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试卷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试卷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
1.城市化的主要标志中,最主要的指标是
A.城市人口增加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D.城市的功能增加
2.关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B.城市化可以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C.城市化不能促进工业化D.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力量
3.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主要分布在
A.广州市 B.中山市 C.珠海市 D.深圳市
4.下列不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有利优势是:
A.国际经济环境
B.对外开放政策
C.侨乡
D.重化工业基地
5.有关工业基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B.沪宁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京津唐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6.下面几种区域城市化典型模式中属于珠江三角洲的是:
A.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C.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D.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7.有关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A.“苏南模式”诞生于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密度最高的江南水乡
B.东北地区的城市都以重工业为主,其基本上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
C.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是“温州模式”的核心和主体
D.“云南德宏模式”依靠边境贸易活动的剧烈扩张而形成的
8.为解决珠江三角洲的能源紧张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建设核电站②.大力开发潮汐能
③.减少对香港、澳门的能源供应④.西电东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台湾省1993年和2003年部分出口产品所占比重的统计资料。

回答9~10题。

9.图中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下降,说明台湾丧失的
主要竞争优势是
A.先进的技术
B.广阔的市场
C.低廉的工资
D.通达的信息
10.图中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上升,说明台湾工业转向
A.原料指向型B.市场指向型
C.廉价劳动力指向型D.技术指向型
读下图,回答11~12题。

11.1985~2000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的总体特点是()
A.大城市发展快,中、小城市发展慢
B.大、中、小城市均发展较快
C.小城市发展快,大、中城市发展慢
D.特大城市发展快,中等城市发展慢
12.推动本地区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最主要因素是
A.当地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B.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C.大量来自内地流动人口的涌入
D.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13.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
A.民工短缺B.水源缺乏 C.能源供应紧张D.交通运输落后
14.构建“9+2”泛珠三角区域的主要原因是
A.“9+2”各省区的地理环境相同B.“9+2”各省区之间都有铁路联系
C.政治协作的需要D.经济互补合作的需要
15.近年来,珠三角部分产业群向粤北山区转移,这一现象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A.土地成本和劳动力B.环境和技术
C.交通和市场D.原料和能源
读图“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16—18题
16.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的关键因素是
A.国际经济背景B.对外开放政策 C.良好的区位条件D.侨乡优势
17.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B.1992年,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低于50﹪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下降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18.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A.外来投资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乡镇企业发展 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19.1979-1990年间,下列说法对于珠三角工业化进程来说错误的是
A.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B.吸引了各方面的人才和大量的农民工C.最主要的特点是“外向型” D.当时国内消费品已经比较充足
20.工业生产中的“三来一补”指的是
A.来品装饰、来样加工、来图加工和补偿贸易
B.来样加工、来料加工、来件加工和补偿贸易
C.来料加工、来图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技术
D.来料加工、来图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21.下列不是珠江三角洲面临的生态问题是
A.酸雨严重
B.水污染严重,“水源性”缺水问题突出
C.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D.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22.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③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23.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是
A.加强分工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B.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轻工业
C.建设城市新区
D.加强规划与管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二、综合题
1.读图回答问题:(1)~(3)每空1分,本题共22分
(1)右图是___ ___三角洲地区, ______ 、________
是我国著名的经济特区, _________市将建成的石
化、钢铁、造船基地是________开发区。

(5分)
(2)此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在1979年—1980年间,发挥______优势和______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大力发展___________产业,此时工业增加值速度
1990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_________ 优势不明显,______________ 优势逐渐丧失,通过产业升级,_________ 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进一步发展仍面临____________三角洲的挑战。

(8分)
(3)该区正以、、为核心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分)(4)该区是我国外商投资热点地区,其区位优势主要有
(6分)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印刷工业生产能力已超过美国东北部。

图为珠江三角洲印刷工业和造纸工业分布图。

读图,回答问题。

(12分)
(1)珠江三角洲印刷业迅速发展的区位优势有哪些(4分)
(2)珠江三角洲丰富的造纸原料主要有、可实现农产品和加工业的废物利用(没空1分,共2分)
(3)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早建立经济特区的地方,有利区位因素有哪些?(6分)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答案)
一、选择题
1—5 BCADC 6—10 CBDCD 11—15 BDCDA 16—20 BDADD 21—23 BBD
二、综合题
1 (1)珠江深圳、珠海广州南沙
(2)政策侨乡劳动密集型相对较慢政策劳动力高新技术长江
(3)香港广州深圳
(4)著名侨乡,毗邻香港,靠近东南亚;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海运便利;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
2 (1)经济发展快,市场需求大;劳动力丰富且廉价;交通便利;造纸原料丰富
(2)农作物秸秆甘蔗渣
(3)毗邻港、澳,离东南亚地区近;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交通便利;劳动力廉价;农业发达;政策条件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