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是流行病学工作者面临的最基本和最重要 的任务之一 ,其目的是阐明哪些疾病正在 流行,在何时、何地、何种人群中流行。 通过描述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首先,它为探索卫生事件提供了系统的方法, 并确保阐明卫生事件及其基本因素; 其次,这一方法用通俗易懂的基本术语提供了 有关卫生事件的详细特征; 最后,它可以明确卫生事件所危害的人群,并 提出有关病因、传播方式及对卫生事件其它方 面可供检验的假设。
一般来说,定义病例最好运用简单、容易
应用和客观的方法。
例如,发热、肺炎的X光诊断、血常规白细 胞计数,血便或皮疹等。
在定义病例时,有或没有实验室数据的均
可接受。不过有些病例将会丢失,有些非
病例却被统计进来。
例如,在一次甲肝流行时,首先要获得的
就是黄疸史、发热和肝功能异常,然后再
进一步作病例定义。
一般应该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等 专业人员,必要时还应增加其他卫生专业和管 理人员。
现场调查组应有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 查组在现场的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明 确各自的职责。
现场调查组在奔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 料和物品,一般可以包括:
相关调查表(有时需要在现场根据初步调查结 果现场设计调查表用于调查) 调查器材、现场预防控制器材 采样设备和相应的采样试剂 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电脑、照相机和个人防护用品等。
核实诊断的目的在于排除医务人员的误诊
和实验室检验的差错。
核实诊断可以通过检查病例、查阅病史及
核实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核实诊断应包
括相应信息的收集,尤其是疾病的特征,
从而为明确流行自然史提供线索。
首先,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 别、地址、职业以及发病日期,对流行作 出简单描述。 其次,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资 料。
④是否接触过病人或高危人群;初次调查后到 以后的随访检查或血清学检查是否能再次找到 病人; ⑤如果某病需长时间的随访,除目前调查组人 员外,其他人员诊断病例是否简便易行; ⑥在初次调查中是否所有的病人必须作出明确 诊断,或者只针对住院或就诊的病人进行调查。 无沦你使用哪种标准,对所有被调查对象必须 运用同一种病例诊断标准并保证没有偏倚。
对接诊病例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调查是非
常必要的。在调查中不仅应询问诊断结果,
更应询问病例的症状和体征,这能为获得
疾病发生的线索,确定流行的存在提供有
力的证据。
现场调查中的病例定义应包括以下四项因
素:即患者的时间、地点、人间分布特征
以及临床表现/或实验室信息。
在现场调查中时间是一个关键因素,所以,
现场调查早期建议使用“较为宽松”的病 例定义,以便发现更多可能的病例。 下面几点可以帮助你在疾病定义时决定疾 病诊断的少; ②是否有些很重要且很明显的或临床上能提示 某病的症状或体征存在; ③哪种微生物学或化学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方 法最简单、实用并可靠;
在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时,必须始终
考虑到时间要素。暴发或流行的估计要求
将特定时间的病例数与同期的预期病例数
比较。因此考虑时间的时候,需要明确提
出有关的时段或时期,弄清暴露和卫生事
件之间的时间关系,做好时间资料的来源 及资料的处理。
在适当的间隔时间(X轴)内,描述所发生
的病例数(Y轴),用直方图表示,这种直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主要针对疾病的暴发 或流行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展开的调查。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根本目的是及时控制 疫情蔓延,确定病因(包括传染源、传播 途径、高危人群以及危险因素),以便及 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疫情发展。
①查明病因,或寻找病因线索及危险因素, 为进一步调查研究提供依据; ②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终止疾病暴发或 流行; ③预测疾病暴发或流行的发展趋势; ④评价控制措施效果; ⑤进一步加强已有监测系统或为建立新的 监测系统提供依据; ⑥培训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主要包括
组织准备 核实诊断 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 建立病例定义 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 描述性分析(“三间分布”) 建立假设并验证假设 采取控制措施 完善现场调查和书面报告等十个步骤。
首先要组成现场调查组,明确调查目的和 具体调查任务。 现场调查组应由相应的专业人员组成,
对于那些没有被报告的病例,可以利用多种信 息渠道,如通过与特定医师、医院、实验室、 学校、工厂直接接触或者应用一些宣传媒体发 现。有时为发现病例还需要做一些细致的工作, 例如医师询问调查、电话调查、入户调查、病 原体分离和培养、血清学调查等。 发现并核实病例后,可以将收集到的病例信息 列成一览表,以便进一步计算病例数量和相关 的信息。
方图称为流行曲线。
流行曲线可用于描述暴发可能的传播途径、 流行的大致时间,比简单的病例线图要清 楚得多。
通常从一个简单的疾病发病时间图表中可
得到大量的信息。如果疾病的潜伏期是已
核实病例的目的在于根据病例定义尽可能 发现所有可能的病例,并排除非病例。 发现病例可以通过系统的方法搜索,如加 强已有的被动监测系统,或者建立主动监 测系统,提高发现病例的能力。 根据疾病本身特点和发生地区情况,查找 病例的方法也应该相应地有所变化。大多 数暴发或流行均有一些可辨认的高危人群, 所以,这些疾病的发现就相对容易。
在调查时,如果疾病是经水或食物传播的,则 要询问接触的频率、时间及性质。 如果疾病自然史是未知的或不能作出适当的定 义,则应询问有关疾病传播以及危险因子等问 题。
最后,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与流行病学资料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作
出判断。
一个较为敏感的疾病监测系统是发现暴发 或流行的前提条件。 当报告的病例数量与疾病监测系统资料相 比较后,比较容易观察到实际病例数量是 否超过既往的正常水平。 同时应分析引起报告数量增多的可能原因: 如报告制度是否改变、监测系统是否调整、 诊断方法和标准是否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