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第三章中小学生 思维和想象的发展与教育

3第三章中小学生 思维和想象的发展与教育

第三章中小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发展与教育一、填空题1、____________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有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2、根据思维的指向不同,思维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3、根据思维的凭借物或思维形态不同,思维可分为和。

4、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有:发现问题、、和检验假设。

5、思维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和具体化与系统化。

6、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是:、。

7、思维的形式是:、、。

8、思维的品质:广阔性、、、独创性、、。

9、根据产生想象时有无目的性,可以把想象分为和。

10、有意想象可以分为:再造想象、、。

二、单项选择题1、- --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有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A.思维B.推理C.问题解决D.决策2、根据思维指向不同,可把思维分为。

A动作思维与形象思维B逆向思维与抽象思维C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D常规思维与创造思维3、.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诊病患,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A.间接性B.概括性C.预见性D.抽象性4.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A.抽象性B.概括性C.间接性D.情境性5.学生能做到“一题多解”的思维活动是()A.再现思维B.集中思维C.发散思维D.抽象思维6、.学生能做到“多题一解”的思维活动是()A.再现思维B.集中思维C.发散思维D.抽象思维7.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按现成方案与程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A.常规性思维B.创造性思维C.直觉性思维D.分析性思维8.在头脑中抽取出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舍弃非本质特征的思维是()A分析B比较C.抽象D.概括9.把抽象概括形成的对事物的一般认识应用于具体事物上去的思维过程是()A分析B比较C.抽象D.具体化10、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叫。

A.思维B.推理C.概念D.判断11、------就是从一般性知识的前提到特殊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也可以说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A.演绎推理B.三段论推理C.归纳推理D.类比推理12、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思维方式形式是。

A.思维B.推理C.概念D.判断13、思维的反映思维速度。

A.敏捷性B.深刻性C.广阔性D.灵活性14、思维的反映思维广度。

A.敏捷性B.深刻性C.广阔性D.灵活性15、思维的反映思维的深度。

A.敏捷性B.深刻性C.广阔性D.灵活性1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或现象是()A.原型B.定势C.迁移D.功能17.由先前活动所组成的并影响后续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这是()A.定势B.迁移作用C.问题情境D.变式18.已有的问题解决的知识经验与活动方式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是()A.原型启发B.概念形成C.迁移D.问题解决19、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这是()A.原型B.定势C.迁移D.功能20.中学生的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是()。

A.抽象逻辑思维B.形象思维C.动作思维D.创造思维21.创造性思维中能对问题提出超乎寻常的新颖独特的见解的思维特征是()A.流畅性B.变通性C.新颖性D.独特性22.对人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A.想象B.表象C.印象D.迹象23.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是()A.有意想象B.随意想象C.创造想象D.再造想象24.在刺激物作用下,人脑独立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形象的过程是()A.有意想象B.随意想象C.创造想象D.再造想象25人在冥思苦想中因偶然因素的触发而突然出现的顿悟现象是()A.理想B.空想C.灵感D.幻想三、多项选择题1、思维的基本特征是指()A 概括性B 指向性C 集中性D 抽象性质E间接性2、下面哪些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A 原型启发B 问题情境C 心理定势D 功能固着E 呈现刺激的模式F知识经验3、思维的品质是什么?()A.敏捷性B.深刻性C.广阔性D.灵活性E、批判性F独创性4、任何问题必备的主要成分是:()A算法 B 始始状态 C 中间状态 D 目标状态 E 存在的限制或障碍5、思维的形式有:()A.分析B.推理C.概念D.判断6、思维的过程是:()A分析与综合 B 比较与分类 C 抽象与概括D 具体化与系统化 E 问题与应用7、间接推理可以分为()A直接思维B演绎推理C归纳推理D类比推理8、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阶段是()A.发现问题B.分析问题C.创设情境D.提出假设E检验假设9、创造想象的产生的条件是()A.创造需要与动机B.表象的积累与储备C.积极的思维活动D.灵感E幻想10、检验假设的方法主要有()A.直接检验B.过程检验C.间接检验D.结果检验四、辨析题1、人遇到问题时,完全按照逻辑推理的程序解决问题。

2、定势在解决问题中,有时起积极作用,有时又起消极作用。

()3、把问题界定清楚就相当于将问题解决了一半。

4、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

5、思维的灵活性反映了思维的速度。

6、思维的独创性反映了思维随机应变的程度。

7、早晨看到地上湿了,说是昨晚下过雨了,是思维概括性的体现。

8、中学生的思维主导优势是抽象思维。

9、初中学生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的倾向。

10、灵感是进行创造想象的唯一条件。

五、名词解释思维:概念: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定势、推理、问题解决、功能固着、原型启发、想象、灵感六、简答题1、当你想到一只鸟时,你为什么更可能想到一只麻雀而不是一只企鹅?2、推理有哪几种类型?3、思维有哪些类型?4、简述思维的过程。

5、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6、简述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7、简述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8、如何培养中小学生思维能力?9、如何培养中小学生想象力?10、开发学生想象的方法是什么?七、案例分析案例一、张老师是初二年级的数学教师,他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存在这样的问题:尽管学生已经学习了某种类型的解题规则,但他们在解答问题时却常常出错。

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他加大了练习的强度,但却只对某些学生有效,对有些学生却不起作用。

另外,有些学生只会做同种类型的题目,一遇到现实问题或者题目稍稍改变就又不会了?(1)学生之所以遇到现实问题或者题目稍稍改变就又不会是属于哪种思维类型?(2)请你分析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3)应该如何教授解题规则?答、1、属于常规性思维。

2、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尚未理解有关的概念和规则;二是学生过于依赖现成方案和程序解决问题。

知识的学习要经历三个阶段:(1)新知识习得阶段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并在短时记忆中与从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相互作用,从而出现新意义的建构,即新旧知识形成联系。

在学习的第一阶段,所有知识都是陈述性知识,所以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理解有关的概念和规则,而不是在一开始就将学生埋入题海之中,(2)新知识的转化阶段。

转化的最重要条件是练习。

教师应精心设计多种变式练习。

学习之初,宜设置与原先学习情境相似的问题情境进行练习,以保持一定的同一性。

随着学习的深入,要逐步变换问题类型为与原先学习情境完全不同的情境,以促进学生习得的概念、规则的纵向迁移。

同时,为了使练习达到最佳效果,教师还必须对练习结果提供及时的反馈和纠正。

(3)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阶段教师要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才能获得真实可信的评价结果。

案例二、某电影制片厂要在两位考生中通过考试选取一名见习演员。

工作人员告诉他们:“一进这个房间,我们的考试就开始了。

”甲被指定进甲室,乙被指定进乙室。

甲敲了两下门,里面便传出清脆的“请进”声。

甲推门进去,室内一位正在理妆的少女,从穿衣镜里看到进门的甲,便惊喜异常地扭过身来,快步迎上,亲昵地喊:“哥哥。

”这位考生一楞,脸红至脖,连连后退:“你——,你——,你认错了吧!”乙连敲几次门,屋里才传出细声的“进来吧”。

乙推门进去,见一位老太太模样的人,正戴着花镜对光穿线。

他一下子扑上去,离老太太约一米左右,便跪着前进,扑进老太太怀里,双手捧着老太太的脸庞端详,眼泪涮涮淌下:“妈妈!妈妈!”出色地演出了一场游子归来的戏。

问题:1、如果你是招聘人,你该录用谁?2、这两位考生的有哪些明显差别?答:1、录用乙2、这两位考生的明显差别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在于他们的思维品质截然不同。

甲属于迟钝、固执型,乙属于敏捷、灵活型。

思维迟钝、固执,就不能随机应变来回答问题、解决问题。

思维的敏捷、灵活就能善于在很快的时间里回答问题、做出反应,而且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判断准确;思维的敏捷、灵活性是建筑在思维的深刻性、独立性与批判性基础之上的优良思维品质。

思维敏捷的人能全面地看问题,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思维敏捷的人善于独立思考,善于根据客观事实和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案例三、当被问到钥匙的用途时,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它能开锁,而想不到钥匙还可以做导线等其他一些用途。

这种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中是怎样解释的?在心理学中,上述心理现象被称为功能固着。

即人们习惯性地赋予某种物体以某些固定的功能,而忽略该物体其他功能的一种倾向。

具体说就是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的一种习惯用途后,就很难堪出它的其它用途。

因为钥匙最惯常的用途就是开锁,所以人们看到钥匙时最先想到的是它能开锁,而不易想起它的其它功能。

案例四、张老师在上小学语文课《黄昏》时,问学生:“象征是什么?”,“象征就是……,好像……”小刚说。

“象征就是一种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

”小冰说。

有些学生还是一脸茫然,张老师便说:“我给大家举些例子吧,比如戒指象征结婚,红色象征喜庆,绿色象征和平,或者……”“鸽子也象征和平,”有同学插嘴说,“心形象征爱”“鸳鸯象征爱情”……“小明,奥运五环象征什么呢?”张老师问。

……问题:1、张老师的举例遵循了学生什么认知特点?2、张老师为什么举出大量形象的具体案例?答:1、张老师的举例遵循了小学五年级学生具体想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认知特点2、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举出大量形象的具体案例,让小学五年级学生在大量表象的基础上过渡到对“象征”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张老师教学方法的运用,符合小学五年级学生具体想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认知特点。

案例五、平方米和㎡一样吗?某小学教师李老师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小明同学提出:教材上计算结果单位名称用字母“㎡”,而答句中却用汉字“平方米”,前后不一致,写法不妥。

小然、小文等好几位同学却争先站起来说:“没水平,我们从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时就一直这样一来,有什么好提的,好表现自己!”面对如此情景,李老师告诉全班学生:“这个发现太有水平了!编书的人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正准备修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