模式。

了解羊重大疫病扑杀补偿政策实施情况,了解各级政府、兽医部门、行业协会、养殖者对扑杀补偿政策的建议,为进一步优化有关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二、范围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陕西、新疆、宁夏、青海、甘肃等15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

三、方法与内容现场调查、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

(一)羊群饲养管理和防疫状况调查1.问卷调查。

每省选择8个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当地不同种类、不同养殖类型羊养殖、销售情况。

2现场调查。

(1)养殖场户。

每省选取3个羊饲养量大的县开展现场调查,每县选取至少34个羊养殖场户(抽样调查场户数见下表),对羊饲养方式、死淘、免疫、生产管理、生物安全防范等情况进行调查。

2个小型羊交易市场进行现场调查,掌握羊的来源、数量、流通范围和市场卫生状况。

(3)访谈。

在每个现场调查县组织养殖场户、养殖合作社、经纪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等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当地羊养殖、调运及监督管理情况。

(二)羊扑杀补偿政策调查了解华东、华南、华中、华北、东北、西北、西南等各地区的羊主产省份的各级政府、兽医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等利益相关者,对羊重大疫病扑杀补偿政策制度设计的意见建议,包括补偿项目、补偿标准、分摊比例、评估定价方法、补偿前提条件、补偿程序等内容。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提出羊扑杀补偿政策优化建议。

四、组织实施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和相关省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共同实施。

其中,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负责前期调查培训、数据整理分析和报告,指导相关省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现场和问卷调查。

附件25包虫病宣传干预调查方案一、调查目的进一步确定动物包虫病在西部省份不同地域传播的风险因素,了解高风险人群对包虫病的认知情况,掌握风险认知要素,为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制作宣传材料、改进包虫病宣传干预策略提供技术依据。

二、调查范围和对象(一)范围1.在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等7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采集动物养殖、动物和人包虫病监测等数据。

2.在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等4省份,选取部分包虫病流行县开展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

(二)对象1.每省(区)选取3个包虫病流行县,每县随机抽取5个乡,每个乡随机抽取5个村,每个村选取5个农牧户(其中包括2—3个有包虫病患者的农牧户)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该村村级防疫员进行问卷调查。

2.在每个调查县选取3个农牧户和3个村级防疫员实施现场调查。

3.调查组在每个调查县与当地兽医、卫生计生、教育、科技、水利等部门的专家进行座谈。

三、调查内容(一)基本情况1.了解掌握调查省区人口统计学信息,牛羊养殖数量、养犬数量、流浪犬数量以及监测信息等。

2.与县级兽医、卫生计生、教育、科技、水利等部门的专家进行座谈,了解当地家畜养殖和包虫病流行情况、易感野生动物和流浪犬分布、防治措施落实等情况,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

(二)宣传素材1.现场走访农牧户和村级防疫员,了解当地与包虫病发生、流行、防治有关的典型事例。

2.确定宣传片拍摄地点,进行采风和镜头试拍。

(三)防治知识和行为情况针对农牧户和村级防疫员实施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家畜养殖情况、对包虫病防控措施认知情况以及媒体使用倾向等。

四、质量控制(一)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定通晓当地语言和习俗的专业人员具体实施问卷调查。

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确保调查表填写质量。

(二)各调查省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审核各调查县调查表的质量,并在现场调查结束后两周内将调查问卷报送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