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惊悚电影心理分析Word版

惊悚电影心理分析Word版

分析惊悚电影的心理作者:金柱现代艺术学院07动画2班希区柯克在生前就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导演,希区柯克奉献给电影艺术的,不仅仅是纯电影的技巧。

他是悬念大师,也是个心理大师,更是电影里的哲学家。

希区柯克的电影,是生与死、罪与罚、理性与疯狂、纯真与诱惑、压制与抗争的矛盾的统一体,在这里主要以他的电影为素材,分析惊悚电影的心理表现、对观众心理的影响、惊悚电影氛围的营造。

关键词惊悚、希区柯克、悬念、线索道具、蒙太奇现在的惊悚电影越来越多,各种形式、各种题材、话题的惊悚电影都海天铺地的涌向我们,很多的人为之痴迷。

但是我们为什么喜欢看惊悚电影?为什么惊悚电影可以让我们跟随着导演的意图进入电影的世界?导演都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让我们觉得恐怖?在电影里是怎么样表现这些心理的?看过希区柯克的电影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思考,他是怎么拍的?怎么想的拍的电影这么让人毛骨悚然?我在这里简单的以希区柯克的电影为主要例子分析惊悚电影中的心理。

分析惊悚电影的心理现在恐怖电影越来越流行,尤其是心理惊悚片,不仅仅是普通观众喜欢,也成为很多的学者研究的对象。

“希区柯克”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不再是简单的名字,而是代表了一种电影手法的精神,成为了悬疑惊悚的代名词。

根据希区柯克的理论,所谓的悬疑必须是假设以观众群为主线,透过提供观众剧中角色陷入危机的情节来发发展,但是观众却无法得知这些角色与危险是谁而造成、或是会再造成什么样的危险的这种紧张气氛。

但是为了达到能令人印象深刻和感情印象,又必须让身处其中的无辜者不会受到伤害,于是男女角色之间的互动,都呈现在观众面前,唯剧中的男女主角彼此都毫不知情,我们可以藉由故事的叙述发展来了解男女演员之间的错综复杂,但是我们却无法推测下一步,他们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就通过这位来自英国的好莱坞悬疑惊悚大师——希区柯克的电影走进惊悚电影的世界。

了解下惊悚电影的心理。

一、惊悚电影对观众的心理暗示在题为《我为何恐惧黑暗》的文章中,希区柯克说到:在电影艺术形式中,营造悬念的关键在于激起观众强烈的好奇心,并知道如何在故事发展进程中,在导演和观众之间形成一种共谋。

他把“惊骇”和“悬念”做了比较:惊骇可以使观众惊慌地跳起来,但悬念则使观众一直处于一种狐疑、焦虑的状态。

希区柯克曾就此对人作了进一步解释:假设一个场景,我和你坐在房间里漫无边际地聊天,房间里有一颗炸弹轰然爆炸,观众会大惊失色,但这种紧张或许只能持续15秒;现在换一种方法,还是在同样的场景,插入一个炸弹的镜头,告诉观众炸弹放在那儿,并且肯定会在1点钟爆炸,然后再插入一个挂在墙上的钟的镜头,显示现在是差10分1点,再切回到谈话场面。

我们仍在闲聊中,对面临的危险浑然不觉,但观众却在接下来的10分钟里一直处于紧张焦虑之中。

关键词一、悬念真正骇人的东西不仅仅是潜伏在阴影里或潜伏在只身独处的时候。

有时,我们会在光天化日之下,我们和正常的、友好的人在一起的时候,也会感到十分孤独、险象环生和孤立无援。

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莫名的焦虑,一种绝望的感觉。

影片《破坏》初次放映时,希区柯克还特意在海报上加上了“当心背后有人”的副标题,以表现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恐惧。

这种潜在的恐惧感被很多的惊悚导演当作悬念来发挥运用。

希区柯克有个著名的例子:两个人走进一个屋子,坐下来谈话,突然桌子底下的炸弹爆炸了。

这个过程提供给观众惊奇。

相反,如果在他们走进屋子前,观众首先看到一个凶手进屋子将炸弹藏在桌子,接着的两个人走进屋子却没有发现炸弹,仍然坐下来谈话。

那么整个过程叫做悬念。

所以,很多的惊悚电影一向都预先将答案告诉观众,在希区柯克的影片《迷魂记》中,朱迪与玛德琳是同一个人的谜底在情节中间就被揭示——在当时曾引起过许多争议,因为原著中这个谜底是最后才被揭穿。

然而预先告知答案后,观众自然而然将焦虑的心情对准了主人公的命运。

同样,《夺命狂凶》、《西北偏北》也都是将真相预先透露,然后将焦点集中在无辜者的命运与选择上。

还有很多的电影都利用时间的延展与空间的封闭来制造悬念气氛。

在《惊魂记》诺曼沉车一段,故意将车在泥潭中停留片刻;《夺命狂凶》中女秘书上楼发现尸体也特地让尖叫声延缓。

《鸟》、《冲出铁幕》、《西北偏北》几个场景,都是利用分镜头逐步加重暗藏杀机的悬念。

有时希区柯克悬念的结果超乎常理,比如《破坏》中将男孩炸死与《海角擒凶》里破坏分子成功地将军舰炸毁——如此打碎观众的期待,在银幕上是非常罕见的。

关键词二、麦格芬一列苏格兰火车上有个爱追根问底的人,他见隔壁的乘客带着一个形状奔奇特的包裹,就问那是什么,乘客答:“麦格芬。

”“什么是麦格芬?”“是在苏格兰高地捉狮子用的。

”“可是苏格兰高地没有狮子啊。

”“啊,这么说,也就没有麦格芬了。

”——由此看出,麦格芬是个并不存在或者不太相干的事物,但它却是谈话、行动甚至整个故事的核心。

麦格芬是希区柯克作品最独特的词汇,现在成为很多惊悚电影拍摄的主要方式。

《三十九级台阶》是“麦格芬”得以流传的开端,在整部影片里都围绕着“三十九级台阶”这个间谍组织展开,但关于这个间谋组织以及他产窃取的情报却没做什么交待。

在后期的力作《西北偏北》中,有一个最为典型的“麦格芬”——那个叫做凯普林的间谋根本就不存在。

在所有希区柯克的影片中或多或少都用到这个概念,他总是在影片中利用一个虚化的人物做主线,比如《房客》中的复仇者、《蝴蝶梦》中的丽贝卡、《迷魂记》中的玛德琳。

有时又利用虚化的事件,比如《后窗》中的推销员谋杀案。

关键词三、罪孽转移在惊悚电影中,导演很多时候会把善良的、无辜的角色,塑造成古怪、诡秘的形象,相反,正真的反面角色反而是风度翩翩、幽默有趣,完全的和平主义者。

通过对画面语言的把握,让观众对那些善良无辜的角色报以同情,同时也会对他们的遭遇提心吊胆。

在《房客》中,希区柯克首次运用了“罪孽转移法”,虽然房客最终是无辜的,但整部影片将他完全塑造成一个古怪、诡秘的杀人犯形象,尽管如此,观众仍然始终希望他逃脱,而这种情绪完全来自希区柯克对画面语言把握。

像这样的“案例”还有许多,而且希区柯克对观众阴暗心理的控制也越来越自如。

在《美人计》的最后,观众大多同情起那个即将被同伙谋害的塞巴斯蒂安,尽管是他下毒想致美丽的褒曼于死地。

《惊魂记》里,诺曼在将汽车沉入河底时,希区柯克故意让汽车停顿一会儿,从而令观众着实为他揪了一把心。

最过分的还是在《夺命狂凶》中,变态杀人狂罗斯克在寻找遗失的罪证那段过程中,观众几乎一致希望他找到。

在“罪孽转移”的同时,希区柯克也经常故意将反角塑造得风度翩翩、幽默有趣。

《海外特派员》中的费希尔起初就是一位我们同情的和平主义者,后来发现他是个恶棍,但我们仍保留着对他的同情。

在《间谍末日》里,希区柯克甚至让那个德国间谍比我们的主人公更可爱些。

二、电影中人物角色的心理表现很多时候,惊悚电影中的人物、事物、故事,在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象征内涵。

因为这些象征性的事物的存在,使得观众更加吸引的看这些电影。

在导演蒂姆伯顿 (Tim Burton)的《断头谷》(Sleepy Hollow)中,主角警官伊卡布·克莱恩Ichabod Crane(强尼戴普Johnny Dep)在进入“sleep Hollyow”后,依次做了三个梦,导演用这三个梦,向观众交代了警官伊卡布·克莱恩内心世界,同时也交代了故事的发展。

警官伊卡布·克莱恩是一个受伤的人,而且伤的很明显,比如克莱恩的手掌上的齿印。

在第三个梦之前,克莱恩是不记得克莱恩的手上为什么会有那些齿印的。

下面就按照电影中的顺序,来依次分析伊卡布.克莱恩的三个梦。

第一个梦:第一个梦是在克莱恩给寡妇做完解剖后所做的。

这个梦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被无头人追赶,克莱恩还转过了身子,被无头人所扔的火球打倒。

在梦中,克莱恩还看见无头人是伪装的;在第二部分中克莱恩梦见与其母亲在花园中,并听到母亲亲切的呼唤“伊卡布...”。

在梦中,母亲吻了克莱恩...在梦中那房间的门闪现了一下...看见母亲在壁炉里用灰烬所画的魔画...还隐约看见了父亲的身影...再后就是母亲在向克莱恩展示魔法飞鸟...最后父亲的面庞再次出现在窗玻璃上(房门再次闪现)(父亲的面庞与房门交替出现)(克莱恩被惊醒)。

在这个梦的第一部分中,显然是一个预测性的梦,这时候,克莱恩还没有亲眼见过无头骑士,因而对此也充满了怀疑。

所以,克莱恩在梦中认为无头骑士是人伪装的。

正如克莱恩自己所说,“我的理信常受到灵异之物的考验”,因此在梦的第二部分中,克莱恩就被那母亲那亲切的呼唤所召唤,开始探索那失去的记忆!其实,克莱恩失去的仅仅是那一段创伤么?!显然,第一个梦是没有探索成功的就被惊醒了,这说明克莱恩所感受到的灵异还不够强大,因而还不能面对那段创伤。

惊醒后,克莱恩收到了卡翠娜所赠送的礼物——《灵异世界的咒语和魔法》,并强调“它可以做你的护身符”,当克莱恩有拒绝的意图时,卡翠娜说了这么一句——“你对所有的事情都是这么的确定?”,这句话和她的书一样对克莱恩都是提醒,提醒克莱恩该探索他自己的另一面。

第二个梦:在做第二个梦之前,克莱恩亲眼看见无头骑士砍下菲利斯的头颅,并当场吓晕。

在被人救回屋后,因情绪激动而再次晕过去,从而做了这个梦。

梦中的场景同样还是在花园里,这次克莱恩在和母亲做游戏——手拉手地转圈,并看见克莱恩母亲升向天空...后来又看见了父亲把克莱恩母亲拉向壁炉前,质问壁炉里的魔画,还掏出《圣经》,再以后就是把克莱恩母亲拽到走廊...这时,那扇门再次出现,并打开了,还看到了那个面具,在此再次惊醒!此前,克莱恩已经看到了无头骑士,这一灵异的事情和现场的恐怖再一次将克莱恩带向了梦中。

值得强调的是,这两次梦都是有那种极度的恐惧所引起的。

第一次是梦中被人追赶的恐惧,第二次是无头骑士砍菲利斯的头时的恐惧。

这也说明了克莱恩的创伤经验是一次恐怖的经历,并且是在那个房间里经历的。

无头骑士的出现使克莱恩相信了人们的传说,也引发了克莱恩探索的热情,因此决定去断头谷探个究竟…第三个梦:此前,克莱恩和布罗姆一起与无头骑士有过激战,结果是布罗姆被砍成粉碎,而克莱恩也身中一剑,却无甚大碍。

在被人救回后,在喝过卡翠娜镇静药物后,克莱恩做了第三个梦:在梦中,克莱恩见他父亲迎面走向那间房门…并走过他身旁…然后只能看到同时父亲的身体而看不到头(克莱恩本人也很惊恐)...这时,门自动打开,还伴随着“伊卡布…”的呼唤。

克莱恩也随之走进了房间,并看到了面具后面恐怖的眼神...在后就是被惊吓得急退,并在不自觉间手按在铁齿上,鲜血淋漓...再后就是人头和血一同从面具里面涌出...(再次惊醒,并扑在卡翠娜的怀里)。

在这个梦中,克莱恩终于走进了房间,也知道了母亲之死和自己手上的齿印。

故事发展到这里的时候,克莱恩已经去无头骑士的墓地做了现场的探索,也隐约明了此间因由,这也无疑是他在探索灵异世界的一个重要进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