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泉州市2009秋《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水平测试

泉州市2009秋《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水平测试

泉州市2009秋《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水平测试1.(2009泉州水平测试)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很少污染,且有些可以再生。

下列属最有希望的新能源的是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水电⑤太阳能⑥燃料电池⑦风能⑧氢能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③④⑤⑥D.除①②外2.(2009泉州水平测试)下列属于强电解质的是A.Cu B.CH3COONH 4 C.H2S D.NH3·H2O3.(2009泉州水平测试)下列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A.c(OH-)<c(H+)的溶液 B.含有较多H+的溶液C.pH<7的溶液 D.滴加酚酞显无色溶液4.(2009泉州水平测试)在0.10mol·L-1NH3·H2O溶液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后,引起的变化是A.NH3·H2O的电离程度减小 B.NH3·H2O的电离常数增大C.溶液的导电能力不变 D.溶液的pH增大5.下列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A.白铁(镀Zn铁)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B.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被氧化形成保护膜C.红热的铁丝与水接触表面形成蓝色保护层D.在铁与稀H2SO4反应时,加几滴CuSO4溶液,可加快H2的产生6.(2009泉州水平测试)常温下,将VL0.10mol·L-1盐酸和VL0.06mol·L-1Ba(OH)2溶液混合后,该混合液的pH为(设混合后总体积为2VL)A.1.7 B.12.3 C.12 D.27.(2009泉州水平测试)已知反应X+Y= M+N为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C.Y的能量一定高于N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8.(2009泉州水平测试)常温下,下列溶液中c(H+)最小的是A.pH=4的H2SO4溶液 B.pH=3的CH3COOH溶液C.c(OH-)=1×10-11mol·L-1 D.c(H+)=1×10-3mol·L-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NaOH溶液时,溶液浓度将减小,pH增大B、电解H2SO4溶液时,溶液浓度将增大,pH减小C、电解Na2SO4溶液时,溶液浓度将增大,pH不变D、电解NaCl溶液时,溶液浓度将减小,pH不变10.(2009泉州水平测试)水的电离平衡为H2O H+﹢OH-,△H>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将水加热,pH减小 B.恒温下,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KOH,K w不变C.向水中滴入稀醋酸,c(H+)增大 D.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NaClO,平衡逆向移动11.(2009福建质检)有关常温下pH均为3的醋酸和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均为1×10-11 mol·L-1B.分别加水稀释100倍后,两种溶液的pH仍相同C.醋酸中的c(CH3COO-)和硫酸中的c(SO42-)相等D.分别加入足量锌片,两种溶液生成H2的体积相同12.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H2(g)+O2(g)=2H2O(g) △H=+484kJ·mol-1B.2H2(g)+O2(g)=2H2O(l) △H=-484kJ·mol-1C.H2(g)+O2(g)=2H2O(g) △H=+242kJ·mol-1D.H2O(g)= H2(g) +O2 (g) △H=+242kJ·mol-113.(2009泉州水平测试)在2A﹢B2C﹢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8mol·L-1·s-1 B.v(B)=0.3mol·L-1·s-1C.v(C)=0.6mol·L-1·s-1 D.v(D)=0.5mol·L-1·s-114.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2(g)+B2(g) 2AB(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的同时,生成n mol的AB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C.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的同时,生成n mol的B2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的同时,生成n mol的B215.(2009泉州水平测试)有A、B、C、D四种金属,已知:D投入水中可与水剧烈反应;用A和C作电极,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时,C为正极;B和C的离子共存于电解液中,以石墨为电极电解时阴极析出B。

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C>D>B>A B.B>D>C>A C.D>A>C>B D.D>C>A>B16.(2009泉州水平测试)下列条件的改变,一定会同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是A.浓度B.压强C.温度D.催化剂17.(2009泉州水平测试)电解饱和食盐水,当阴极附近有0.4molOH-生成时,阳极生成A.0.2mol H2 B.0.2mol Cl2 C.0.4mol H2 D.0.4mol Cl218.(2004春季理综)有等体积、等pH的Ba(OH)2、、NaOH和NH3·H2O三种碱溶液,滴加等浓度的盐酸将它们恰好中和,用去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V3>V2>V1 B.V3=V2=V1 C.V3>V2=V1 D.V1=V2>V319.(2009泉州水平测试)下列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A.将氯化铁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不到氯化铁固体B.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C.温度过高对合成氨不利D.热的纯碱溶液易去油污20.(2009泉州水平测试)关于可逆反应A(s)+ B(g)2C(g);△H<0,平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 =B.K值越大表示达到平衡时,正反应进行程度越大C.其它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K值增大D.其它条件不变时,压强减小,K值减小21.(2009泉州水平测试)在AgCl沉淀中加过量KI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有关结论不正确的是A.加过量KI溶液充分反应后,K sp(AgCl)减小B.加过量KI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Ag+ 和I-的浓度之积等于K sp(AgI)C.加过量KI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Ag+ 和Cl-的浓度之积小于K sp(AgCl)D.K sp(AgI)<K sp(AgCl)22.(2009泉州水平测试)2SO2(g)+ O2(g) 2SO3(g)△H = a kJ·mol-1,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1mol SO2(g)完全转化为1mol SO3(g)放热99kJ。

请回答:⑴图中A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a=__________。

⑵E a的大小对该反应的△H _______(填“有”或“无”)影响。

该反应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入V2O5会使图中B点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⑶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kJ·mol-1,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常温常压下,由单质硫和氧气经两步反应,生成3mol SO3(g),放出的总热量为。

23.(2009泉州水平测试)对于N2O4(g)2NO2(g)在温度一定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V(NO2)%随压强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实线上的任何一点为对应压强下的平衡点)。

(1)A 、C 两点的反应速率的关系为A C (填“>”、“<”或“=”)。

(2)当反应处于B 状态时,v 正 v 逆(填“>”、“<”或“=”),A 、B 、C 、D 、E 各状态中,v 正<v 逆的是 。

(3)由D 状态转变为C 状态后,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会 (填“增大”、“减小”)。

(4)欲要求使E 状态从水平方向到达C 状态后,再沿平衡曲线达A 状态,从理论上来讲,可选用的条件是 。

A .从P 1无限缓慢加压至P 2,再由P 2无限缓慢降压至P 1B .从P 1突然加压至P 2,再由P 2无限缓慢降压至P 1C .从P 1突然加压至P 2,再由P 2突然降压至P 124.(2009泉州水平测试)常温下,下列四种溶液:①0.10mol ·L -1(NH 4)2SO 4 ②0.10mol ·L -1NH 3·H 2O ③0.10mol ·L -1CH 3COONH 4 ④0.10mol ·L -1NH 4 HSO 4。

请根据要求填空:⑴溶液①呈_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将溶液②稀释10倍,则稀释后的溶液中c (OH -)_____原来的十分之一(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⑶实验测得溶液③的pH=7,则c (CH 3COO -)_________c (NH 4+)(填“>”、“<”或“=”)。

⑷上述四种溶液中,pH 最小的是(填序号)_________。

⑸上述四种溶液中,c (NH 4+)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将溶液②④混合,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25.(2009泉州水平测试)在一容积为2L 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mol 的N 2和0.6mol 的H 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N 2(g )+3H 2(g )2NH 3(g )△H<0,反应中NH 3的浓度变化如下图:⑴根据上图,计算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平均反应速率υ(NH 3)为。

⑵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

⑶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分钟末,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若改变反应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后,则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为。

A.0.2mol·L-1 B.0.12mol·L- 1 C.0.10mol·L-1 D.0.08mol·L-1⑷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分钟末,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平衡________________移动(填“向逆反应方向”、“向正反应方向”或“不”),化学平衡常数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⑸在第5分钟末,将容器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后,若在第8分钟末达到新的平衡时(此时NH3的浓度约为0.25mol·L-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