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产品销售后常遇到的几个问题的处理
一、电缆导体截面积问题:
GB/T3956-1997规定电缆的导体有非紧压圆形、紧压圆形及紧压扇形结构。
一般厂对50mm2及以上的多芯电力电缆导体按照国家标准要求采用紧压扇形结构,单芯电缆采用紧压圆型结构,且紧压系数达到0.9以上,其目的是提高导体的密实程度,减少集肤效应和电能损耗,并起到一定的防水作用。
其导体的实际外径、单丝的丝径在产品标准中并没有考核要求,不同的企业由于所采取导体结构和工艺方式不同,其导体外径也可能不同。
用户在使用中常提出电缆导体截面积偏小问题,用户判断的依据是在安装中电缆的导体外径与相对应的接线端子不配套,或用称重法称其单位长度重量较轻。
一般情况下,接线端子的尺寸规格要比电缆的规格小一档。
例如:电缆标称截面为185mm2时,若采用185mm2的接线端子相配时,孔太大,用150mm2的接线端子相配才合适。
1、用称重法称其单位长度重量,其主要缺点1是未能考虑导体的材质
问题。
2是天平称重的精度要求和取样长度的精度要求很能高,实际操作中会有偏差。
绞线截面采用称量法测量,根据下式计算得出。
重量
计算公式S=
长度×密度
(注1:先用精确到0.1g天平称出试样的重量,用精确到1mm的钢尺量出长度,代入公式计算便得。
)
(注2:试样长度300mm左右,其端面一定要平整。
)
2、由于1-35KV电力电缆的工艺不断改进,新的工艺不仅提高了电缆的产品质量,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如目前的交联电缆导体制作工艺采用紧压工艺,对绞制的导电芯进行紧压,缩小导体外径,提高导体线芯的防水性能,导体外径缩小了,但通电的面积没有减少。
以下用计算来说明:远东电缆厂导体制作中的紧压系数是不小于0.9,但当导体截面小时,紧压系数偏高些,大截面时(大于4005mm2)紧压系数偏小些。
例:YJV-3*150的电缆,查电缆样本可得导体直径为14.5mm;紧压
系数取0.91,则
导体标称面积=电缆导体实测面积×紧压系数
电缆导体实测面积=(л/4)D2=(л/4)14.52=165.04 mm2
导体标称面积=165.04×0.91=150.19 mm2
根据电缆附件厂提供样本的数据如下:
DLMJ型号的接线端子尺寸为(铝线端子):
注:()中的数值为电缆导体外径
DLMJ型接线端子结构图DLMJ型号的接线端子尺寸为(铜线端子):注:()中的数值为电缆导体外径
DLMJ型接线端子结构图
从以上数据可知,远东电缆厂生产的电缆导体外径与电缆附件厂生产的接头端子孔(d)尺寸相差一个等级,因而出现了在现场安装时,150 mm2的电缆需用120 mm2的接头端子相配现象。
电缆导体截面的有效测量方法是按照GB/T3048-94标准要求,测取电缆导体的直流电阻值,如电缆导体的直流电阻值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值,则电缆的导体截面积有问题,以下列出国家标准的导体直流电阻值。
以上数据是在20℃时导体允许最大直流电阻值,如测量时的环境温度不是20℃时,则根据GB/T3956-1997标准,要换算到20℃时的直流电阻值。
二、泄漏电流值偏大问题:
用户反映电缆在竣工试验中泄漏电流偏大,电缆是否有质量问题?泄漏电流测试的目的,是检测电缆绝缘材料的老化程度及电缆有否潮气侵入。
刚从电缆厂出厂的产品,不存在绝缘老化的问题,可能是在某些情况下潮气侵入电缆,或测试设备的屏蔽未做好,电缆附件制作及造型不合理等等,总之影响电缆的泄漏电流值的因素有很多。
因此,要重视安装前后电缆侵入潮气的情况。
如有潮气侵入现象要及时处理,避免安装后出现试验中泄漏电流偏大的现象。
电缆竣工后对泄漏电流值的评议,原电力部的有关规程中指出:泄漏电流值只作为判断绝缘情况的参考,不作为决定是否能投入运行的标准。
因此,在测量电缆的泄漏电流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电缆绝缘可能有缺陷,应找出缺陷部位,并予以处理:
①泄漏电流值不稳定;
②泄漏电流随试验电压升高急剧上升;
③泄漏电流随试验时间延长有上升现象。
如电缆在试验中不存在以上情况,而电缆的三相泄漏值不平衡系数又较小,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电缆是可以投入运行的;若电缆在投入运行时的泄漏电流偏大,则应加强对电缆检测,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三、电缆进水后的处理方法:
电缆所谓进水,可以分为潮气渗入和水份侵入二大类。
对于潮气渗入电缆,可采用N2气冲洗方法;水份侵入电缆可先用真空泵处理,然后再用N2气冲洗。
1、N2气冲洗方法:
所需工具:①带有气门芯的热缩封帽②带有减压阀的N2气瓶③高压橡皮管④管头连接螺母。
冲洗步骤:
①将电缆二端热缩封帽剥除,将带有气门芯的热缩封帽装置于电缆端头②将高压橡皮管连接带气门芯热缩封帽和N2气瓶③N2气瓶事先应倒置数小时后,将瓶中水份排除,然后用高压橡皮管与电缆端部的热缩封帽连接④打开减压阀,使N2气通过橡皮管进入电缆,用N2气将电缆中的潮气冲出⑤检查冲出N2气中的有否潮气,可用餐巾纸检查⑥冲洗时间视电缆中的潮气含量而定,最后以冲洗出来的N2气中无潮气为止。
2
N2气冲洗接线示意图
2、真空抽水法
所需工具:①真空泵②带气门芯热缩封帽和普通热缩封帽③高压橡皮管④大小头连通管
处理步骤:
①检查真空泵,真空泵是否含水气②检查管路有否漏气③将热缩封帽分别装置于电缆二端④用高压橡皮管连接⑤起动真空泵进行抽气。
抽除电缆中水份判断方法:检查真空泵排气中含水量,真空泵运行的声音是否正常,真空泵抽过后,用N2气冲洗,达到电缆中的水份去除。
真空泵法除水接线示意图
四、关于电缆外护套的破损问题
电缆外护套主要起密封、保护电缆部绝缘、屏蔽层,使其免受外力、外界水分的侵袭。
电缆在、外护挤出生产过程中,如在水横中出现、外护破损问题,则其部会进水。
复绕工序的主要目的,主要是米数检查、外观检查。
电缆外护套在生产过程中要求经受火花高电压在线检测。
破损原因:⑴运输原因⑵施工原因⑶产品生产原因
处理办法:如果仅是外护破损,可以修补。
用与破损处相同护套皮加
热修补处理。
如果外护破损处部绝缘及屏蔽层已损伤,则必须对绝缘作恢复处理,高压电缆须分段做中间接头处理。
五、关于电缆发货长度问题:
接到此类质量信息后,首先应了解合同要求的交货长度以及计米要求。
商务经理应及时向公司有关部门反馈情况,要求公司部查明情况,同时应亲自或派业务员到现场实地核实情况。
公司发出厂的电缆,在其两个终端密封部位附近均有热印“远封1、2、3-----”标记号。
若现场实地核实发现终端密封无法找到,则说明电缆可能被锯掉部分长度,说供货商交货长度不足理由不充分。
如发现两个原配终端密封部位完好无损,则说明供货长度不足,系供货商责任,非用户责任。
在原因找到、责任明确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工程使用具体情况,配合用户处理此问题。
六、关于电缆绝缘的击穿故障问题:
接到此类质量信息后,一方面应及时赶到电缆使用现场,了解用户反映的击穿电缆敷设、使用运行的相关情况(包括何时敷设、是哪个单位敷设、击穿电缆是直埋土壤敷设、还是电缆沟敷设,击穿电缆线路的实际长度,电缆敷设前绝缘检测情况、实际运行电流等)另一方面及时向公司有关部门反馈情况,要求公司部查明情况。
根据、外部调查情况再作进一步处理。
电缆绝缘击穿分为⑴敷设后安装接线时发现的线芯间的短路或线芯与钢带之间的短路等(对于钢带电缆而言)⑵电缆已经通电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生绝缘线芯间的短路故障或线芯与钢带之间的短路(对于钢带电缆而言)
电缆绝缘击穿原因分析不外乎⑴外力(敷设时或野蛮开挖等)损伤电
缆局部绝缘⑵电缆长期过负荷运行⑶电缆运行中因、外过电压而击穿受⑷电缆绝缘生产质量问题或运输损伤电缆绝缘⑸电缆中间或终端头绝缘击穿故障(因安装质量问题或附件材质问题)等。
电缆绝缘击穿故障处理办法:用电缆故障定位仪定出绝缘击穿点的具体位置,找到并检查绝缘击穿点,结合调查到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得出电缆绝缘击穿的原因后再作进一步处理。
35KV及以下电缆找到故障点后,若是外力作用造成,经协调后可作中间接头测试合格后投运。
(70%以上案例为外力损伤引起。
)如是电缆长期过负荷运行原因造成热击穿,则应更换符合载流量要求的大规格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