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童谣2

北京童谣2

(二)人物风情,历史传说01.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

要媳妇儿干嘛?点灯,说话儿,吹灯,作伴儿,早上起来梳小辫儿。

注:门墩儿:北京的院宅门儿下,用石头02.小辫儿刘小辫儿刘,蒸窝头,半拉生,半拉熟,熬白菜,不搁油,吐口吐沫当香油,爸爸给他俩砖头。

03.谁是我的兵谁是我的兵跟我走.不是我的兵拿屁蹦,蹦两半换取灯04.杨树叶儿哗啦啦杨树叶儿哗啦啦,小孩睡觉找妈妈,搂搂抱抱快睡觉,麻猴子来了我打它!注:麻猴子,传说中害人的怪物。

另一种说狼的别称。

这是大人哄小孩儿睡觉时唱的,每当听到这动听的儿歌,总会让人忆起儿时妈妈慈祥的笑容和那甜甜的歌声。

05.狼来儿,虎来了狼来了,虎来了,和尚背着鼓来了。

哪里藏,庙里藏,一藏藏出个小二郎。

二郎二郎你别哭,狼走了,虎走了,集上给你买花鼓。

东也敲,西也敲,敲得乖乖睡着了。

06.小板凳儿你莫歪小板凳儿你莫歪,让我爹爹坐下来,我替爹爹捶捶背,爹爹叫我乖宝贝。

注:傍晚,劳累一天的父亲匆匆归来,小儿子边拿板凳边唱起这首儿歌,父子亲情融融,一天疲劳顿消。

07.小摇车小摇车,别摇了,小妹在车里睡着了。

不送你针,不送你线,不送你火烧煮鸡蛋.送你根头绳扎小辫儿。

08.老头儿玩火球老头儿老头,玩火球儿,烫丁屁股抹香油,老头儿老头,玩火炭儿,烫了屁股抹鸡蛋儿。

注:这是小男孩与老人开玩笑的儿歌。

最后一句也有唱做“烫了屁股啃成菜”的。

09.拉大锯,扯大锯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

接闺女,请女婿,小外孙子也要去。

今儿搭棚,明儿挂彩,羊肉包子往上摆,不吃不吃吃二百。

注:这是大人哄孩子时唱的歌谣。

搭棚:过去有钱人家办喜事都要搭棚挂彩增添喜庆气氛。

10.小白菜儿地里黄小白菜儿地里黄,七八岁离了娘。

好好跟着爹爹过,又怕爹爹娶后娘,养个兄弟比我强,他吃菜,我喝汤,哭哭啼啼想亲娘。

11.树叶儿青树叶儿青,呀呀儿英,我跟姐姐过一冬。

姐姐盖着花花被,妹妹盖着羊毛睡。

姐姐穿着绸子袄,妹妹穿着破皮袄。

姐姐戴着金簪子,妹妹戴着竹圈子。

姐姐骑着高头马,妹妹骑着树喀杈。

姐姐抱着个银娃娃,妹妹抱着个癞蛤蟆。

走一步来咕儿呱咕儿呱又咕儿呱。

注:这是一首颇具童趣的歌谣,选自韦氏编的《北京儿歌》。

歌中既有排比又富于变化,“呀呀儿英”、“树喀杈”都是北京土语。

前者形容树叶繁茂,后者指树的枝杈。

最后一句有声有色很富情趣。

12.小板凳三条腿小板凳,三条腿儿,我给奶奶嗑瓜子。

奶奶嫌我脏,我给奶奶擀面汤,面汤不搁油,我给奶奶磕仨头!注:板凳是木头做成的一种小凳子,一般为长方形,下边有四条腿儿。

旧时北京还有一种三条腿的圆型板凳,因其精巧独特而被编入儿歌。

它表现了幼儿与老祖母的亲密关系,也充满了童趣13.一个小人儿一个小人儿,不大点儿,身穿蓝布衫儿,骑着小红马,手拿火柴杆儿,单扎你的小鼻子眼儿!注:这是大人哄逗小孩时唱的歌谣。

14.小红孩儿小红孩儿,戴红帽,四个耗子抬红轿。

花猫打灯笼,黄狗来喝道,一喝喝到城隍庙,城隍老爷吓一跳15.小眼睛看景致儿小眼睛看景致儿,小鼻子闻香气儿,小耳朵听好音儿,小嘴巴吃奶皮儿。

注:这是大人逗小孩玩时唱的童谣。

奶皮儿:又称奶皮卷,这是一种传统北京小吃。

《明宫室》中记有:凡遇雪,则暖室赏梅,吃乳皮,乳窝卷。

做法为:以牛奶入锅煮沸,稍冷,覆以布,冷却后将布揭开,上有牛乳凝结成为薄皮,取而切成条,衰以糖食,入口即化,奶香浓郁。

16.小小子儿上庙台小小子儿,上庙台儿,摔个跟头捡个钱儿,又打油,又买盐,又娶媳妇又过年。

注:庙台:寺庙前面的台阶。

这是大人哄小男孩时唱的歌谣。

17.丫头丫会看家丫头丫,会看家;偷老米,换芝麻;芝麻细,油炸蜜;枣儿糕,热火烧,撑着丫头叫姥姥。

18.有个大姐整十七有个大姐整十七,过了四年二十一,寻个丈夫才十岁,她比丈夫大十一,一天井台去打水,一头高来一头低,不看公婆待我好,把你推到井里去!19.大脚大大脚大大脚大阴天下雨不害怕大脚好大脚好阴天下雨摔不到20.碑儿头窝窝眼碑儿头窝窝眼吃饭挑大碗儿给他小碗他不要给他大碗他害臊21.摇篮摇摇摇摇,摇摇摇,摇大宝宝砍柴烧。

一天砍一捆,三天砍一挑。

宝宝睡好觉,醒来笑一笑。

22.小孩应把卫生讲街上铜锣响当当,卖的东西样样香,小孩应把卫生讲,别在大街买着尝,冷一口热一口,吃得肚子真难受,真难受,疾病生,爸爸妈妈多心疼。

23.小五儿,小六儿小五儿,小六儿,两人一起炒豆儿。

小五儿爱上高,一爬爬到柳树梢。

柳树梢,枝儿软,摔得小五翻白眼。

小六真淘气, 带上胡子学唱戏。

唱干了嗓子喝热汤,烫的小六只叫娘。

24.槐树底下搭戏台槐树槐,槐树槐,槐树底下搭戏台。

人家姑娘都来了,我的姑娘还没来;说着说着就来了,骑着驴,打着伞,光着屁股挽着纂儿。

注:纂儿:妇女梳在头后边的发髻。

这是老人哄小女孩的儿歌。

25.小秃儿小秃儿,咧咧咧,南边打鼓是你爹,你爹戴着红缨儿帽,你妈传着乍板儿鞋,走一步,趿拉拉,十个脚趾头露着仨!注:红缨儿帽:一种在帽子顶上装饰有红缨的帽子。

清末民初一些民间艺人在表演时所戴。

乍板儿鞋:木板制的拖鞋。

这是首反映昔日民间艺人生活的儿歌。

26.丫头片儿卖鸡蛋丫头片儿卖鸡蛋吆喝一声就拐弯三文两儿不打架儿27.小小子儿小小子儿,有意思儿,打开龙凤门儿,搬桌子儿,设椅子儿,摆上几碟儿干果子儿,核桃瓤儿,杏子仁儿,圆圆荔枝剥了皮儿,大红花,插白果,哼!哈!杂样儿!注:小小子儿:对小男孩的昵称。

这首童谣把老北京人的闲适与吃零食儿的情景作了描述。

每逢节日北京人都要摆出干鲜果品、祭祖、祀神,最后由大人、孩子共食之。

这里的杏仁、白果、荔枝等都属于干果类。

28.二姑娘二二姑娘二,二姑娘二,二姑娘出门子给我个信儿。

搭大棚,贴喜字儿,娶亲太太耷拉翅儿,八团褂子大开气儿,四轮马车双马对儿,箱子匣子都是我的事儿。

注:这是记述满族姑娘结婚情景的又一首童谣。

八团褂子:用金线绣上团龙图案的礼服。

箱子匣子:姑娘结婚时,娘家陪送的嫁妆。

29.催眠曲哦哦别吵了别闹了宝宝合眼睡觉了狼来了狗来了猫儿背着猴来了猫也睡猴也睡耗子吓得不喘气儿30.剃头的手艺高剃头的,手艺高,不用剪子,不用刀,一根儿一根儿往下薅,疼得小二叫姥姥!31.分果果、排排坐分果果,吃果果,大的给奶奶,小的留给我。

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妹妹睡了留一个。

32.金箍噜棒金箍噜棒烧热炕爷爷打鼓奶奶唱一唱唱到大天亮养活孩子没地方放一放放到锅台上嗞嗞喝米汤33.一个老头儿老太太一个老头儿老太太两人一同逛北海老头背着老太太掉到海里上不来34.小妞听戏大拇哥二亩地钟鼓楼护国寺小妞妞爱听戏小妞妞爱听戏一听听到太阳夕一听听到太阳夕35.懒汉懒懒汉懒,织毛毯,毛毯织不齐,就去学编席;编席编不紧,就去学磨粉;磨粉磨不细;就去学唱戏;唱戏不合辙,就去学开车;开车跑得慢,只好吃白饭;白饭吃不成,懒汉苦一生。

36.胖子胖打麻将胖子胖,打麻将,该人家钱不还帐,气得胖子直尿炕!37.小胖哥玩意多小胖哥,玩意儿多,扳不倒儿婆婆车,风刮燕儿一大串儿,冰糖葫芦儿是果馅儿。

38.鲁班爷锯白塔白塔寺,有白塔,塔上有砖没有瓦。

塔台儿上裂了一缝,鲁班爷下来锯了塔。

39.秦始皇砌城墙秦始皇砌城墙墙头儿矮磴儿窄挡着鞑子过不来40.刘伯温造北京刘伯温,造北京,造了一座哪吒城。

里九外七皇城四,前门楼子在正中。

41.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给予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 牧羊北海边42.纸钱飘飘纸钱飘飘冥人嗷嗷纸钱摇摇冥人嚎嚎纸钱飞上天冥人死的堆成山43.大都的城门挤炸了边清明佳节三月天前站刚到早营地大都的城门挤炸了边儿44.孩儿夺取北京城孩儿军师孩儿兵,孩儿征战管教赢,只消出个孩儿军, 孩儿夺取北京城45.迎闯王谣盼星星、盼月亮,盼望闯王出主张,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金江山,银江山,闯王江山不纳捐,吃他娘,穿他娘,吃穿不够有闯王。

46.街上星多月不明天上星多月不明,地下坑多路不平,河里鱼多搅浑水,世上官多不太平。

47.四大徽班谣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

48.林则徐禁鸦片林则徐,禁鸦片,焚烟土,在海边,开大炮,打洋船,吓得鬼子一溜烟。

49.西大后把国卖西太后,真不赖,腿儿长,跑得快!长安一住把国卖,赔钱数不清,卖地好大块。

50.掀头不过两年半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两年半,今年猪吃羊,明年种地不纳粮。

51.五色旗没有边五色旗没有边,袁世凯没几天52.假充万岁袁世凯钟楼高,鼓楼矮,假充万岁袁世凯,铜子儿改老钱,铁棍打老袁。

53.日本鬼日本鬼儿,喝凉水,坐火车,压断腿,坐轮船,沉了底,坐飞机,摔个死儿,露露头,挨枪子儿!54.北京名谣日本人,不缴枪,物价还是往上涨,大汉奸,有保障,改头换面把官儿当。

55.五月歌东岳泰山约在东,嵩山中岳在登封,华山西岳华阴县,南岳衡山北岳恒。

相关主题