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竞赛练习题(10)------力学测验题姓名:1、(10分)随着人类对能量消耗的迅速增加,如何有效地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是人类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图中所示是上海“明珠线”某轻轨车站的设计方案,与站台连接的轨道为一个小的坡度,请你从节能的角度,分析这种设计的优点。
(竞赛辅导讲座下册P20)2、(10分)如图所示是农场扬场机的示意图,谷物脱粒后,谷粒、糠皮及少量碎石的混合物在快速转动的轮W和皮带B的带动下被抛出,谷粒、糠皮、碎石落地的远近不同,从而形成1、2、3三维,达到分离的目的,其中1是,2是,从能量的角度看,它们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分离,是因为。
(竞赛辅导讲座下册P20)3、(20分)小李出差坐在火车尾部,发现火车进山洞前的一瞬间要鸣笛一次,他从听到笛声到车尾出山洞,数出火车在铁轨接头处的振动声共96次,所用时间为2min,每根铁轨长15m,火车车身长180m,声速为348m/s,则该山洞长为多少?当时火车的速度为多少?(竞赛辅导讲座上册P23)4、(20分)李明同学经常骑自行车上学,他从家骑车到学校的路程为3.6km,某一天早晨,李明同学上学前称得人与书包总重为600N,自行车重为300N,7点30分他从家里出发,以6m/s的速度匀速骑车到学校,在骑车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恒为50N,求:(1)李明同学几点钟到学校?(2)李明在骑车过程中,自行车两个车轮与路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003m2,在此过程中自行车对路面的压强为多少Pa?(3)从家骑车到学校的过程中,李明克服阻力做功为多少J?(竞赛辅导讲座下册P25)5、(20分)泡沫塑料的救生圈质量为3kg,密度为0.2×103kg/m3,这个救生圈在水里承受多大的重力时恰好完全浸没?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近,若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用这个救生圈在水中游泳,能否中保证有1/10以上的人体积(主要是头部)露出水面?(2000年广东省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试题)(竞赛辅导讲座上册P126)6、(20分)用如图所示滑轮组(绳和轮的摩擦忽略不计)将一个重79N的铁块匀速提升2m,拉力F做功200J,求:(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若将铁块置于水中,如图所示,仍用此滑轮组将其在水中匀速提升2m(不计水的阻力),则拉力F做的功是多少?(铁的密度是7.9×103kg/m3,g取10N/kg)(奥赛解题大全P126)(奥赛解题大全P176)初中物理竞赛练习题(8)------浮力1、将一块玻璃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端,当玻璃处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5N,将玻璃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5N,将玻璃浸没在硫酸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15N,求玻璃和硫酸的密度。
(奥赛解题大全P126)2、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物体,物体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N,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求该物体的密度。
(奥赛解题大全P126)3、一块金属浸没在密度为ρ1的液体中称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将此金属块浸没在密度为ρ2的液体中称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求该金属块的密度。
(奥赛解题大全P126)4、木块浮于水面,露出水面的体积为24cm3,将露出水面部分去掉,又有18cm3的木块露出水面,求该木块的密度。
(奥赛解题大全P125)5、有一简易密度计,质量为4g,上部玻璃管粗细相均匀,横截面积为0.5cm2,当它浮在水面时,露出水面部分的长度为10cm,当它浮在另一种液体中时,露出液面部分的长度为8cm,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奥赛解题大全P128)6、在圆筒形容器内有一定的水,圆筒的横截面积为100cm2,现将包有石头的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恰能悬浮,发现筒内水面上升6cm,当冰全部熔化后,发现水面又下降7、给你一只量筒和适量的水,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估测一块橡皮泥的密度,要求;(1)写出实验步骤及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2)导出用所测量的量表示的橡皮泥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奥赛解题大全P131)8.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放一杯水,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4-1-1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列车突然向右启动B.列车突然向左启动C.列车向右匀速行驶突然向右加速运动D.列车向右匀速行驶突然向右作减速运动9.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在斜面小车的实验中,小车在毛巾表面前进的距离最短,表明小车在毛巾表面速度变化最大。
()(2)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规律。
()(3)由于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惯性就越大,不易刹车,所以一些路段对汽车限速。
()(4)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它受到的外力一定越大。
()10.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下列说明中正确的是()B.物体运动得越快,它的惯性就越大C.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它的惯性就越大D.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惯性就越大11.用橡皮筋弹出去的飞机模型仍然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A.飞机受到惯力B.飞机受到橡皮筋的弹力C.飞机具有惯性D.飞机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12.一氢气球吊着一个重物以1米 / 秒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吊物体的绳子突然断了,则在绳子断开后,物体( )A.立即下落,且速度越来越大B.立即匀速下落C.由于惯性,物体以1米 / 秒的速度匀速上升D.先上升一段距离再下落,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大13.如图4-1-2所示,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气泡水平仪,水平仪的气泡突然向前移动,由此可知,列车的运动状态发生的变化是( )A.突然启动B.突然制动C.突然加速D.突然减速14.飞机水平匀速向西飞行,从飞机上间隔相等的时间内后落下a、b、c三个小球,若不计空气作用地面上的人看到三个小球在空中的排列位置应是图4-1-3中的A.甲图B.乙图C.丙图D.丁图15.正在匀速向右直行的火车车厢光滑地板上,放着质量不同的甲,乙两个球,并且如图4-1-4所示,当火车突然加速时( )A.两个球都向左运动,两球间距离减小B.两个球都向左运动,两球间距离不变C.两个球都向右运动,两球间距离不变D.两个球都向右运动,两球间距离增大16.图4-1-5所示,平板车质量为M,长为L,,车放在水平地面上,左端放有质量为的物体,右端是一根压缩了的小弹簧,若上述物体间均无摩擦,则放手后弹簧恢复原长时,物体m处于小车的( )17.A.a点B.b点C.c点D.d点班别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1、质量为M的宇航站和对接上的质量为m的飞船沿圆形轨道围绕地球运动着,其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R的n倍((n=1.25)。
某一瞬间,飞船从宇航站沿运动方向射出后沿椭圆轨道运动,其最远点到地心的距离为8nR。
问质量比m/M为何值时,飞船绕地球运行一周后正好与宇航站相遇。
2、一个半径为R的球形玻璃鱼缸放置在直立的平面镜前。
缸壁很薄,其中心距镜面为3R,缸中充满水。
观察者在远处通过球心并与镜面垂直的方向注视鱼缸。
一条小鱼以速度v在离镜面最近处沿缸壁游动。
求观察者看到的鱼的两个像的相对速度。
水的折射率n=4/3。
3、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1=2=12伏,内阻r1=2欧姆,r2=2欧姆,电阻R1=6欧姆,R2=4欧姆,R3=8欧姆。
求:(1)总电流I和各支路电流I1和I2;(2)若2=20伏,其他条件不变,是否会形成对电源1充电,为什么?4、有一木板可绕其下端的水平轴转动,转轴位于一竖直墙面上,如图所示,开始时木板与墙面的夹角为150,在夹角中放一正圆柱形木棍,截面半径为r,在木板外侧加一力F使其保持平衡。
在木棍与木板之间的静摩擦因数分别为,。
若极缓慢地减小所加的力F,使夹角慢慢张开,木棍下落。
问当夹角张到600时,木棍端面上的箭头指向什么方向?附三角函数表:a7.50150300600Sin a0.131 0.259 0.500 0.866cos a0.991 0.966 0.866 0.5005、在一张纸上有一个光学图(如图所示),由于墨水褪色只留下三个点;光源S,薄透镜的焦点F和透镜上的一点M。
此外,还留下一部分从光源S画到其像S‘的直线a。
从纸上的文字中知道S点比S‘更靠近透镜,有可能恢复这张图吗?如有可能,把它画出来,并确定图中透镜的焦距。
6、在20cm长的细棒中间固定着一个质点。
棒贴着光滑的墙站着,棒的下端可以沿地面滑动,没有摩擦。
棒处于不稳定的平衡状态,将棒稍微歪一点,让它的下端从墙滑开,棒在整个时间内都处于一个平面内。
棒的中心接触地面时,就马上站住不动。
求棒的中心偏离墙的最后距离。
7、如图所示,在无限长直线电流旁,有边长分别为a和b的矩形线框,线框绕它的一长边(平行于直线电流)为固定轴,以角速度旋转。
已知直线电流强度为I,它与转轴的距离为a+c,求线框转到什么位置时,感生电动势最大?此最大感生电动势的值是多少?8、摩尔的理想气体从初状态(P0、V0)出发先经等容过程变为(aP0、V0)接着经等压过程变为(aP0、V0),再经过等压过程变为(P0、V0),最后经等压过程变为初状态,从而经历一个循环。
已知。
循环中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为100K,R=8.31J/mol.K,求在此循环过程中气体对外作的作功。
A组答案1.(1)× (2)× (3)× (4)×2.D3.C4.DB组1.A、C2.C 提示:三个小球离开飞机后,由于不考虑空气阻力的作用,所以向西运动的速度相同,离开飞机后,小球受到重力作用,下落速度越来越大,竖直方向上小球间距离不等。
3.B提示:车向右加速,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小球相对于车向左运动。
两个球虽质量不同,但加速前都与车速度相同,车加速,小球仍保持原来车的速度,速度仍相同,因此,小球间距离不变。
4.B 提示:弹簧被压缩为原长的2/3L,恢复原来的长度,d点应移动到c处,由于物体之间无摩擦,物体m原处于静止状态,车受到弹簧作用向左移动,但物体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车向左移动了1/3L,所以物体m处小车的b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