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魏书生教育著作有感——我与我的书论文在师范读书的时候就听上《教育学》的黄老师经常讲到教育名家魏书生,听着老师介绍魏书生丰富而又充满智慧的教育方法,我真的是感到佩服、羡慕又向往。
参加工作后,我陆续阅读了魏书生的《教学工作漫谈》《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向魏书生学什么》等书籍,并且我一直关注《湖北教育》《成才》《黄陂教育》等教育刊物上与魏书生有关的文章,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我觉得学习到很多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这令我感到充实而快乐。
下面就谈一下我学习之后的感想。
第一,班主任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魏书生先生认为,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他说:“为学生服务,就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
”这种“需要”就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大纲;教材要求与学生的心灵实际之间架桥,要努力防止离开学生心理的此岸世界,而只在大纲、教材的彼岸世界动脑筋、做文章的倾向。
”他进一步指出:“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
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为学生服务不仅关系到一种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找到事业的基点,不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的基本手段,也不是简单从事知识传播的过程,而是为了一个人如何从自然过渡到社会,所有的教育就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丰满精神、懂的规则的具有生活能力的人。
这里的服务不能简单等同与服务行业的服务行为,也就是说不是因为一种物质交易而所产生的单纯的服务,教育中的服务观点是要让教师眼里有学生,而不仅是成绩的排列和作业的堆积,学生必须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独立的人。
那么所谓的服务就是在处处为学生着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而从事有目的的培养。
要让学生真正感到在这个班集体里面,老师是其中的一员,与他们是平等的,那班主任首先应表明这一观点,告诉学生在这群体中,老师只不过是领头雁而已,这样说更应这样做。
班级大事大家拿主意,然后集体作决定,切不可专制独裁,为追求一种所谓的威严而失去人心。
比如班规的制定,大家出谋划策然后举手表决,一旦形成制度就严格执行。
执行时,人人都是裁决者,班干部或班主任是执行者。
这样一来,谁也不愿去违反自己作出的规定,即使犯了规也甘心受罚并力争少犯。
慢慢地,同学们的自觉性、集体荣誉感会在无形中形成。
第二,班主任应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更应重视差生。
平等地对等每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优生,漠视差生,这是班主任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优生犯了规,要严肃处理,差生心理脆弱,本身就有自卑感,又最易犯错,因而处事过程中,切忌伤他们的自尊,心平气和地说理教育,有耐心地去引导他们才是最好的方法。
他们一旦有一丁点儿进步要大力表扬,让他们找会自信。
当教师的一定要善于发现后进学生心灵深处藏着的那个先进的自我,发现打架学生脑子背后躲着的那个不想打架的自我,发现自私学生偶尔表现出的关心别人的自我。
用学生心灵深处的能源,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是最节省能源的方法。
魏书生在谈到转变差生问题时有六字秘诀:尊重、关心、感化。
他提出的理念是发展学生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抑制淘气的细胞。
他说对待差生千万不要总提醒他“差”的那根神经,要想办法发现差生人性中美好的一面,要想办法找出他的优点。
人人内心深处都有真善美的一面,要学会从正面去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真善美,守住自己的真善美。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后进生也不例外。
后进生也可能有几点长处,有的长处还是优秀学生所不具备的,老师正确对待后进生更应该发现后进生的长处。
魏书生说:“只有找到长处,才算找到了错误的克星,才帮助他找到了战胜错误的信心。
”他还说过:差生的内心世界也有日月星辰,所谓的差生其实也有和优生一样的内在潜质。
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
要力求在批评学生的同进表扬学生,在指出他的一点不足时指出他和这一点不足相对立的长处。
这样做绝不是怕学生不高兴,怕学生不接受批评,而是这样做符合学生实际。
批评孩子时,想一想糖衣良药,想一想让自己的忠言顺耳,想一想在指出他的一点不足之前,能不能先指出他的一点长处。
对过多责备孩子的家长,要跟他们谈谈孩子在学校表现好的方面,找孩子的优点,劝家长在批评孩子的同时,肯定孩子几条优点,这样孩子愿听,用优点战胜缺点,取胜的希望也大。
另外一个班级中,无论男女,不管优劣,班主任都应从生活学习,思想意识等各方面地去关注。
平时多走进他们,谈心交流,利用班会课共同解决一些矛盾,读一些好文章进行引导;努力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再走进他的的心灵。
因而班主任要扮演好教师、朋友、父母等多重角色,也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同学们的尊重、信赖,形成一股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第三,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魏书生说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份,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份,由自在的人变成自为的人。
我认为完善的人性就是每个人既有低层次的需要——衣、食、住、行,也有高层次的需要——劳动、学习、创造、亲情、友情、爱情、责任感、义务感,直到具有最高层次的需要,追求人类的理想社会。
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决定了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动物界,因此每个人心灵世界中既有人性的成份也有兽性的因素。
猿终于进化为人这一事实,又决定了人一定离至善至美的人性社会越来越近。
教师的责任就在顺乎这一趋势,发展学生的人性。
做为语文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作的那部分人性。
即使对这些需要不那么强烈的同学,我们也要坚信他的心灵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坚信这个世界中一定存在着劳动、学习、创造的需要,不管这种需要多么难找寻,有的甚至压迫为潜意识,也要叮嘱自己走进学生心灵世界中,历尽曲折,也要把这种需要找寻出来。
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首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爱劳动爱人民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的远大抱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原动力。
其次是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激趣激思、动手动口的问题,推动他们自己看书、查资料、讨论、做实验、观察、思考,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对其引导、鼓励、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只要自己认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就能成功”的自我评价意识,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第四、增强管理意识使班级更上一个台阶。
魏书生重视效率约束自己,效率管理班级及学科教学,效率管理学校。
他做每件事情都要事前想好此事有几种办法,哪种办法最切合实际,节省时间,效率最高。
他对学生说:“假如我们学生都懂得劳动前分析一下劳动产生的效率如何再做,就知道计算时间的利用率,做到四点:一减少犹豫时间,明确任务;二持之以恒,形成习惯,三利用生物钟的规律;四定计划做总结。
全校教职工通过民主讨论后,制定出分门别类的各项计划、各种职责,然后把这些规章制度公布于众,让大家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任务,进一步提高效率。
1、完善班干部队伍。
创建完善的班级管理体制,加入了新鲜血液,让更多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
明确班级努力和前进的方向,营造一个温馨而又充满朝气的学习环境。
定期召开班干部会,总结工作中的得失,促进班级工作的发展。
努力提高班干部的工作能力,经常找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改进工作方法,在适当的范围内放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做到事事有总结。
无论是取得了成绩还是以失败告终,有活动就有总结,学生自己要总结,班主任要总结,使学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明辨是非,积累宝贵财富。
这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环。
3、开好班会。
第五、有细心,有耐心,有爱心——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提高。
在工作中遇到不利环境和问题时主观努力解决是关键。
魏老师说得好:“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
”读过魏老师的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由此我也深深懂得:在遇到问题时要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而是要去努力适应自己的学生。
只有教师熟悉、适应学生,由此才能去改变学生,使师生成为一个整体,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和成长班主任的言行有如城里高耸的大钟直接影响一大批人,所以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表里如一,让学生钦佩,又要做到以下三点:1、要细心,洞察一切,先做后说:首先,班主任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身先士卒,如发现玻璃没擦干净,我先把抹布要过来,然后去擦,一直到擦干净为止,再如,地面有杂物时,我会亲手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
班主任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成效是无穷大的。
身教重于言教,我时刻注意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而且做得更好。
2、有耐心,班主任必须有百分之两百的耐心来对待学生的点点滴滴,就向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尤其是差生的转变工作,要准备打持久战。
3、有爱心:教师要以真挚的情感和爱心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
要时时处处关心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用火热的心去温暖学生。
魏书生老师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
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
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
”班主任工作是平凡而繁琐的,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使班级管理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