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篇一: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专题一:深度报道的理念和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高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院长、博导一、中国新闻工作者面对的环境挑战1.社会环境: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影响2.受众环境:受众群体的年龄跨度加大;受众群体的社会构成日益复杂;受众群体价值标准日益多元化;印刷媒体受众数量趋势性锐减;数字媒体的用户数量趋势性剧增。
快速获取最新信息,精确接近深度信息,主动选择有用信息,已经成为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普遍需求。
3.市场环境:各类媒体已经覆盖广大受众群体,占据了传媒市场各个领域。
4.技术环境:信息数字化技术时代的询问:新闻媒体怎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二、全面引入深度报道理念深度报道:国际新闻界的主流操作方式,是高等级报道。
深度报道是对主体新闻的时间与空间维度进行深度扩展的报道,它通过对主体新闻的生成背景、波及影响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展示与剖析,而深刻地反映客观环境的最新变动状态。
美国深度报道的种类有调查性新闻和解释性新闻两类,通过文字数量去识别(是多篇的专题集成,每篇不少于2000~3000字)。
我国的深度报道一般聚集在四大领域,分别是:1.社会文明的重大动向2.各级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3.社会运行的重大缺陷及作弊端4.重大突发事件深度报道类型有两种:1.发掘涉及主体新闻背后的原因及实质性的调查性报道;2.在调查性报道的基础上作出的解释性和分析性报道。
深度报道的结构示意:背景——主体——趋势新闻价值标准时效性影响力显赫度接近:地理上的接近,感情上的接近冲突:事件所包含的冲突越激烈,越是深刻异常:事件越是超出常态,越是反常,就越具有新闻价值新闻是一个相对概念,它随着地理、人口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一个新闻往往会集合多种新闻价值因素,这种因素在一条新闻中聚集得越多,新闻就越重要。
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一、新闻报道的最高原则和终极要求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二、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性在两个层面的体现:①新闻报道涉及的事实要素必须真实;②新闻报道必须反映社会生活变化的本值真实。
三、怎样保证新闻真实性(1)力求准确为了准确:①直接观察②使用权威的灵活的可靠的消息(2)交待来源一般来说,除非来自直接观察,否则就要交待信息的来源。
(3)坚守客观客观公正——新闻职业者的基本立场为此就需要:为问题提供更多的观察视角,找出事实背后的原因,全面解释新闻。
(4)保证公正客观性要求的具体操作要求:①提供争论双方的观点,以便识别冲突之外对手之间的真实主张;②提供代表这些真实主张的确切陈述;③直接用引号指明这是信息来源而非记者陈述;④首先依照提供最多实事材料的方式组织报道。
(5)谨慎验证验证的技巧:用事实与所引用的消息来源的说法做比较。
用一个消息来源的说法去反对另一个消息来源的说法不是验证。
新闻写作的技术要点一、断定主题在新闻写作中,记者面对的第一个尖锐挑战就是识别并确认报道主题。
你需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准确地找出新闻核心内容,锁定报道的焦点。
面对已经得到的丰富报道素材,你最好对自己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什么事情是从来没有发生的?什么事情最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与关注?什么事情最容易被人们忽视,而它实际上对人们有重要意义?什么事情是人们在以往的经验中熟悉而实际上它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什么事情最打动你?新闻敏感:一个记者,要培养起对独特的、不寻常的新闻实事的敏感。
这种敏感建筑在记者对环境了解和对受众了解的基础之上,建筑在记者的知识基础之上,记者的人生阅历之上,记者的专业素养之上。
二、选择角度面对一个新闻事件,记者可以考虑从下面的要素中选择报道角度: 1.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新闻要素;2.最能表现事物非同寻常之处的新闻要素;3.与受众利益最为密切的新闻要素;4.最能引起读者兴趣的新闻要素;5.最能触动受众情感的新闻要素。
高质量的采访——成功报道的前提。
三、考察背景不使用背景材料,几乎没有什么报道是全面的。
忽视这个忠告的记者,决不可能为读者和听众提供充分的情况。
事件并不是没有缘由地,突然间从天而降的。
记者的任务就是发现它的起因,说明它的发展,而且最好是在一个最短的篇幅里做到这一点。
四、展现细节(新闻报道的核心技术)细节展现着人物的行为和事态的进程,用细节展现的新闻才能够再现新闻事实本身的生动性、独特性、丰富性和深刻性,从而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个启示:不要急于概括对新闻事件的观察结论,而要注重展现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
使用引语:在新闻报道中,没有任何一个因素能够像直接引语那样可以在一瞬间将读者置于新闻人物面前。
怎样选择直接引语:采访对象说的关系到事物本质的话;采访对象说的独特的话;采访对象以不同寻常方式说的话;重要人物说的话;重要场合中相关人物说的话;争论中各方说的话。
谴词造句新闻语言应该符合下面的标准:准确、通俗新闻报道中使用词语的建议:1.使用具体的名词(例如不使用“水果”,而使用具体的“苹果”、“葡萄”);2.谨慎使用形容词,不要使用副词(形容词是名词的天敌,副词是动词的天敌)。
3.使用行为动词。
造句时的重要原则:①使用主动语态;②使用肯定语气;③不要玩否定之否定的把戏。
构建段落:准确、简捷、清晰。
“记者”能在新闻中出现的条件:记者是事件的直接目击者。
【篇二: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真实、客观、公正、平衡(一)真实1、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
2、新闻文体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最基本特征就是真实。
它不允许虚构。
3、唯物主义者“应当说真话,因为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列宁)4、新闻真实也是尽量避免新闻官司等不必要的麻烦的主要渠道。
造成不真实的原因主要为:根本原因是:虚假失实的报道粉墨登场,是媒体责任心不强,过分追求“眼球效应”,一味追求“卖点”,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结下的恶果。
还有就是业务素质问题:不周全、不仔细。
当然还有就是政治需要,同时还有媒体本身经济利益的考虑。
政治上主要表现在政治与新闻不分;经济上主要表现在有偿新闻,同时当前日愈突出的问题表现在资本对媒体的控制。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合并)我们都相信正版,都购买正版,我们都要努力成立正版。
所以1、作为“社会公器”的媒体要赢得公众的信赖和尊重,就应该抱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真实”当作第一要求,用权威性、严肃性和公信力去抢发独家新闻,吸引读者的眼球,而不是把道听途说的传闻变成所谓的“新闻”,即首先我们要保证我们报道的事实确有其事。
谣言不是新闻,传闻不是新闻。
在实践中最忌讳的就是“跟风”,对新闻的报道主题的选择要有自己的主见。
2、政治和思想上要成熟,要摸清新闻事实的本质规律,要准确把握新闻事实的发展趋势。
现象真实并不代表本质真实,个体真实也并不代表整体真实,也许只是一种假象或者一种偶然。
比如:1997年春节时期上海的报纸,一些新闻的标题让人大跌眼镜:真实的认识本来就是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新生事物。
3、真实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准确性。
每一个细节都要准确:(五个w和一个h)具体到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称、餐馆、咖啡厅、网吧的名称、年龄、年份、性别等都要准确;直接引语、各种引用的数字、资料都要核实准确;少用形容词,要把握好分寸,不要任意夸大、渲染和拔高。
最忌讳“非常”、“最”、“决定”、“很”、“相当”等之类的词语;要注明消息来源(新闻事件的参与者、目击者、知情者等);人物的思想活动要通过当事人的语言表现出来,坚决杜绝记者合理想象。
(客里空)(二)客观客观的叙述新闻事实是坚持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前提。
为什么要客观,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1、它是由新闻特性决定的,新闻的的本源是事实,只有客观叙述,才能保证事实不被歪曲。
2、也是由受众需要决定的,读者最需要的是客观事实,不是主观臆断,也不是妄加评论。
(质疑新闻记者“专家化”)3、由于事实本来就是错综复杂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不宜过早下结论,而应该客观、全面、连续地报道事物的本来面目。
(三)公正即要遵守新闻道德,以社会需要和新闻价值为取舍新闻的标准,不屈从外界压力,不论关系亲疏,不作偏袒报道,不利用新闻谋私利或泻私愤。
千万不要把个人利益与之相联系,也就是说要做到超然。
每条新闻都有几个叙述框架,选择那种最公正、最全面的框架;不要用自己的偏见和信源的偏见妨碍新闻报道的公正性;注意新闻报道的多信源。
(四)平衡(全面)要正确把握报道分寸,不以偏概全,不片面化、绝对化。
要多侧面、多角度、系统全面地反映社会各界、各个阶层的、各个领域、方方面面的真实情况。
新闻报道要“客观、真实、公正、全面”同时还必须要有立场。
四、新闻的框架新闻的框架也就是新闻的视角和新闻的焦点。
新闻框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无时无刻不在幕后管制着新闻。
新闻的框架设计是为了使新闻稿件条理分明,逻辑严密,对读者更有诱惑力,但也反映出了记者的偏见。
记者叙述一条新闻的的观察点或视点构成了一条新闻的框架,就如同一幅镶在镜框的照片一样,这个像框决定了记者能看到什么或看不到什么。
记者决定把什么内容收进新闻报道相框内,同时也把什么内容排斥在相框外。
记者不仅决定放进何种事实,而且还设计框架、制造语境、以便记者选择的事实能被读者理解。
新闻的构架的必然性:注意力瓶颈。
人们所能看到、听到的,仅仅非常细小的一部分会在一个短暂的时间里影响他们的行为。
记者和政府官员和公众在特定的时间内只能关注某个问题的一个方面,新闻报道不可能面面俱到。
新闻是记者相信的读者所需要的信息。
新闻的构成是由新闻所采取的形式、其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形式和内容的认同决定的。
而这正是受众提供的语境。
新闻价值是在受众提供的特定的语境下做出:新闻的叙述框架最终是由记者、编辑和政治家们决定的。
这些新闻的建筑师们与新闻节目、报章杂志的消费者们好似串通一气,他们就什么样的故事最终成为新闻有某种程度上的共识。
新闻有效传播的基本条件:一条稿件要想变成一条新闻,必须满足这样一个条件:受众必须相信这条新闻呈现的是真实的故事;如果要使故事变成真实可信的新闻,需要通过广大公众认可的新闻媒介形式,如广电或印刷媒体,传播出去;一条有新闻价值的稿件只有在公众认为正确的媒体发表或播出,才会被公众接受为真实的新闻;任何严肃的采访报道都是依据记者编辑所认定的事实组合来完成的。
新闻事实的组合可以有无数种形式,这种事实的排列组合对于公众理解新闻的意义、重要性起着很大的作用; 但是,新闻绝不是事实的堆砌和简单的组合。
新闻在写作过程中,需要的是讲故事的艺术:叙述技巧、人情味和戏剧化。
通过讲故事的手段,使受众能够理解你采集来的新闻。
新闻稿件形式的合法性问题。
一条新闻必须采用某种特定的报道框架,以求获得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