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期期末物理试题(二)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只有机器的运动才是机械运动B.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C. 1米/秒的速度比1千米/小时速度大D. 研究物体的运动一定要选择参照物2、在平面镜前30厘米处放一点燃的蜡烛,若使平面镜与蜡烛的距离增加5厘米,那么蜡烛与像之间的距离应为()A. 70厘米B. 20厘米C. 15厘米D. 10厘米3、下列现象中都发生了物态变化,其中属于液化的是()A. 冰块正在漫漫的化成水B. 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C. 卫生球放了一段时间变小D. 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4、关于刻度尺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观察它的零刻线在哪里,是否磨损B. 观察它的量程C. 观察它的最小刻度值D. 测量必须从零刻线开始,若零刻线磨损了,则该刻度尺就没用了5、打雷时,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A. 闪电比打雷先发生B. 闪电离我们近,打雷处离我们远C. 闪电打雷同时发生,但光比声的传播速度大的多D. 闪电比打雷后发生,但光比声的传播速度大的多6、在站内并列的两列火车,甲车的乘客看到乙车向东运动,乙车的乘客看到窗外的树也向东运动,如果以车站为参照物,则()A. 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B.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C. 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且甲车比乙车运动的快D. 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且甲车比乙车运动的慢7、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B. 只有在真空中,光才沿直线传播C. 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里传播的路线是直的D. 光在不同的物质里传播的速度相同8、插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由于光的()A. 折射现象B. 反射现象C. 漫反射现象D. 镜面反射现象9转3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A. 90°B. 60°C. 30°D. 0°10、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为2﹕3,运动路程之比为3﹕1,则甲、()A. 2﹕9B. 2﹕1C. 1﹕2D. 9﹕2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固体都有一定熔点和凝固点B. 水放在0℃的房间里一定能结冰C. 物体吸热,温度一定升高D.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0℃,与外界温度无关12、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向玻璃,当入射光线与玻璃表面间的夹角变小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射角变小,总等于入射角B.折射角变大,总小于入射角C.反射角变大,折射角变小D.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变大13、在三个相同的瓶子里,分别装着质量相等的水、煤油和盐水,则这三个瓶子中的液面相比较()A. 水最高B. 煤油最高C. 盐水最高D. 一样高14、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40mm的是()A、壹角硬币的直径B、铅笔芯的直径C、乒乓球的直径D、语文课本的宽度15、凸透镜放在灯与屏之间的某点上,恰能在屏上看到灯的倒立、缩小的实像,要想在屏上得到灯的倒立、放大的实像,应该()A. 把透镜向灯移动B. 把透镜向屏移动C. 把屏向透镜移动D. 把灯向透镜移动16、甲、乙两个实心球,甲球质量是乙球质量的4倍,甲球的半径是乙球半径的2倍,那么甲球的密度是乙球密度的( )A. 2倍B. 1倍C. 0.5倍D. 16倍17、 保温瓶中装有1kg0℃的水,当向瓶中放入5g –1℃的冰时,盖好瓶口的软木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 将有少量的冰化成水B. 将有少量的水结成冰C. 冰和水的温度都不会改变D. 冰和水质量的比例不会改变20、现有0.5米3、0.6千克的盐水,欲配制1.1g/3cm 的盐水,则还应( )A. 再加些盐B. 再加些水C. 不许再加盐或水D. 条件不足,无法判定21、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A.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C.保持小孔和烛焰距离不变,向后拉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 ABCD B. ACD C. AB D. CD21、比较二胡和笛子发出的声音,能确定它们的是( )A. 音调不同B. 响度不同C. 音色不同D. 三个特征都不相同二、填空题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 误差,误差只能尽量 ,而不能 。
2、一个人站立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 处,则他的像距离他本人 m 。
若以1m/s 的速度离镜而去,则4s 后,他的像距离他本人 m 。
3、一束光线与平面镜成40°角照射到平面镜,则反射角等于 。
若入射角增大1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
4、温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的性质制成的。
5、 大铝块的质量为0.75千克,小铝块的质量为0.25千克,则它们的体积之比为 ,密度之比为 。
6、汽车在前一半路程以速度1v 行驶,后一半路程以速度2v 行驶,则汽车在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
7、1千克0℃的冰和2千克0℃的水具有相同的 .把这些冰放入这杯水中,冰的体积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 ,(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8、夏天,冰棍冒“白气”是 现象,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 现象,霜的形成是 现象.9、某同学在山谷中呼喊,经过2秒钟后才听到回声,那么反射声音的峭壁距该同学的距离是 。
10、如图a 、b 、c 是从空气射向水中的三条光线.OA 是其中一条的折射光线.则 是OA 的入射光线.11、如图所示,有两种不同材料制成的体积相同的实心球A 和B ,在天平右盘中放两个B 球,左盘中放三个A 球,天平刚好平衡,则A 球和B 球的密度之比为 。
12、一位同学测一个圆筒外径是2.85厘米,从测量 数据看,这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是 ,准确值为 ,估计值为 。
13、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前,应估计被测液体 的高低,以免超过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 充分接触,并注意温度变化,温度计中的液柱面停止上升或下降时,读出的温度值才是 温度,在读温度值时,玻璃泡不能离开 。
三:作图题,实验题1、如图2—10所示,AB,CD是发光点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和它在平面镜中的像S’.2、如图2一ll所示为潜望镜原理示意图,在图中画出两块平面镜的安放位置,标出安放角度,并画出沿水平方向射入镜筒的光线经两次反射后的传播方向.3、图2一12中,OB是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到水面后的反射光线,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标出入射角的度数,并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条件”的实验中,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如图2—16所示,由此可以判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所在的范围是.利用凸透镜的这一原理可制成.5、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如图所示,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实验中,凸透镜的位置固定,当光屏在1.5倍焦距处时,屏上有像;紧接着,沿直线CD移动光屏到某一位置,结果不论怎样移动蜡烛,屏上均无像,光屏的位置至少移动了厘米.6、如图所示,为了观察井的深度,让与水平面成30”角的太阳光竖直射到井底.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放置的位置(在图中需注明平面镜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并完成其中一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的光路图.7、观察图4-4和4-5的熔化和凝固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哪个图象是熔化图象?(2)两个图象是不是同一种物质的?(3)图4-4中AB段所能表明的物理意义。
(4)图4-5中BC段能表明的物理意义。
8、现有一个能放进量筒且在水中下沉的小铝球,某同学猜想它可能是空心的,请你设计一种方案帮助他检验这个铝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写出所需要的器材,探究的步骤。
(铝球不会被破坏)(1)实验器材:(2)探究步骤:ABC9、(1)观察如图6所示量筒,每小格代表的体积是_______,量筒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
(2)用天平测小石子的质量。
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7所示,则小石子的质量为_______克。
(3)利用量筒测小石子的体积。
先在量筒内装一定量的水,如图6所示水面在量筒的A处,水的体积为_______厘米3。
然后将小石子放入量筒里,水面上升到量筒的B处,则小石子的体积为______厘米3。
(4)算出小石子的密度为_______克/厘米3,合_______千克/米3。
(5)在观察量筒里的水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跟_______,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观察时要以_______为准。
10、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蜡块的密度:(1)下列是打乱了的实验的步骤:A 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B 算出石蜡块的体积;C 调节天平平衡;D用天平称出石蜡块的质量;E 用细线拴住金属块放入盛水量筒中,记录量筒中水和金属块的体积;F 用细线拴住金属块和石蜡块放入盛水量筒中,记录量筒中水、金属块和石蜡块的总体积;G 用密度公式算出石蜡块的体积。
合理的实验步骤是(填入步骤序号)(2)如图所示,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并计算出石蜡的密度。
11、.某同学做用天平和量筒测石块密度的实验时,所用的器材有天平量筒石块烧杯水和细线实验中,不小心把量筒打破了.你能帮他测出石块的体积吗?请你设计出两种方法,把做法写出来。
.〔不得外加器材〕12.为测定一正方体小木块〔不吸水〕的密度,可供选用的器材有:托盘天平、量筒、刻度尺、大头针、水.请你设计测木块密度的三种方案。
.四:计算题1、一物体以5米/秒的速度沿直线运动10秒钟,又以10米/秒的速度继续前进30秒钟。
求这个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体积为20厘米3,质量为80克的空心铜球。
如果在空心部分灌满铝,该球的总质量是多少?3、某烧杯装满水后,总质量为350克,放入一块合金后,溢出一些水,这是总质量为500克,取出合金后总质量为300克,求合金密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