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银行学教案

货币银行学教案

货币银行学课程


课程编号:03005
总学时:51 周学时:3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类
开课时间: 2007年9月
使用教材:《货币银行学》 主编:康书生 鲍静海
授课教师:康书生、鲍静海等
章节
第一章 货币
课时
3




1.了解货币的产生和货币的形态,尤其要深刻理解货币的概念。
2.掌握货币的5个职能,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指以纸币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种货币制度。
三、国际货币制度
(一)金本位制下的国际货币制度
(二)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
(三)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牙买加体系
(四)区域货币制度——欧洲货币体系
(二)消费信用的主要方式
1.赊销。2.分期付款购买。 3.消费贷款。
(三)消费信用的作用
1.消费信用对消费商品的生产与销售有促进作用。
2.消费信用能够起到调节消费的作用。
3.消费信用对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国家信用的工具——国债
国债有国库券和公债两种。
(三)国家信用的作用
1.有利于解决国家财政困难。
2.有利于集中资金保证重点建设。
3.能带动其他投资主体的投资。
4.国债是金融资产的一种形式,为社会创造投资生息的机会。
(四)我国的国家信用
四、消费信用
(一)消费信用的概念: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满足其消费需要的信用。
3.掌握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了解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4.了解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
教学
重点

突出
方货币的职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及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突出方法:
采用讲授的方式,反复重现与提示
教学
难点

突破
方法
教学难点:
1.货币的职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
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是一种“一国多币”的特殊货币制度,即在、澳门、、中国地实行不同的货币制度。
练习与思考
1.货币的职能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2.比较现金与支票的优缺点。
3.如何理解“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4.“当货币的价值保存功能消失时,其交易媒介职能也会消失”,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解释原因。
教学容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课时:1
一、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商品经济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货币的形态
货币的形态有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三、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马克思认为货币具有5个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第二节 货币制度
课时:2
一、货币制度的形成及其构成要素
(一)货币制度的形成和概念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它由国家有关货币方面的法令、条例等综合构成。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货币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构成要素:规定货币材料、货币单位、流通中货币的种类、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货币的支付能力以及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等六个方面。




教学后记
章节
第二章 信 用
课时
3




1、掌握信用的不同含义,正确理解不同含义之间的关系
2、了解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掌握高利贷信用的特点作用,正确认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高利贷的斗争;
3、掌握信用与货币的关系;
4、掌握信用的基本形式及其含义和特点、作用。
5、了解和认识信用工具类型及其特点。
6、认识和了解衍生性信用工具。
教学
重点

突出
方法
教学重点:
1、信用及其基本特征;
2、各种信用形式的特点和作用;
3、信用工具的特点及其功能。
突出方法:
采用讲授的方式,反复重现与提示
教学
难点

突破
方法
教学难点:
1、各种信用形式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地位及相互关系;
2、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2.“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突破方法:
结合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讲解。
相关

素材
1.遂,健.货币银行学. 第2版.:中国金融,1999;
2.黄达.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2003;
3. 龙骐.货币银行学.:高等教育,2000;
4. 中国货币网。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信用基本特征
1. 信用以互相信任为基础
2.信用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
3.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4.信用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一)信用的产生
大分工和私有制
(二)信用的发展
1.高利贷资本
2.资本主义信用
第二节 现代信用的基本形式
课时:2
一、商业信用
(一)商业信用概念,就是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的形态提供的信用。
突破方法:
多讲多练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相关

素材
1.戴国强主编.货币银行学.第2版.:高等教育,2005年
2.龙骐主编.金融学.第2版.:高等教育,2006年
3.艾洪德,立夫编著.货币银行学.第2版.: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课时:0.5
一、信用及其基本特征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信用具有以下三层含义
(二)商业信用的特点
(1)必须与商品交易结合在一起,是信用的借贷,也是商品的买卖。
(2)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
(3)商业信用直接受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
(4)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分散性的特点。.
(三)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受到厂商资本数量的限制;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三、国家信用
(一)国家信用的概念:以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形式。
二、货币制度的演变
(一)银本位制度
银本位制度是以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是出现最早的货币制度。
(二)金银复本位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用金和银同时作为本位币材料的货币制度。按照金币和银币兑换比率确定方式的不同,可以把金银复本位制分为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
(三)金本位制度
金本位制是国家法律规定用黄金作为本位币材料的货币制度。它在金属货币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金本位制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