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一)一、显微镜1. 认识显微镜的结构目镜[ ] 物镜[ ];转换器[ ];反光镜[ ] 遮光器[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镜座[ ];镜筒[ ];镜柱[ ];载物台[ ];压片夹[ ];通光孔[ ];2. 最重要的结构:[ ] 和[ ] 。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目镜和物镜决定(计算方法: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3. 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 ] :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 ] :两面,分别是平面镜和凹面镜。

注意:外界光线强,选择小光圈和平面镜。

外界光线弱,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

4. 调节镜筒升降的结构:[ ] :可使镜筒较大幅度的升降。

[ ] :一般用于将物像调清晰。

5. 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与安放:①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

②把显微镜轻轻放在实验桌略偏左的地方,镜臂朝向自己,镜座距实验桌边缘约7cm。

③安镜头:检查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是否装好,若没有,则此时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四转一看”):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④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一般选择凹面镜),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

(3)观察:①安放标本:将玻片标本置于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

移动玻片,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②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至接近玻片约2mm左右。

③左眼注视目镜,同时反方向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发现物像。

④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4)收镜与整理:提升镜筒,取下装片,擦拭显微镜(若物镜、目镜弄湿或弄脏,用擦镜纸轻轻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向两旁,将镜筒降到最低,反光镜竖立。

6. 显微镜的视野内出现了一个污点,判断污点在目镜、物镜或玻片上的方法:分别旋转目镜或移动玻片,若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目镜或玻片上;若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7.观察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视野内的变化是细胞数目减少,形态变大,视野变暗;由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时,视野内的变化是细胞数目增多,形态变小,视野变亮。

8. 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实像(上下、左右颠倒,如;”9”在视野中是“6”)。

9. 当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右下方),想让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则将玻片向左下方(右下方)移动;当将玻片往左下方(右上方)移动时,视野中的物像则朝右上方(左下方)移动。

二、临时装片的制作一般步骤:擦片→滴水→放标本→盖片→染色1.下图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四个步骤,这四个步骤的正确顺序应是2.以下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正确顺序:。

①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②用镊子撕取实验材料;③用染液给实验材料染色;④盖上盖玻片;⑤擦拭载、盖玻片;⑥将实验材料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3.盖盖玻片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的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目的:避免产生气泡)4. 染色方法:滴一滴稀碘液在盖玻片一侧,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稀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练习:1.两位同学用不同的显微镜,甲用“10×”的目镜和“10×”物镜进行观察,乙用“16×”的目镜和“40×”的物镜进行观察,其中同学所看到的细胞体积大,同学所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2. 甲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如图1,他想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向方移动。

乙同学在观察自己制作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发现图像如图2,图中的a是___________ ,b是_________,其边缘是________色,产生b的原因可能是。

(图1)(图2)3.某同学使用的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选择(见右图),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50倍,应选择的镜头为4. .如果在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如左图所示。

那么,物镜不变,把目镜改为15×,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是()A.3 个B.5个C.7个D.9个5.(09山东)小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后兴奋地向同学描述,并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但别人却看不清物像。

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A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B射入光线发生改变C显微镜的物镜转换了D光圈的大小改变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1. 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质内还有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结构。

2. 动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质内有线粒体)3. 功能:A细胞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保护和支持)B细胞膜:保护作用,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C细胞质: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D细胞核:遗传作用,内含遗传物质。

E线粒体:与呼吸作用有关,提供动力。

F叶绿体:与光合作用有关,制造有机物G液泡:内含细胞液,含有多种控制气味、颜色等的物质。

4. 区别: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右图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简图:1)喷洒在蔬菜上的农药很难进入细胞内部,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

施肥后,肥料中含氮的无机盐进入细胞,主要是由[ ]_________控制的。

2)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 ] _________。

细胞生命活动进行的场所是[ ] _________。

3)切西瓜流出的红汁水是_________,它来自于[ ]_____。

四、细胞的分裂与分化1.概念①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②细胞分化: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向不同方向变化,从而产生差异。

③组织:形态、功能相似,结构相同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2.细胞分裂的过程:①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再是细胞质分裂。

②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先进行复制,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去。

(保证亲代与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染色体先复制,再均分,是细胞分裂中最明显、最重要的变化。

)③动物和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区别:细胞壁和细胞膜分裂、形成的方式不同。

3.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组织4.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

①上皮组织主要分布于体表和内表面,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如皮肤的表皮②肌肉组织具有运动功能,能够通过收缩和舒张产生动力。

③神经组织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可以使人对外界和内部的刺激作出反应。

④结缔组织具有营养、支持、保护、连接等作用。

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5.植物的几种基本组织:营养组织(西红柿果肉)、保护组织(西红柿皮、苹果皮等)、输导组织(导管、筛管等)、机械组织(一些木纤维,石细胞,如叶脉,花生的果壳)。

6.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练习:: 1.“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生物体内存在的不同结构主要是由于细胞()A. 生长的结果B. 分裂的结果C.分化的结果D.癌变的结果2.子代细胞在遗传物质组成上与亲代细胞保持着较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其根本原因是()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可复制形成两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B.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产生了特定的变化,执行不同的生理功能。

C.细胞的生长过程中,染色体不发生变化。

D.细胞分裂、生长与分化过程中,染色体均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3.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主要原因是()A. 细胞数目增多 B. 细胞体积增大C. 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体积增大D. 细胞分裂五、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概念①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如:皮肤就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

植物有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如:马铃薯、藕等都是茎,甘薯是根,黄花菜、菜花是花。

②系统:由不同的器官按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构成系统。

如:人体有八大系统:呼吸、运动、消化、循环、泌尿、神经、内分泌和生殖系统。

(可这样记忆:呼吸运动、消化循环、内分泌尿、神经生殖)。

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练习】 1. 右图所示植物结构中,属于器官的是()2.下列结构中属于组织的是()A. 皮肤B. 神经纤维C. 肌腱D. 唾液腺3. 与人类和动物相比,植物不具备的结构层次是()A. 细胞B. 组织C. 系统 D 器官六、生物的分类通常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1.分类的基本依据: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

其中,分类的最主要依据是形态结构特征。

2.生物分类等级(单位):〔由大到小〕界、门、纲、目、科、属、种。

3 种是最基本〔最小〕的分类单位。

同种生物的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生殖能力。

如,骡子是马和驴两种生物产生的后代,骡子就不具有生殖能力。

4.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生物数量越少;生物间亲缘关系越近,相似程度越大植物的类群1.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叶,无根,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出现输导组织,通过孢子繁殖后代。

(三类共同点:都不产生种子,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2.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

种子植物是真正的陆生植物,生殖过程脱离了水的限制。

A“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水泛绿的原因是藻类植物。

(藻类植物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B 可以监测空气污染(二氧化硫)的植物是苔藓植物。

(原因是苔藓易受侵害而死亡)C 地层中的煤的形成是古代蕨类植物。

(有的蕨类植物还有观赏、药用等价值)D 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植物是被子植物(即绿色开花植物)。

动物的类群1.根据动物的身体内是否具有脊柱,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无脊椎动物占动物种类的95%,共同点是体内不具有脊柱。

A. 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如蚯蚓、蚂蟥、沙蚕等。

B. 节肢动物〔种类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外骨骼的作用:保护和支持内部器官,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可分为昆虫纲(家蚕)、甲壳纲(虾蟹)、蛛形纲(蜘蛛)和多足纲(蜈蚣)。

注意:昆虫的判断依据是成虫具有三对足,两对翅。

3.脊椎动物共同点:身体背部具有脊柱。

A.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

身体流线型,体表一般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身体两侧有感觉器官——侧线,能够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B.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和皮肤呼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