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腰椎骨折

腰椎骨折

腰椎骨折一、概述由于胸腰椎段位于相对固定的胸椎与活动度大的腰椎之间,从功能上作为运动应力支点而更易于损伤。

临床上占所有脊柱骨折、脱位的90%以上,其中70%以上发生于胸、腰段(以第12胸椎、第1腰椎为最多)。

除了骨结构损伤外,胸腰椎骨折经常伴有脊髓,圆锥,马尾的损伤,引起截瘫甚至死亡,并可严重影响内脏的解剖和生理变化。

(一)病因压缩性骨折,主要是来自头、足方向的传达暴力使脊柱骤然过度屈曲所形成,由于脊柱的屈曲位受伤,外力集中到一个椎体前部,同时又受到上、下椎体的挤压,故该椎体被压缩而呈楔形,并向后移位,损伤脊髓或马尾神经。

若影响到皮质脊髓侧束或前束时,则出现痉挛性截瘫;影响到脊髓前角细胞或马尾神经时,则产生弛缓性截瘫。

下肢感觉均消失。

(二)分类1.Denis的脊柱分三类系统特别强调中柱的重要性,将骨折分四个类型,适用于脊柱骨与软组织结构的损伤。

(1)压缩骨折造成前柱的损伤而中柱保持完整,对于严重的压缩骨折,认为可造成后柱的张力性损害。

(2)爆裂骨折可伴有神经损伤。

2由于轴向负载力造成的前柱、中柱的损伤。

又分为A、B、C、D、E共5种亚型。

(3)安全带型骨折因旋转轴位于脊柱前方的屈曲外力所造成后柱与中柱的张力性损害,偶伴有前柱的部分压缩。

(4)骨折脱位是在压力、张力,旋转或剪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三柱损害。

2.MeAfee等分类将骨折分为6种类型。

(1)楔形压缩骨折尽前柱受损。

(2)稳定性爆裂骨折仅有前柱和中柱的受损。

(3)不稳定爆裂骨折除上述外还有后柱损伤。

(4)Chance骨折以前纵韧带前方的屈曲力作用的结果,造成了水平方向的撕脱伤。

(5)屈曲牵张型骨折屈曲轴位于前纵韧带后方且伴有前柱、中柱的压缩,而后柱则在张力作用下发生损伤。

(6)平移骨折脊柱三柱在剪力作用下损伤。

(三)临床表现1.局部疼痛,压痛、叩击痛。

2.椎旁肌紧张,腰椎活动受限,不能翻身起立。

3.受损部位棘突后凸或出现成角畸形。

4.腹胀、腹痛主要因骨折所致的后腹膜血肿刺激腹腔神经丛引起腹肌反射性紧张或痉挛。

5.急性尿潴留因脊髓损伤或后腹膜血肿刺激引起膀胱括约肌反射性痉挛所致。

6.腰髓损伤表现受累平面以下出现感觉、运动及肛门、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

腰骶椎的损伤可造成马尾神经的受压、挫伤或断裂,表现为下肢的弛缓性瘫痪、感觉丧失及会阴区括约肌功能障碍。

(四)诊断1.依据外伤史和临床表现。

2.神经系统检查除脊柱本身损伤外,许须全面检查脊髓神经功能,确定脊髓损伤平面。

包括感觉与运动检查、反射检查、肛门检查。

3.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确定骨折部位及类型。

CT检查判定移位骨折块侵犯椎管程度和发现突入椎管的骨块或椎间盘。

磁共振检查对判定脊髓损伤状况极有价值。

(五)治疗若有其他严重复合伤,应积极治疗,抢救伤员生命。

然后根据脊柱的稳定程度可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1.保守治疗适用于单纯压缩骨折,高度>50%,单纯棘突或横突骨折,稳定性骨折无神经损伤者。

2.手术治疗目的是解除脊髓神经压迫,纠正畸形并恢复脊柱稳定性。

适用于对不稳定型脊柱骨折,椎体压缩超过1/2以上、畸形角大于20°。

方法有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前路经腹手术、脊髓神经减压手术。

近年也有学者采用经皮微创手术。

二、护理(一)术前护理1.急救和搬运先使伤员两下肢伸直,两上肢也伸直放身旁。

三人扶患者躯干,使成一整体滚动,移至木板上。

或三人用手同时将患者平直托至木板上。

禁用搂抱或一人抬头、一人抬足的方法,以免增加脊柱的弯曲,加重椎骨和脊髓的损伤。

2.心理护理腰椎骨折导致人体躯干负重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且病程较长。

合并神经损伤者,可致下肢不全甚至完全瘫痪,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护士应及时全面了解病人伤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

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骨折愈合过程与功能锻炼的意义、手术治疗的目的向患者讲解清楚,消除紧张,增强康复信心,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争取积极配合。

3.练习深呼吸腰椎骨折后因后腹膜血肿、骨折疼痛等,影响病人的呼吸功能。

故术前要鼓励病人多做深呼吸运动,尤其年龄较大者,要预防术后肺部的并发症。

(二)术后护理1.生命体征监测详见第十五章第二节相关内容。

2.脊髓神经功能观察详见第十五章第二节相关内容。

3.切口引流管护理患者切口均放置1—2根负压引流管,应严密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渗血等情况,检查切口周围皮肤张力有无增高,当发现张力增高时应通知医生,给予脱水消肿治疗。

保持负压引流有效,防止堵管及逆行感染。

记录引流量、颜色和性状,如血性引流液每小时>100ml、连续3小时提示有出血可能,需立即报告医生;如引流物颜色为淡血性或洗肉水样,24小时引流超过500ml,应考虑有脑脊液漏。

4.饮食护理后路手术后6小时从饮水开始进流质,如无不适12小时后半流质,2天后普食。

前路手术需要禁食,提供静脉营养支持,待肛门排气后可逐步进流质—半流质—普食。

鼓励患者多食清淡易消化、含纤维丰富的食物和水果,少量多餐。

避免引起肠胀气食物,如牛奶、豆浆等。

5体位护理术后6小时内去枕平卧,6小时后协助翻身侧卧时,要掌握保持躯体上下一致的原则,用手扶着患者的肩部和髋部同时翻动,要保持腰部固定,不弯曲,不扭转,防止腰部扭伤。

术后2周切口拆线后可穿戴胸腰骶区干前后托支具,按照先90—坐位→床旁站立→床周行走→病室内行走的顺序进行活动。

6.并发症护理(1)脊髓和神经根损伤是脊柱手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

多见于手术止血不彻底,血肿压迫引起或减压时操作的震动对脊髓的冲击、基础疾病影响;神经根的损害多源于器械的刺激、直接挫伤或对神经的过度牵引引起。

术后应注意观察四肢的感觉活动及大小便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处理。

为减轻神经水肿,改善症状,可预防性静脉应用激素、甘露醇和速尿等神经消肿药物。

(2)脑脊液漏多因陈旧性骨折或原有椎管严重狭窄,后纵韧带与硬膜囊粘连严重,手术分离或切除后纵韧带时损伤硬膜囊所致。

一旦出现引流物淡血或洗肉水样,24小时引流超过500ml,立即将切口负压引流改普通引流袋引流,去枕平卧,术后采取严格的颈部制动、切口局部用1kg砂袋加压。

对头晕、呕吐患者,抬高床尾30°—45°,予以头低脚高位。

同时报告医生,遵医嘱静脉滴注等渗液,必要时予拔管切口加密缝合。

(3)胃肠道并发症腰椎前路手术早期,脊柱固定于伸展位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电解质失衡;或由于腹膜后血肿对植物神经的刺激,卧床使肠蠕动减慢,常出现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

对腹胀严重者应禁食,在排除急腹症后,可热敷腹部,肌肉注射新斯的明针,或口服番泻叶、大黄水,必要时给予持续胃肠减压、灌肠。

指导患者进行腹肌的收缩锻炼,告知患者养成床上排便及定时排便习惯。

(4)切口感染多发生于术后3—5天。

主要原因有患者全身情况差,术前准备不充分,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术后未及时拔除引流管导致逆行感染等原因。

表现为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切口局部疼痛伴红肿渗液,甚至脓性分泌物流出。

控制感染的关键在于预防,包括正确使用围手术期抗生素,术中注意无菌操作,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情况,换药和更换引流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营养支持。

(5)内固定松动、断裂腰椎骨折内固定多属于短节段固定,承受压力大,易造成螺钉疲劳折弯、松动、断钉现象,从而影响神经功能及骨折椎体的恢复,以及后期出现腰背疼痛、无力、活动受限等表现。

主要原因有生物学因素、解剖学因素、患椎因素等。

因此除手术者仔细操作外,要告知患者术后不宜过早下床活动,但可早期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4周后在支具保护下下床活动或6周后带腰围活动,防止内固定失败。

三、健康教育1.功能锻炼对保守治疗患者要详细讲解卧硬板床和早期腰背肌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取得合作。

可在骨折部垫厚枕,使脊柱过伸,并通过腰背肌锻炼达到治疗目的。

手术治疗患者在拔除切口引流管后可进行下肢双侧股四头肌的舒缩锻炼,逐渐开始腰背肌力量锻炼。

应按患者年龄、伤势、体质及精神状态而行。

争取在伤后3—6周内,完全达到功能锻炼要求。

2.自我心理调节病程2—3个月后,截瘫患者某些功能改善的速度缓慢,此时容易产生不能康复,就此致残的绝望心理。

此时患者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及家属的关心与鼓励尤为重要。

护士应告知患者此类疾病的功能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取得患者与家属配合的情况下,给患者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康复计划、训练方法、讲解预期目标,增强患者的信心,建议有条件者转入社区康复治疗。

3.预防肺部感染截瘫患者因长期卧床体位改变少、呼吸不深,可发生坠积性肺炎。

要经常变换体位,使肺得以自体运动;鼓励患者做全身的锻炼,如扩胸运动、深呼吸、做有效的咳嗽动作,定期翻身拍背,促进肺内分泌物和积痰排除。

4.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痉挛适时正确的功能锻炼对保持关节灵活性、促进全身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

故术后第2天就要进行双上肢的伸屈、内收、外展锻炼,5—6次/天,即使对完全瘫痪的肢体也要树立信心,3—4次/天给病人做双下肢按摩、做被动运动,防止术后畸形,减轻肌肉痉挛。

5.预防褥疮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由于骨折疼痛,患者不敢翻身,腰骶部、足跟、双侧肩胛部长期受压,局部缺血而产生压疮。

为防止压疮的形成,护理上要做好宣传工作,教会患者及家属掌握翻身技巧,定时按摩肩部、背部、骶尾部等骨突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皮肤的抵抗力。

使用便盆时,不要硬塞,应将患者臀部抬起,指导患者腰腾空,再将便盆放入。

6.预防泌尿系感染患者卧床后,膀胱长期处于固定位置不动,尿内碱性残渣沉积膀胱底部,不易随尿液排出,久治可引起泌尿系感染。

要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2000ml以上保持排尿通畅。

保持尿道口和会阴部的清洁卫生,女性患者会阴清洁2次/天。

7.出院指导嘱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持之以恒,但应避免劳累,防止外伤;加强营养增强体质,详细讲解下地活动时间的重要性。

为保证内固定的稳定性,3个月内起床下地活动时必须穿戴支具,站立行走时间不宜过长。

3个月后开始练习弯腰前屈,坚持卧硬板床。

定期门诊复查,如有腰背不适或下肢麻木感及时就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